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爽 [jùn shuǎng]
1. 英俊豪爽;人品高超,性格豪爽。
例风姿俊爽。
少而俊爽。
英[smart and expansive;]
俊爽 引证解释
⒈ 英俊清朗。
引《晋书·裴楷传》:“楷 风神高迈,容仪俊爽。”
《旧唐书·裴度传》:“度 状貌不踰中人,而风彩俊爽。”
茅盾 《动摇》:“但此时眉尖稍稍挑起,却又是俊爽英勇的气概。”
⒉ 雄健敏捷。
引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耿湋》:“诗才俊爽,意思不羣。”
国语词典
俊爽 [jùn shuǎng]
⒈ 俊美爽朗。
引《晋书·卷三五·裴秀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
《三国演义·第三七回》:「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
俊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儁朗释义:才华出众,性格爽朗;英俊爽朗。
- 2.
占对释义:应对,对答。 《后汉书·徐防传》:“防 体貌矜严,占对可观,显宗 异之。”《旧唐书·裴度传》:“度 状貌不踰中人,而风彩俊爽,占对雄辩,观听者为之耸然。”《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六年》:“綬(宋綬)摄太僕卿,陪玉輅,帝问仪物典故,占对辩给。”
- 3.
历算释义:⒈犹历法。《旧唐书·李淳风传》:“淳风 幼俊爽,博涉羣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宋 程大昌《考古编·正朔六》:“又远而开辟,其天行历算,皆可覆其疎密。”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术伎録》:‘一天文,二讖纬,三历算,四五行。’”⒉周密考虑。唐 杜牧《守论》:“而执事大人,曾不歷算周思,以为宿谋,方且嵬岸抑扬,自以为广大繁昌莫己若也。”⒊历法和算术。清 王锡阐《晓庵新法·自序》:“万歷 年间,西人 利 氏来归,颇工歷算。”
- 4.
敬异释义:敬重,推崇。《后汉书·党锢传·刘淑》:“以 淑 宗室之贤,特加敬异,每有疑事,常密諮问之。”《南史·梁纪上·武帝上》:“融 俊爽,识鉴过人,尤敬异帝,每谓所亲曰:‘宰制天下,必在此人。’”清 曾国藩《苗先簏墓志铭》:“道光 十年,县令 王君 闻而敬异,聘君主讲翼经书院。”
- 5.
杜牧释义:(803—853)唐代诗 人。 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任监察御史等职,还出任过黄州、湖州等地刺史,晚年任中书舍人。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其中以诗的成就最高。诗风俊爽,借古讽今,暴露现 实社会的黑暗,表达了忧国忧民的心情。著有《泊秦淮》《阿房宫赋》等。有《樊川文集》。
- 6.
迈爽释义:超逸俊爽。
- 7.
风彩释义:⒈风度神采。《晋书·景帝纪》:“﹝ 景皇帝 ﹞雅有风彩;沉毅多大略。”《旧唐书·裴度传》:“度 状貌不踰中人,而风彩俊爽,占对雄辩,观听者为之耸然。”明 贾仲名《金安寿》第四折:“感谢得 金 母提携,识认了羣真风彩。”⒉文采。宋 王禹偁《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公年十七八,始执笔为四六文字,甚有风彩。”⒊犹言声威名望。清 钱谦益《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必谦授文林郎母张氏仍前封制》:“朕之諫臣,有居正秉义、风彩著闻者,所谓非积习名教不至此者也。”
- 8.
风神释义:⒈风采;神态。《晋书·裴楷传》:“楷 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羣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宋 王谠《唐语林·豪爽》:“上为皇孙时,风神秀异,英姿雋迈。”明 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三》:“余见 周昉、李龙眠 及近代 仇实父 诸美人图,皆穠髮丰肌,衣粧稠迭,一种风神媚态,畧无彷彿。”王统照《号声》:“长叶子的美人蕉在椭圆形的蓝色水盂内摇曳着幽媚含笑的姿态,也似乎装点出特有的 日本 妇女婀娜的风神。”⒉指艺术作品的文采神韵。《南史·褚彦回传》:“彦回 援琴奏《别鵠》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明 唐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