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刑 [míng xíng]
1. 明确的法令。指把犯人所犯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指严明刑罚。谓以刑法晓喻民众。严明的刑罚。
明刑 引证解释
⒈ 明确的法令。
引《诗·大雅·抑》:“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毛 传:“刑,法也。”
《后汉书·阜陵质王延传》:“经有正义,律有明刑。”
⒉ 指把犯人所犯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
引《周礼·地官·司救》:“三罚而士加明刑。”
郑玄 注:“加明刑者,去其冠饰,而书其衺恶之状,著之背也。”
⒊ 严明的刑罚。
引《荀子·议兵》:“雕雕焉县贵爵重赏於其前,县明刑大辱於其后,虽欲无化,能乎哉?”
唐 白居易 《得甲去妻后妻犯罪请用子荫赎罪甲怒不许判》:“旋观怨偶,遽抵明刑。”
⒋ 指严明刑罚。
引宋 李纲 《谢落职依旧宫祠居住表》:“辅相失职,宜即明刑。天地有容,祗从薄责。”
⒌ 谓以刑法晓喻民众。
引《南史·宋纪上·武帝》:“阜财利用,繁殖黎元,编户岁滋,疆宇日启,导德明刑,四境有截。”
国语词典
明刑 [míng xíng]
⒈ 古代一种刑罚。将犯人去其冠饰,书其罪状于背。
引《周礼·地官·司救》:「三罚,而士加明刑,耻诸嘉石,役诸司空。」
⒉ 明确的法令。
引《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阜陵质王延传》:「经有正义,律有明刑。」
明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内平释义:⒈谓中国境内各诸侯国和平安定。《左传·文公十八年》:“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杜预 注:“内,诸夏;外,夷狄。”⒉谓平定内部,使安静无事。《公羊传·成公十六年》:“公子 喜时 者仁人也,内平其国而待之。”何休 注:“和平其臣民,令专心于负芻。”⒊星官名。属星宿,共四星,今属小狮座。《晋书·天文志上》:“爟北四星曰内平,平罪之官,明刑罚。”
- 2.
劝赏释义:⒈乐于行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杜预 注:“乐行赏而惮用刑。”《吴子·料敌》:“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刑,此坚陈之士,可以持久。”⒉奖赏。《尉缭子·兵教上》:“凡明刑罚,正劝赏,必在乎兵教之法。”唐 韩愈《上宰相书》:“此所谓劝赏不必徧加乎天下,而天下从焉者也。”宋 岳飞《奏辞建节第四札子》:“方今戎马侵扰,而误恩若加於人,深虑名器不重,劝赏不实,何以厌服公议?”
- 3.
官邪释义:官吏违法失职。 《左传·桓公二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宋书·周朗传》:“今高卑贸实,大小反称,名之不定,是谓官邪。”宋 洪迈《容斋四笔·台谏分职》:“御史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清会典·刑部·律纲》:“凡明刑勅法,其文有二:曰律,曰例……附其目三百四十有六例,各随之以平庶狱,以儆官邪,以靖兇顽,以昭风劝。”
- 4.
弼教释义:辅助教化。多指以刑辅教。语出《书·大禹谟》:“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孔 传:“弼、辅,期、当也。叹其能以刑辅教,当於治体。”唐 一行《起义堂颂》:“天辅 皋繇,明刑弼教。”明 方孝孺《白鹿洞规赞》:“维天降衷,维圣立极,维贤弼教,维民从式。”《清史稿·刑法志一》:“且夫国之有刑,所以弼教。一国之民有不遵礼教者,以刑齐之。”
- 5.
明刑不戮释义:刑法严明,民不敢犯,所以不必杀戮。《商君书·赏刑》:“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
- 6.
明刑释义:⒈明确的法令。⒉指把犯人所犯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⒊严明的刑罚。⒋指严明刑罚。⒌谓以刑法晓喻民众。
- 7.
明罚勑法释义:严明刑罚,整饬法度。 《易·噬嗑》:“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勑法。”亦作“明罰敕法”。《晋书·郭璞传》:“陛下上承天意,下順物情,可因皇孫之慶,大赦天下。然後明罰敕法,以肅理官。”
- 8.
明罚敕法释义:罚:刑罚;敕:整饬。严明刑罚,整顿法度。
- 9.
肆诸市朝释义:指将罪犯处死后陈尸于众。古代被处死的罪犯以尸体示众,大夫示众于朝廷,士示众于市集,以此表示明刑正法。诸之于。也作肆之市朝。
- 10.
贵爵释义:⒈高贵的爵位。《荀子·议兵》:“雕雕焉县贵爵重赏於其前,县明刑大辱於其后,虽欲无化,能乎哉?”唐 房千里《知道》:“世所以为达者,贵爵,富禄,威刑不胜其用,珠玉不胜其计,耳热声,口飫味,目厌色,斯所谓常情之大欲也。”清 查慎行《题<三娘子图>诗叙》:“十七年间,三封贵爵,贡市之不渝,多有力焉。”⒉尊称有爵号者。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十二回:“多尔衮 道:‘説来也是可恨。我到此地,即为贵爵报仇雪恨而来。’”汤志钧《戊戌变法人物传稿·伊藤博文》:“德宗 曰:‘久闻贵爵大名,今日不图竟得相见,诚属快慰之至。’
- 11.
风鉴释义:⒈亦作“风鑑”。 风度和鉴识。《晋书·陆机陆云传论》:“风鉴澄爽,神情俊迈,文藻宏丽,独步当时。”金 元好问《感怀呈贾明府》诗:“兵家世不乏 小杜,风鍳今谁如 老庞。”《西湖佳话·六桥才迹》:“一时有钱的官人往往要来娶他,他却风鑑颇高,看不上的却不从。”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 王引之 ﹞则履道广深,风鉴明远,明刑典礼,独持大纲。”⒉相面术。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余尝谓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非市井卜相之流用以贾鬻取貲者。”宋 俞德邻《佩韦斋辑闻·林君奇》:“永嘉 有 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