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叶 [chǔ yè]
1. 《韩非子·喻老》:“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后用为模仿乱真的典故。
楮叶 引证解释
⒈ 后用为模仿乱真的典故。
引《韩非子·喻老》:“宋 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
宋 米芾 《砚史·用品》:“楮叶虽工,而无补於 宋 人之用。”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经务序》:“寧为铅刀,毋为楮叶。”
国语词典
楮叶 [chǔ yè]
⒈ 宋人以玉刻的楮叶,列置在楮叶中,几可乱真,而无法辨别真伪。见《列子·说符》。后用以比喻模仿逼真。
楮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叶释义:⒈一片叶子。 《列子·说符》:“宋 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 列子 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唐 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牀。”元 耶律楚材《乞茶诗》之三:“玉屑三甌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参见“一叶知秋”。⒉比喻小船。唐 司空图《自河西归山诗》之一:“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前蜀 韦庄《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一叶南浮去似飞,楚 乡云水本无依。”宋 苏轼《赠邵道士》诗:“相将乘一叶,夜下 苍梧 滩。”明 宋濂《龙眠居
- 2.
刻木释义:⒈在木质器物上雕刻。汉 王充《论衡·自然》:“宋 人或刻木为楮叶者,三年乃成。”⒉指文字创制前在木板上刻划图形、符号记事。《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汉 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⒊谓将木雕成人像。晋 干宝《搜神记佚文》:“丁兰,河内 野王 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⒋狱吏的代称。宋 范仲淹《和葛閎寺丞接花歌》:“中途得罪情多故,刻木在前何敢诉。”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林·王师竹宫庶》:“因思 蒲坂、江陵 二老,俱一时高才巨公,何至为一刻木而修怨於吉士三十
- 3.
刻楮释义:语本《韩非子·喻老》:“宋 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 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象,指象牙。后因以喻技艺工巧或治学刻苦。唐 黄滔《刑部郑郎中启》之一:“比者伏蒙曲念虚芜,荣流咳唾,诲以磨铅未至,刻楮非工。”宋 陆游《别曾学士》诗:“画石或十日,刻楮有三年。”明 瞿佑《归田诗话·鼓吹续音》:“仍自为八句题其后云:……半生莫售穿杨技,十载曾加刻楮功。”
- 4.
楮叶释义:《韩非子·喻老》:“宋 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后用为模仿乱真的典故。宋 米芾《砚史·用品》:“楮叶虽工,而无补於 宋 人之用。”明 冯梦龙《智囊补·明智·经务序》:“寧为铅刀,毋为楮叶。”
- 5.
毫芒释义:⒈毫毛的细尖。《韩非子·喻老》:“宋 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晋 葛洪《抱朴子·释滞》:“离朱 覿毫芒於百步。”唐 裴铏《传奇·裴航》:“有玉兔持杵臼,而雪光辉室,可鉴毫芒。”宋 司马光《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天长不息兮,地大无疆;人寓其中兮,细於毫芒。”⒉比喻极细微。汉 班固《答宾戏》:“独攄意乎宇宙之外,鋭思於毫芒之内。”《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宋 苏轼《孙武论下》:“举百倍之势,而
- 6.
繁泽释义:光泽。 《韩非子·喻老》:“宋 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
- 7.
莫辨楮叶释义: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叶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乱真。
- 8.
象牙楮叶释义:象牙楮叶就是用象牙雕刻成的楮树叶子。
- 9.
镂脂剪楮释义:雕刻油脂﹐剪裁楮叶。喻徒劳无益。
- 10.
镂脂翦楮释义:雕刻油脂,剪裁楮叶。比喻徒劳无益。
- 11.
降真散释义:名称:降真散 组成:铜绿(别研)、白矾(别研)、密陀僧、降真香、楮叶各等分。
- 12.
颜泽释义:颜色光泽。《淮南子·泰族训》:“宋 人有以象为其君为楮叶者,三年而成。茎柯豪芒,锋杀颜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