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劝说 劝说的意思
quànshuō

劝说

简体劝说
繁体勸說
拼音quàn shuō
注音ㄑㄨㄢˋ ㄕㄨㄛ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uàn,(1) 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组词】:劝说。劝解(jiě)。劝导。劝教(jiào)。劝谏。劝慰。劝戒。劝进(封建社会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2) 勉励。【组词】:劝勉。劝学。劝业。劝善。

shuō yuè shuì, ◎ 古同“悦”。

基本含义

劝告、说服别人改变主意或行为。

劝说的意思

劝说 [quàn shuō]

1. 用言语打动。

[persuade; advise;]

劝说 引证解释

⒈ 劝人从事某事或使其对某事表示同意。

《汉书·疏广传》:“宜从丈人所,劝説君买田宅。”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司马郊》:“郊 怒以物击小儿,中面流血。巡人执 郊 送於虞侯。虞侯素知其名,方善劝説之。”
冰心 《寂寞》:“婶婶只懒懒的,禁不住妹妹和 小小 的撺掇劝说,只得随同出去。”


国语词典

劝说 [quàn shuō]

⒈ 劝告。也作「劝解」。

《汉书·卷七一·疏广传》:「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

挽劝


劝说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劝告释义:⒈拿道理说服人,使人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再三劝告。⒉希望人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而说的话:你要多听听大家的劝告。
    • 2.
      奉劝释义:郑重劝告。 有 时含有警告的意思。

劝说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阻挠释义: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从中阻挠。阻挠双方和谈 。

劝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说释义:⒈进言或劝说一次。⒉一种言论、学说或说法。⒊一段;一个章节。⒋一次辩论。
    • 2.
      不孝有三释义: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话。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 3.
      两説释义:战国 时 鲁仲连 说 新垣衍 而使 秦 退军五十里,又致书守 聊城 的 燕 将而克 聊城。 后以“两説”指 鲁仲连。说,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文选·鲍照<拟古>》:“两説穷舌端,五车摧笔锋。”李善 注:“两説,谓 鲁连 説 新垣衍 及下 聊城。”参阅《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 4.
      两说释义:战国 时 鲁仲连 说 新垣衍 而使 秦 退军五十里,又致书守 聊城 的 燕 将而克 聊城。后以“两説”指 鲁仲连。说,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文选·鲍照<拟古>》:“两説穷舌端,五车摧笔锋。”李善 注:“两説,谓 鲁连 説 新垣衍 及下 聊城。”参阅《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 5.
      令狐景释义:三国魏清商令,曾劝说曹芳。
    • 6.
      作好作歹释义:比喻用各种理由或方式反复劝说。
    • 7.
      做刚做柔释义: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 8.
      做好做歹释义:犹言好说歹说。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 9.
      做歉做好释义:比喻用各种理由或方式反复劝说。
    • 10.
      停瞋息怒释义: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 11.
      傱勇释义:怂恿,从旁劝说鼓动,《汉书·礼乐志》有所记载。
    • 12.
      几次三番释义:一次又一次;屡次:朋友们几次三番地劝说,他都当成了耳旁风。
    • 13.
      力劝释义:竭尽全力地劝说。
    • 14.
      劝募释义:用劝说的方法募集捐款。 募(mù):广泛征集。
    • 15.
      劝説释义:劝人从事某事或使其对某事表示同意。《汉书·疏广传》:“宜从丈人所,劝説君买田宅。”宋 吴淑《江淮异人录·司马郊》:“郊 怒以物击小儿,中面流血。巡人执 郊 送於虞侯。虞侯素知其名,方善劝説之。”冰心《寂寞》:“婶婶只懒懒的,禁不住妹妹和 小小 的撺掇劝说,只得随同出去。”
    • 16.
      劝譬释义:劝说使之明白。
    • 17.
      劝讽释义:以婉言相劝说。
    • 18.
      劝诱释义:劝说诱导。
    • 19.
      劝进释义:指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 20.
      劝说释义:劝人做某种事情或使对某种事情表示同意:反复劝说。不听劝说。

劝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说释义:⒈进言或劝说一次。⒉一种言论、学说或说法。⒊一段;一个章节。⒋一次辩论。
    • 2.
      不孝有三释义: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话。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 3.
      两説释义:战国 时 鲁仲连 说 新垣衍 而使 秦 退军五十里,又致书守 聊城 的 燕 将而克 聊城。 后以“两説”指 鲁仲连。说,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文选·鲍照<拟古>》:“两説穷舌端,五车摧笔锋。”李善 注:“两説,谓 鲁连 説 新垣衍 及下 聊城。”参阅《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 4.
      两说释义:战国 时 鲁仲连 说 新垣衍 而使 秦 退军五十里,又致书守 聊城 的 燕 将而克 聊城。后以“两説”指 鲁仲连。说,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文选·鲍照<拟古>》:“两説穷舌端,五车摧笔锋。”李善 注:“两説,谓 鲁连 説 新垣衍 及下 聊城。”参阅《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 5.
      令狐景释义:三国魏清商令,曾劝说曹芳。
    • 6.
      作好作歹释义:比喻用各种理由或方式反复劝说。
    • 7.
      做刚做柔释义: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 8.
      做好做歹释义:犹言好说歹说。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 9.
      做歉做好释义:比喻用各种理由或方式反复劝说。
    • 10.
      停瞋息怒释义: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 11.
      傱勇释义:怂恿,从旁劝说鼓动,《汉书·礼乐志》有所记载。
    • 12.
      几次三番释义:一次又一次;屡次:朋友们几次三番地劝说,他都当成了耳旁风。
    • 13.
      力劝释义:竭尽全力地劝说。
    • 14.
      劝募释义:用劝说的方法募集捐款。 募(mù):广泛征集。
    • 15.
      劝説释义:劝人从事某事或使其对某事表示同意。《汉书·疏广传》:“宜从丈人所,劝説君买田宅。”宋 吴淑《江淮异人录·司马郊》:“郊 怒以物击小儿,中面流血。巡人执 郊 送於虞侯。虞侯素知其名,方善劝説之。”冰心《寂寞》:“婶婶只懒懒的,禁不住妹妹和 小小 的撺掇劝说,只得随同出去。”
    • 16.
      劝譬释义:劝说使之明白。
    • 17.
      劝讽释义:以婉言相劝说。
    • 18.
      劝诱释义:劝说诱导。
    • 19.
      劝进释义:指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 20.
      劝说释义:劝人做某种事情或使对某种事情表示同意:反复劝说。不听劝说。

劝说造句

1.在他妈妈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他终于把事情的真相和盘托出。

2.图穷匕首见,劝说无用,敌人便露出了狰狞面目进行威胁。

3.大家劝他不要为一点小事就整天怏怏不乐,他总是不听劝说。亦作“怏怏不悦”。

4.你不要把父母对你苦口婆心的劝说当成耳旁风,继续走下坡路。

5.这些人拗得很,不管怎样劝说都不听,真是不可理喻。

6.赤壁之战前夕,蒋干过江到东吴,想劝说周瑜投降曹操,周瑜虚与委蛇反教蒋干中了他的借刀杀人之计。

7.经过小军再三再四的劝说,我终于买了那台大屏幕彩电。

8.牧师因势利导地劝说这些迷途的青少年。

9.她一心要与表哥离婚,覆水难收,别再劝说她了。

10.难道一定要等到老了才能理解少年时父母的用心良苦,难道不能现在就静下心来慢慢思考父母劝说吗?难道一定要等到毕业考试落榜后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听老师讲课,难道不能现在就安心好好听讲吗?

11.劝说是一种真挚的关爱;劝说是一种耐心的陪伴;劝说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12.大家纷纷劝说他要珍惜这次机会。

13.凡是劝说人民怜惜敌人,保存反动势力的人们,就不是人民的朋友。

14.妈妈极力劝说爸爸不要去赌博。

15.他几度都想退学,最后在老师的劝说下打消了这个念头。

16.不合法,但是如果在你女朋友父母的劝说下同意引产了,就合法了,所以关键是在你女朋友。

17.她这话不对,你有权看不惯她,但你没权去指责她,只能劝说她。

18.我俩的误会,最终在他的劝说下云消雾散了。

19.厂长苦口婆心地劝说了半天,小红仍然是无动于衷,顽固不化。

20.经过众人劝说,他终于默默无言了,但还在生气。

劝说(quansh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劝说是什么意思 劝说读音 怎么读 劝说,拼音是quàn shuō,劝说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劝说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