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名印 名印的意思
míngyìn

名印

简体名印
繁体
拼音míng yìn
注音ㄇ一ㄥˊ 一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g,(1) 人或事物的称谓。【组词】: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 起名字。【例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例句】: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 叫出,说出。【组词】:不可名状。 (5) 声誉。【组词】: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组词】: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 占有。【组词】:不名一文。 (8) 量词,用于人。【组词】:三名工人。

yìn,(1) 图章,戳记。【组词】:印章。印玺。印记。印把子(亦喻政权)。(2) 痕迹。【组词】:手印。指印。印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印印钱”)。(3)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组词】:印刷。排印。印制。印发(fā)。(4) 彼此符合。【组词】:印证。心心相印。(5)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组词】:印象。(6) 姓。

基本含义

指人的声誉或名声。

名印的意思

名印 [míng yìn]

1. 刻有私人姓名的印章。

名印 引证解释

⒈ 刻有私人姓名的印章。

《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穀 未能执笔,詔以三司务繁,令刻名印用之。”
元 吾丘衍 《学古编·三十五举》:“凡名印不可妄写,或姓名相合,或加印章等字,或兼用印章字曰姓某印章,不若只用印字最为正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刻名印》:“按 周 广顺 二年,平章 李穀,以病臂辞位,詔令刻名印用。”


名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印度草释义:又名印度大麻。原产于 印度 北部。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皮用作麻织品原料。可作催眠、止痛、镇静剂。或作为嗜好品吸食,其危害性略同鸦片。《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我恐怕是西洋什么药,怕是印度草等类的东西。”
    • 2.
      名印释义:刻有私人姓名的印章。《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穀 未能执笔,詔以三司务繁,令刻名印用之。”元 吾丘衍《学古编·三十五举》:“凡名印不可妄写,或姓名相合,或加印章等字,或兼用印章字曰姓某印章,不若只用印字最为正也。”明 陶宗仪《辍耕录·刻名印》:“按 周 广顺 二年,平章 李穀,以病臂辞位,詔令刻名印用。”
    • 3.
      回文印释义:文字回旋排列的印章。 方式有多种。最常见的,如古代双名印,为使名字相连,避免拆散在左右两侧,从姓开始采用从右到左、从左到右(即逆时针的方向)排列,即在姓下加“印”字,作“姓印某某”。回文应读作“姓某某印”。
    • 4.
      城砖使释义:古代官名,见南宋淳祐年间虔州城墙砖上有该官名印记:淳祐乙巳年城砖使。
    • 5.
      甲勑释义:亦作“甲勅”。 指重要的诏令、公文等。唐 李翱《右仆射杨公墓志》:“宰相 裴垍 素未知公,及 遂振 之譖,遂以公为吏部侍郎,重修甲勑,用备姦源。”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唐 大和 二年勅尚书省二十四司制勅及勅甲等,近日检报,多称断裂,宜各委本司郎中甲库官,并重粘背及同书名印所断裂缝,跋尾后云,某甲勅卷若干缝断裂。乃知甲者、勅甲之谓也。”

名印(mingy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名印是什么意思 名印读音 怎么读 名印,拼音是míng yìn,名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名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