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属国 属国的意思
shǔguó

属国

简体属国
繁体屬國
拼音shǔ guó
注音ㄕㄨˇ ㄍㄨ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ǔ zhǔ,(1) 连缀,接连。【组词】:属文。属和(hé)。(2) (意念)集中于一点。【例句】:属仰(注视仰望)。属望。属意。(3) 古同“嘱”,嘱咐,托付。(4) 倾注,引申为劝酒。【例句】:“举酒属客”。(5) 恰好遇到。【组词】:属京师乱。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基本含义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被其他国家或地区所统治或控制。

属国的意思

属国 [shǔ guó]

1. 古时附属于宗主国的国家。

[dependency;]

属国 引证解释

⒈ 委托国事。

《吕氏春秋·贵公》:“仲父 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
高诱 注:“属,託也。”

⒉ 委弃国家。

《汉书·淮南厉王长传》:“大王欲属国为布衣,守冢 真定。”
颜师古 注:“属,谓委弃之也。”

⒊ 附属国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 河南,因其故俗,为属国。”
南朝 宋 鲍照 《建除》诗:“建旗出 燉煌,西讨属国 羌。”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李士彬 世为属国胡酋,领 金明 都巡检使所部十有八寨胡兵近十万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海寧 许衡紫 ……作《河西杂诗》,有 明 七子气魄。’”

如:‘边丁日课屯田麦,使者星驰属国瓜。

⒋ 官名。典属国的省称。

汉 贾谊 《治安策》:“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 匈奴 ?”

⒌ 借指 汉 代任典属国的 苏武。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七:“属国归何晚, 楼兰 斩未还。”
明 夏完淳 《夜亭度雁赋》:“怜故时之将军,弔未归之属国。”


国语词典

属国 [shǔ guó]

⒈ 主权隶属于宗主国的国家。即一切内政、外交都须接受宗主国的支配。


属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学释义:⒈唐代称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三学,隶属国子监。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孙得入国子学,五品以上子孙得入太学,七品以上子孙及平民之俊异者得入四门学。⒉宋代称太学之外舍、内舍、上舍为三舍,亦称三学。⒊佛教称戒学、定学、慧学为“三学”。
    • 2.
      东丹释义:⒈复姓。《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初,阿保机 死,长子 东丹王 突欲 当立…… 突欲 不得立,长兴 元年,自 扶餘 泛海奔于 唐。明宗 因赐其姓为 东丹,而更其名曰 慕华。”⒉辽 代属国名。《辽史·太祖纪下》:“﹝ 天显 元年﹞改 渤海国 为 东丹,忽汗城 为 天福。”
    • 3.
      云南释义:⒈中国西南边境的省。面积3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260万,省会昆明。是中国民族成分最复杂的省。全境多山,高差很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从热带作物到耐寒作物品种多样,水力资源丰富,矿产丰富,工业以有色冶金为主,锡产量全国第一,铜、铅、锌产量也居全国重要地位⒉中国多民族的边疆省份。简称滇、云。邻川、藏、黔、桂,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省会昆明市。面积34万平方千米。有汉、彝、白、哈尼等民族。战国为滇王国。秦始置郡县,西汉建益州郡。东汉末年(220)于建益州西部属国,又合并哀牢夷地区建永昌郡。三国隶蜀国,西晋设宁
    • 4.
      五饵释义:《汉书·贾谊传赞》:“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係单于,其术因以疏矣。”颜师古 注:“赐之盛服车乘以坏其目;赐之盛食珍味以坏其口;赐之音乐、妇人以坏其耳;赐之高堂、邃宇、府库、奴婢以坏其腹;於来降者,上以召幸之,相娱乐,亲酌而手食之,以坏其心:此五饵也。”原为 贾谊 提出的怀柔、软化 匈奴 的五种措施,后泛指笼络外族的种种策略。
    • 5.
      令支释义:春秋 时 山戎 属国。其地约在今 河北 滦县、迁安 间。公元前六六四年为 齐恒公 所灭。《国语·齐语》:“遂北伐 山戎,刜 令支、斩 孤竹 而南归。”韦昭 注:“二国,山戎 之与也。刜,击也;斩,伐也。令支,今为县,属 辽西。”《逸周书·王会》作“不令支”,《管子·小匡》作“泠支”,又《轻重戊》作“离支”,《吕氏春秋·有始》作“令疵”,《史记·齐太公世家》作“离枝”。
    • 6.
      侍子释义:⒈古代属国之王或诸侯遣子入朝陪侍天子,学习文化,所遣之子称侍子。《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鄯善 王、车师 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后汉书·西域传·疏勒国》:“五年,臣磐 遣侍子与 大宛 莎车 使俱诣闕贡献。”《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三年》:“燕王 遣使入贡於 魏,请送侍子。”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三章第五节:“西汉 时期,西域 诸国的贵族子弟多到 长安,学 汉 文化。国王的儿子称为侍子,得到朝廷更多的优待。”⒉可以侍奉双亲的儿子。唐
    • 7.
      入朝释义:⒈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⒉谓进入中央朝廷做官。
    • 8.
      入质释义:诸侯、属国或藩部送其子弟于中央朝廷,以为人质,表示臣服。《史记·大宛列传》:“﹝ 宛贵人 ﹞立 毋寡 昆弟曰 蝉封 为 宛王,而遣其子入质於 汉。”《汉书·匈奴传上》:“单于爱之,阳许曰:‘吾为遣其太子入质於 汉,以求和亲。’”《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云南 官员子弟入质,臣谓达官子弟当遣,余宜罢。”
    • 9.
      公刘释义:古代 周 族的领袖。传为 后稷 的曾孙。他迁徙 豳 地(今 陕西 旬邑 )定居,不贪享受,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后用为仁君的典实。《隶释·汉蜀郡属国辛通逵李仲曾造桥碑》:“西征鄙国,抚育犁元,除烦省苛, 公刘 之仁。”
    • 10.
      典属国释义:官名,秦始置。 掌管与少数民族往来的事务,西汉沿之,秩二千石。属官有九译令。元狩三年(前120)设五属国以处内附匈奴,又置属国都尉、丞、侯、千人,皆隶典属国。河平元年(前28)并入大鸿胪。后北魏亦曾置。
    • 11.
      内仓释义:清 制,收储漕粮之所,除 北京 通州 各仓外,另设内仓,由户部直辖,供应内府、祭祀和接待外藩属国来使所需的粮食,教习官役的廩粟,牧马的饲料等。
    • 12.
      内属释义:谓归附朝廷为属国或属地。《史记·南越列传》:“太后恐乱起,亦欲倚 汉 威,数劝王及羣臣求内属。”《北齐书·神武帝纪下》:“西魏 灵州 刺史 曹泥 与其壻 凉州 刺史 刘丰 谴使请内属。”《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初,保吉 徙 绥州 民于 平夏,文岯 击走之,以 绥州 内属,故有是命。”
    • 13.
      南徼释义:⒈南方边陲;南部边界。⒉指代南部边境的少数民族或附属国。
    • 14.
      吞毡释义:汉 苏武 于 武帝 天汉 初出使 匈奴,匈奴 欲降之,武 不屈,被幽大窖中。 断饮食,武 啮雪,与毡毛并吞之。后徙 北海,杖节牧羊十九年。及还,须发尽白。事见《汉书·苏武传》。后以“吞毡”为坚贞不屈之典。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六:“纪文达 弔以七律二章,有云:‘延陵 掛剑心相许,属国 吞毡志竟成。’”苏曼殊《落日》诗:“谁知 北海 吞毡日,不爱英雄爱美人。”
    • 15.
      处业释义:谓使人安居并有谋生之业。《汉书·沟洫志》:“满昌、师丹 等数言百姓可哀,上数遣使者处业振赡之。”颜师古 注:“处业,谓安处之,使得其居业。”《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四年》:“问 良愿 降意,对曰:‘……从四岁以来,羌 人无所疾苦,故思内属。’宜以时处业,置属国领护。”
    • 16.
      外蕃释义:谓属国。
    • 17.
      大病释义:⒈死的婉辞。《庄子·徐无鬼》:“仲父 之病病矣,可不讳云,至於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陆德明 释文:“大病,谓死也。”《礼记·檀弓上》:“子之病革矣,如至乎大病,则如之何?”陈澔 集说:“大病,死也,讳之之辞。”⒉重病。《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常抱刻骨之恨。”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三:“‘哎!’老韩 应了一声,声音就象是大病当中的呻吟。”
    • 18.
      宗主国释义:封建时代直接控制藩属国的外交和国防,从而使藩属国处于半独立的状态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时代,殖民国家对殖民地也自称宗主国。
    • 19.
      宗主权释义:宗主国对藩属国、殖民地享有的支配或统治的权力。
    • 20.
      宾国释义:宾服之国,属国。

属国(shug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属国是什么意思 属国读音 怎么读 属国,拼音是shǔ guó,属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属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