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叛 [fá pàn]
1. 讨伐叛逆。
伐叛 引证解释
⒈ 讨伐叛逆。
引晋 刘琨 《劝进表》:“柔服以德,伐叛以刑。抗明威以摄不类,杖大顺以肃宇内。”
唐 杜甫 《归梦》诗:“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伐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临逆释义:谓讨伐叛逆。
- 2.
伐叛释义:讨伐叛逆。
- 3.
德刑释义:恩泽与刑罚。 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德也。二者立矣。”《国语·晋语六》:“德刑不立,姦轨并至。”南朝 宋 颜延之《又释何衡阳书》:“方言德刑之美,遑记祸福之源。”唐 韩愈《荆潭唱和诗序》:“德刑之政并勤,爵禄之报两崇。”
- 4.
柔服释义:⒈温柔顺服。《左传·昭公三十年》:“若好 吴 边疆,使柔服焉,犹惧其至。”前蜀 杜光庭《谢恩宣示修丈人观殿功毕表》:“文风遐布,殊庭効柔服之诚;武烈光宣,异俗禀雪霜之令。”⒉谓安抚顺服者。《左传·宣公十二年》:“伐叛,刑也。柔服,德也。”杨伯峻 注:“对已服者用柔德安抚之。”晋 刘琨《劝进表》:“柔服以德,伐叛以刑。”
- 5.
讨乱释义:⒈讨伐叛乱。《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袁绍 与 瓚 书曰:‘孤与足下,既有前盟旧要,申之以讨乱之誓,爱过 夷 叔,分著丹青。’”唐 李德裕《论刘稹状·附太原状》:“望赐 李石 詔,且令身赴行营,於侧近徵兵讨乱。”⒉治理乱政。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材能》:“威猛之政,宜於讨乱,以之治善则暴。”刘昞 注:“乱民桀逆,非威不服。”
- 6.
讨戎释义:征伐叛乱。
- 7.
讨逆释义:讨伐叛逆。
- 8.
诛乱释义:讨伐叛乱。
- 9.
诛叛释义:讨伐叛逆。
- 10.
诛逆释义:讨伐叛逆。
- 11.
霆震释义:⒈雷霆震动。《后汉书·董卓传》:“大风雨,霆震 卓 墓。”⒉形容声威巨大。《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袁绍 与 瓚 书曰:‘……是时足下兵气霆震,骏马电发。’”晋 潘岳《西征赋》:“魏武 赫以霆震,奉义辞以伐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