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三鼎 三鼎的意思
sāndǐng

三鼎

简体三鼎
繁体
拼音sān dǐng
注音ㄙㄢ ㄉㄧㄥ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ān,(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组词】: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组词】: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dǐng,(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组词】: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2) 锅。【组词】:鼎罐。鼎锅。(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组词】: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组词】:鼎峙。鼎足之势。(5) 大。【组词】:鼎族。鼎臣。鼎力支持。(6) 正当,正在。【例句】:鼎盛(shèng )。

基本含义

指权力、地位或荣誉的三分天下。

三鼎的意思

三鼎 [sān dǐng]

1. 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

3. 相传黄帝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

三鼎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

《仪礼·士昏礼》:“期初昏,陈三鼎於寝门外东方、北面、北上。”
郑玄 注:“鼎三者、升豚、鱼、腊也。”
《孟子·梁惠王下》:“君所谓踰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赵岐 注:“《礼》:士祭三鼎,大夫祭五鼎故也。”
《南齐书·武帝纪》:“四爵内陈,义不期侈;三鼎外列,事岂存奢。”

⒉ 相传 黄帝 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

《三国志·魏志·锺繇传》“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太子与 繇 书曰:‘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


三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牢释义:古代祭祀时,用三鼎盛牛、羊、豕三牲称三牢。 《周礼·秋官·掌客》:“牵三牢,米百筥,醯醢百瓮,皆陈。”《史记·秦本纪》:“﹝ 文公 ﹞十年,初为 鄜畤,用三牢。”
    • 2.
      三鼎甲释义:科举时代殿试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世称“三鼎甲”。
    • 3.
      三鼎释义:⒈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⒉相传黄帝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
    • 4.
      九宝释义:⒈指 禹 铸的九鼎。夏 商 周 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三国 魏 曹丕《铸五熟釜成与钟繇书》:“昔 有黄 三鼎,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详“九鼎”。⒉指 曹丕 的九把刀剑。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魏文 九宝,器利辞钝。”范文澜 注:“魏 曹丕《典论剑铭》:‘余好击剑……以为宝器九。剑三: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曰华锋。刀三:一曰灵寳,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匕首二:一曰清刚,二曰扬文。灵陌刀一:曰龙鳞。因姿定名,以铭其柎。’”⒊指九方御玺。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古唯六璽,至
    • 5.
      五鼎释义:⒈古代行祭礼时,大夫用五个鼎,分别盛羊、豕、肤(切肉)、鱼、腊五种供品。 见《仪礼·少牢馈食礼》。《孟子·梁惠王下》:“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明 陆采《怀香记·钦赐异香》:“莫把年华空断送,整五鼎三牲脩供。”明 沉受先《三元记·辞亲》:“前呼后拥,显亲扬名,也胜是死后三牲五鼎之祭。”⒉见“五鼎食”。
    • 6.
      六一炉释义:道家的炼丹炉。唐 吕岩《七言》诗之十六:“九三鼎内烹如酪,六一炉中结似霞。”前蜀 贯休《寄天台道友》诗:“冷立千年鹤,閒烧六一炉。”参见“六一泥”。
    • 7.
      初昏释义:黄昏。《仪礼·士昏礼》:“期初昏,陈三鼎于寝门外。”《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唐 孔颖达 疏:“言水昏正者,夜之初昏,水星有正中者。”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二十七日初昏,巧云 来。”

三鼎(sand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三鼎是什么意思 三鼎读音 怎么读 三鼎,拼音是sān dǐng,三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三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