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迎夏 迎夏的意思
yíngxià

迎夏

简体迎夏
繁体
拼音yíng xià
注音ㄧㄥˊ ㄒㄧㄚ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íng,(1) 接。【组词】:迎接。欢迎。迎宾。迎候。(2) 面对着,冲着。【组词】:迎面。迎风(a.对着风;b.随风)。迎刃而解(jiě)。(3) 揣度别人心意而投其所好。【组词】:逢迎。迎合。

xià,(1) 一年的第二季。【组词】:夏季。夏天。夏令。夏播。夏熟。夏粮。(2) 中国朝代名。【组词】:夏代。夏历。(3) 指中国。【组词】:华夏。(4) 姓。

基本含义

迎接夏天的到来

迎夏的意思

迎夏 [yíng xià]

1. 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夏和五方之南、五色之赤相配应,故于立夏日,天子率百官出南郊祭赤帝,迎接夏季到来。

3. 指每逢夏日。

迎夏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夏和五方之南、五色之赤相配应,故于立夏日,天子率百官出南郊祭 赤帝,迎接夏季到来。

《礼记·月令》:“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
郑玄 注:“迎夏,祭 赤帝 赤熛怒 於南郊之兆也。”
南朝 梁 刘孝威 《行幸甘泉宫歌》:“汉 家迎夏毕,避暑 甘泉宫。”
唐 刘禹锡 《翠微寺有感》诗:“朱旗迎夏毕,凉轩避暑来。”

⒉ 指每逢夏日。

汉 张衡 《应闲》:“夫玄龙,迎夏则凌云而奋鳞,乐时也;涉冬则淈泥而潜蟠,避害也。”


迎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郊释义:谓东郊、南郊、西郊、北郊、中郊。古代礼仪,帝王于五郊设祭迎气。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 青帝 句芒;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 赤帝 祝融;立秋前十八日,迎 黄灵 于中兆,祭 黄帝 后土;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 白帝 蓐收;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 黑帝 玄冥。《后汉书·明帝纪》:“是岁(中平 二年),始迎气於五郊。”
    • 2.
      南郊释义:⒈都邑南面的地区。 《书·甘誓》:“启 与 有扈 战于 甘 之野。”孔颖达 疏引 汉 马融 云:“甘,有扈 南郊地名。”唐 李庾《西都赋》:“隋苑 广袤,罝笼 南山,占地万顷,不为人间,齐门 失耕,禽游兽闲,代谢物移,繚垣不完。此南郊之事也。”⒉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礼记·月令》:“﹝孟夏之月﹞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穀梁传·僖公三十一年》:“免牲者为之緇衣熏裳,有司玄端奉送,至於南郊。”《明史·英宗后记》:“五年春正月庚戌,大祀天地於南郊。”⒊特指
    • 3.
      迎气释义:上古于立春日祭 青帝,立夏日祭 赤帝,立秋日祭 白帝,立冬日祭 黑帝;后汉 除祭四帝外,又于立秋前十八日祭 黄帝。用以迎接四季,祈求丰年,谓之“迎气”。《后汉书·明帝纪》:“﹝ 永平 二年﹞始迎气於五郊。”《隋书·礼仪志二》:“后齐 五郊迎气,为坛各於四郊,又为黄坛於未地。”《旧唐书·王方庆传》:“四时迎气,四入也。”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非无鬼》:“自四郊迎气,以至大儺逐疫,恶恶皆明鬼也。”参见“迎春”、“迎夏”、“迎秋”、“迎冬”。
    • 4.
      逆暑释义:迎夏。
    • 5.
      鼓鞉释义:摇着有柄小鼓。 《后汉书·祭祀志中》“八佾舞《育命》之舞”刘昭 注引 三国 魏 刘劭 王象《皇览》:“唱之以徵,舞之以鼓鞉,此迎夏之乐也。”

迎夏(yingxi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迎夏是什么意思 迎夏读音 怎么读 迎夏,拼音是yíng xià,迎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迎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