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通传 通传的意思
tōngchuán

通传

简体通传
繁体通傳
拼音tōng chuán
注音ㄊㄨㄥ ㄔㄨ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ōng tòng,(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2) 懂得,彻底明了。【组词】: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3) 传达。【组词】: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4) 往来交接。【组词】: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5) 普遍、全。【例句】: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通奸。私通。

chuán zhuàn,(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组词】:经传。《左传》。(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组词】:小传。自传。纪传。传记。传略。树碑立传。(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例句】:《水浒传》。(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例句】:传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基本含义

传递信息或消息,使得人们互相了解。

通传的意思

通传 [tōng chuán]

1. 通报传达。

通传 引证解释

⒈ 通报传达。

《新唐书·百官志二》:“典直四人,正九品下。掌宫内仪式,通传劳问,纠劾非违,察出纳。”
《廿载繁华梦》第一回:“周庸祐 便向守门的通个姓名,称是 大坑村 的 周 某,敢烦通传进去。”
川剧《谭记儿》第三场:“你尚未与我通传,怎知我就不得见?”


通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乞火释义:⒈求取火种。⒉《汉书·蒯通传》:“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緼请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鬭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故里母非谈説之士也,束緼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臣请乞火於曹相国。”后因用“乞火”为向人说情、推荐的典故。
    • 2.
      争鹿释义:《汉书·蒯通传》:“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颜师古 注引 张宴 曰:“以鹿喻帝位。”后以“争鹿”喻争夺政权。
    • 3.
      亡鹿释义:《汉书·蒯通传》:“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以鹿喻帝位。”后因以“亡鹿”比喻失去政权。
    • 4.
      亭长释义:⒈战国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 ⒉唐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
    • 5.
      亿测释义:犹亿度。 《后汉书·李通传论》:“夫天道性命,圣人难言之,况乃亿测微隐,猖狂无妄之福,污灭亲宗,以觖一切之功哉!”《新唐书·安禄山传》:“及长,忮忍多智,善亿测人情,通六蕃语,为互市郎。”
    • 6.
      使主释义:⒈指节度使。 唐 代节度使为一道之主,故称。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迁善》:“﹝ 刘位 ﹞曰:判官是幕宾,使主无受拜之礼。”《资治通鉴·唐文宗大和元年》:“宪诚 遣亲吏至中书请事,韦处厚 谓曰:‘晋公 於上前以百口保尔使主。’”胡三省 注:“节度使为一道之主,故对其属吏称之为使主。”⒉指使者中的正职。《周书·陆通传》:“初修邻好,盛选行人。詔 逞 为使主,尹公正 为副以报之。”
    • 7.
      分背释义:⒈背对背。 《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清 侯方域《卢告》:“夫子奈何以妇人女子之煦煦者而论敌於友哉?若其为友者则有之矣,彼其生同牢,食同筐,交首而戏弄,分背而摩搔,自以为交最密而莫之间也。”⒉违离。《荀子·大略》:“民语曰:‘欲富乎?忍耻矣,倾絶矣,絶故旧矣,与义分背矣。’”⒊犹分别。《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司马与分背,袁盎 解节毛怀之,杖,步行七八里。”《孔丛子·儒服》:“临别,文 节 流涕交颐,子高 徒抗手而已,分背就路。”《南史·郭世通传》:“尝与人共
    • 8.
      安期生释义:亦称“安期”。亦称“安其生”。仙人名。秦、汉 间 齐 人,一说 琅琊 阜乡 人。传说他曾从 河上丈人 习 黄帝、老子 之说,卖药 东海 边。秦始皇 东游,与语三日夜,赐金璧数千万,皆置之 阜乡 亭而去,留书及赤玉舄一双为报。后 始皇 遣使入海求之,未至 蓬莱山,遇风波而返。一说,生平与 蒯通 友善,尝以策干 项羽,未能用。后之方士、道家因谓其为居海上之神仙。事见《史记·乐毅列传》、汉 刘向《列仙传》等。《史记·封禅书》:“安期生 僊者,通 蓬莱 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汉书·蒯通传》:“通 善 齐 人
    • 9.
      宗卿师释义:宗师的尊称。《后汉书·李通传》:“﹝ 李守 ﹞初事 刘歆,好星歷讖记,为 王莽 宗卿师。”李贤 注:“平帝 五年,王莽 摄政,郡国置宗师以主宗室,盖特尊之,故曰宗卿师也。”
    • 10.
      寄象释义:⒈古时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 后泛指翻译。⒉寄托物象。
    • 11.
      寄鞮释义:古时指能通传东方与西方之语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
    • 12.
      寿觞释义:祝寿的酒杯。《汉书·叔孙通传》:“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觴九行,謁者言‘罢酒’。”晋 潘岳《闲居赋》:“称万寿以献觴,咸一惧而一喜。寿觴举,慈颜和。”唐 司空图《杨柳枝寿杯词》之十八:“年年织作昇平字,高映 南山 献寿觴。”《宋史·吕蒙正传》:“蒙正 至 洛,有园亭花木,日与亲旧宴会,子孙环列,迭奉寿觴,怡然自得。”
    • 13.
      归第释义:⒈回家。 《汉书·佞臣传·董贤》:“高安侯贤 未更事理,为大司马,不合众心,非所以折衝绥远也。其收大司马印綬,罢归第。”《后汉书·李通传》:“﹝ 李通 ﹞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令以公位归第养疾。”《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宋神宗 ﹞当下传旨,勑令前日抱进宫的那个中大人护送归第。”⒉谓禁闭。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他的儿子 秦王 杨俊,因生活奢侈,多造宫室,被他发觉,勒令归第(禁闭)。”
    • 14.
      忠慤释义:忠诚朴实。 《魏书·罗结传》:“世祖 以其忠慤,甚见信待。”《旧唐书·屈突通传》:“通 性刚毅,志尚忠慤,检身清正。”丁玲《阿毛姑娘》:“所来往的人,也不过是像父亲一样忠悫的乡下老人。”
    • 15.
      懒残释义:⒈衰残。宋 杨万里《秋凉晚酌》诗:“寄老山林度懒残,新秋又是一年年。”⒉唐 衡岳寺 僧 明瓒,性疏懒而好食残余饭菜,人以 懒残 称之。李泌 读书寺中,以为非凡人,中夜往谒。懒残 发火取芋以啗之,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泌 拜而退。见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感通传二·唐南岳山明瓒》。宋 苏轼《次韵毛滂法曹感雨》:“他年记此味,芋火对 懒残。”清 杨焯《登碧岩》诗:“只待 懒残 煨芋熟,柴门应见白云封。”清 唐孙华《煨芋》诗:“鵠陂豆饭堪同饱,富贵无心问 懒残。”⒊嬾殘:唐 高僧 明瓒 的别号。唐
    • 16.
      折北释义:败北,败走。《鹖冠子·世兵》:“避我所危,就我所生……故士不折北,兵不困穷。”《汉书·蒯通传》:“汉王 将数十万众……一日数战,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颜师古 注:“折,挫也。北,奔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三》:“光武 悉 汉 将之良,以围 天水 而折北。”《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二年》:“会 周 师大举,寄任多非其人,折北不支。”
    • 17.
      旗志释义:同“旗帜”。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留,以廏将从起 下邳,以 韩 申徒下 韩国,言上张旗志,秦王 恐,降。”《汉书·叔孙通传》:“廷中陈车骑戍卒卫官,设兵,张旗志。”颜师古 注:“志,与‘帜’同。”
    • 18.
      束緼请火释义:用乱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緼请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鬭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緼”作“藴”。后用为求助于人之典。唐 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緼以请火,访蓬茨於善邻。”緼,一本作“藴”。亦省作“束緼”、“束藴”。唐 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 临邛 遣妇,寄束緼於 齐 邻;邯郸
    • 19.
      束藴乞火释义:同“束縕請火”。《汉书·蒯通传》:“故里母非談説之士也,束緼乞火非還婦之道也,然物存相感,事有適可。”宋 方岳《三虎行》:“打門聲急誰氏子,束藴乞火霜風寒;勸渠且宿不敢住,袒而示我催租瘢。”
    • 20.
      汉胪释义:《汉书·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臚句传。”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上传语告下为臚。”后因以“汉臚”指帝王的诏旨。

通传(tongch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通传是什么意思 通传读音 怎么读 通传,拼音是tōng chuán,通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通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