人民法院 [rén mín fǎ yuàn]
1. 我国行使审判权的国家审判机关。分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等。
人民法院 引证解释
⒈ 我国行使审判权的国家审判机关。分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等。
人民法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诉释义: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时间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对该案再行审理的诉讼制度。上诉可以引起第二审程序。民事、行政诉讼的上诉时间为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刑事诉讼的上诉时间为接到判决书后第二日起的10日内,接到裁定书后第二日起的5日内。
- 2.
专门人民法院释义:我国在特定部门设立的审理特定案件的法院。 不按行政区划设立,亦不受理一般刑事案件。1983年9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除明确规定必须设立军事法院外,对于其他专门法院的设置,不作具体规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
- 3.
两审终审制释义:诉讼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我国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和裁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和裁定确有错误,可在规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或抗诉。上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二审判决和裁定,就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 4.
中级释义:属性词。介于高级和初级之间的:中级人民法院。
- 5.
举证倒置释义:在行政诉讼中,由被告负举证责任的证据制度。 与民事诉讼原告负举证责任相对。被告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履行应负的举证义务,如果被告未能适当履行或拒绝履行,人民法院应判决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或责令被告限期作出新的具体行政行为。
- 6.
举证责任释义:诉讼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事实和要求,有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予以证明的责任。民事诉讼原告负举证责任,行政诉讼被告负举证责任。
- 7.
书记员释义: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中担任记录,并办理其他有关事项的工作人员。
- 8.
人民法院释义:简称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有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 9.
人民陪审员释义:我国司法机关从人民群众中吸收的参加审判的人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期间,同审判员有同等权力。简称陪审员。
- 10.
人身自由释义:与人的身体直接相关的自由。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中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对公民非法拘禁和搜查,禁止非法剥夺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 11.
公告送达释义: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人民法院通过公告将诉讼文书有关内容告知受送达人的一种特殊的送达方式。
- 12.
公审释义:我国人民法院公开审判案件的一种方式,在群众参加下审判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案件。
- 13.
公开审判释义:指法院审理案件公开进行。 在我国,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犯罪案件外,一律公开进行。
- 14.
公诉释义:人民检察院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对侦查终结的案件,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而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与“自诉”相对。
- 15.
减轻处罚释义:法院在法定刑幅度以下判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了减轻处罚的情节,并规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如果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判处法定刑的最低刑还是过重的,经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 16.
刑事诉讼法释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必须遵循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17.
刑事审判庭释义:亦称“刑事法庭”。省称“刑庭”。我国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组织机构。
- 18.
刑罚释义:刑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对犯罪人适用的、由专门机关执行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措施。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 19.
判决释义:⒈人民法院对经过法庭审理的案件,根据已经查明和认定的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以国家审判机关的名义作出权威判定。 民事判决解决民事争议实体权利义务,刑事判决确定被告有无犯罪、犯何种罪、处何种刑罚。⒉判断,决定。
- 20.
原告释义:为保护自己的民事权利不受侵害,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引起民事诉讼程序的人。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与“被告”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