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贷 [kuān dài]
1. 宽恕;饶恕。
英[pardon; forgive; excuse;]
宽贷 引证解释
⒈ 宽恕;赦免。
引《后汉书·顺帝纪》:“惟 阎显、江京 近亲,当伏辜诛,其餘务崇宽贷。”
唐 柳宗元 《寄京兆许孟客书》:“今其党与,幸获宽贷,各得善地,无分毫事。”
明 屠隆 《綵毫记·预识汾阳》:“西征之役,实是抱病不前,元非临阵退缩,部下三百人匍匐保救,见在门首,望乞元帅宽贷。”
冯雪峰 《雪峰寓言·鸟和石匠》:“何况现在的法律,对于破坏分子是决不能宽贷的呵。”
国语词典
宽贷 [kuān dài]
⒈ 宽容饶恕。
引《后汉书·卷六·孝顺帝纪》:「惟阎显、江京近亲当伏辜诛,其余务崇宽贷。」
近宽免 宽待
宽贷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宽待释义:宽大对待:宽待俘虏。
- 2.
宽免释义:放宽并免除[刑罚或租税等]。
宽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分宥释义:谓区别主犯从犯,宽贷从犯。
- 2.
前室释义:前妻。 《宋史·刑法志二》:“初,太祖 尝决繫囚,多得宽贷。而 开封 妇人杀其前室子,当徒二年,帝以其凶虐残忍,特处死。”宋 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放翁 钟情前室。”清 许叔平《里乘·柯寿鞠》:“会 淮安府 教授 周广文,五十丧偶,遣媒求为继室……越岁,生一子,周 益嬖之。前室固有二子。”
- 3.
宽假释义:宽贷;宽恕。
- 4.
宽贷释义:宽容;饶恕:如果再犯,决不宽贷。
- 5.
废痼释义:⒈不治之疾。《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及不满六十而有废痼之疾,无大功亲,穷困无以自疗者,皆於别坊,遣医救护。”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九·水银粉》:“经年累月,遂成废痼,其害无穷。”⒉谓被罢免而永不得录用。痼,通“錮”。唐 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今其党与幸获宽贷,各得善地,无分毫事,坐食俸禄,明德至渥也,尚何敢更俟除弃废痼,以希望外之泽哉?”参见“废錮”。
- 6.
挫屈释义:屈折,屈辱。 《南史·范泰传》:“百年逋寇,前贤挫屈者多矣。”宋 范仲淹《奏葛宗古》:“纵蒙朝廷宽贷,亦须降充近下班行,必然挫屈,更无勇战之气。”明 方孝孺《王进德传》:“慎交与,不挫屈於人而善事父兄。”
- 7.
格沮释义:阻止,阻挡。 《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四年》:“壮哉!兵决出,格沮者斩!”宋 苏轼《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行下状》:“右臣今年六月九日輒具朝廷至仁,宽贷宿逋,已行之命,为有司格沮,使王泽不得下流者四事。”
- 8.
江东三虎释义:指 宋 代 杨紘、王鼎、王绰。三人曾提点 江 东刑狱,竞相揭露举发官吏隐罪,无所宽贷,所部官吏目为“三虎”。
- 9.
议贵释义:古刑法八议之一。 对显贵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周礼·秋官·小司寇》:“以八辟丽邦灋,附刑罚……六曰议贵之辟。”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若今时吏墨綬有罪,先请是也。”贾公彦 疏:“先郑 推引 汉 法,墨綬为贵,若据 周,大夫以上皆贵也。”《明史·徐申传》:“太后春秋高,延龄 旦暮戮,何以慰太后心?宜援议贵、议亲例请於帝。”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惟国家本有议亲、议贵之条,尚可量从末减,姑於万无可宽贷之中,免其肆市。”参见“八辟”、“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