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舟 [diào zhōu]
1. 犹渔船。
钓舟 引证解释
⒈ 犹渔船。
引南朝 梁 刘孝绰 《钓竿篇》:“钓舟画彩鷁,渔子服冰紈。”
唐 李涉 《硖石遇赦》诗:“荷蓑不是人间事,归去沧江有钓舟。”
元 刘秉忠 《溪上》诗:“芦花远映钓舟行,渔笛时闻三两声。”
钓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施食释义:⒈施舍食物。唐 于鹄《温泉僧房》诗:“云里前朝寺,修行独几年。山村无施食,盥洗亦安禪。”唐 白居易《观游鱼》诗:“绕池閒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鉤。”⒉佛教仪式。阿难 在静室中修习禅定,焰口 鬼王告 阿难 说:“你三日以后命尽,生在饿鬼中,如要免苦,须於明日普施鬼神,以 摩竭陀国 所用之斛各施一斛饮食。”阿难 问佛,佛为其说此施食的方法。见《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教阿难陀缘由》。后遂用为转障消灾延年益寿而向饿鬼施食的一种仪式。俗名放焰口,又称瑜伽焰
- 2.
游屐释义:⒈出游时穿的木屐。亦代指游踪。宋 王安石《韩持国从富并州辟》诗:“何时归相过,游屐尚可蜡。”元 赵孟頫《投赠刑部尚书不忽木公》诗:“山好双游屐,溪清一钓船。”清 钱学纶《语新》卷下:“昔年游屐屡临,有懒残眇一目僧人,出袍衲相示。”⒉典出《宋书·谢灵运传》:“﹝ 谢灵运 ﹞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巖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后以“游屐”指游玩山水。宋 方岳《不寐》诗:“草合妨游屐,沙崩压钓舟。”清 龚炜《巢林笔谈·舅氏春游诗》:“舅氏素简出,得追陪游屐,尤可喜。”
- 3.
转致释义:⒈运送。 唐 杜甫《除草》诗:“转致水中央,岂无双钓舟。”⒉传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费心转交过去。并求转致前路,内中有甚消息,大帅还对劲不,随时给我个信。”⒊转送,转赠。鲁迅《集外集拾遗·<引玉集>后记》:“我于是买了许多 中国 的各种宣纸和 日本 的‘西之内’和‘鸟之子’分寄给 靖华,托他转致,倘有馀剩,便另送别的木刻家。”⒋谓经营获利。唐 杜甫《盐井》诗:“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仇兆鳌 注:“转致,谓商贩。斗钱三百,石至六千,倍获其息也。”
- 4.
钓查释义:钓舟,渔舟。
- 5.
钓槎释义:亦作“钓差”。 钓舟,渔舟。
- 6.
香莎释义:即莎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根块叫香附子,供药用。唐 皮日休《太湖诗·孤园寺》:“香莎满院落,风汎金靃靡。”元 谢宗可《渔蓑》诗:“翠结香莎付钓舟,一竿风雨不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