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必方 必方的意思
fāng

必方

简体必方
繁体
拼音bì fāng
注音ㄅㄧˋ ㄈ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ì,(1) 一定。【组词】:必定。必然。必须(一定要)。必需(不可少的)。势必。未必。事必躬亲。(2) 决定,肯定。【例句】:“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3) 固执。【例句】:“毋意,毋必”。(4) 果真,假使。【例句】:“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fāng,(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方形.长方形(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组词】:方根。平方。开方。(3) 人的品行端正。【组词】:方正。方直。(4) 一边或一面。【组词】:方向。方面。(5) 地区,地域。【组词】:地方。方志。方言。方物。方圆。方隅(边疆)。方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 办法,做法,技巧。【组词】:方式。方法。教导有方。贻笑大方。(7) 种,类。【组词】:变幻无方。仪态万方。(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组词】:药方。(9) 违背。【组词】:方命。(10) 正在,正当。【组词】:方今盛世。方兴未艾。(11) 才,刚刚。【组词】:方才。如梦方醒。(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组词】:土石方。(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组词】:几方石章。(14) 姓。

基本含义

必须如此,不能有其他选择

必方的意思

必方 [bì fāng]

1. 神名。

必方 引证解释

⒈ 神名。

《尸子》卷下:“木之精气为必方。”
《法苑珠林》卷五八引《白泽图》:“火之精名曰必方,状如鸟,一足,以其名呼之则去。”


必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十人馔释义:《南史·刘穆之传》:“﹝ 穆之 ﹞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輒为十人饌,未尝独餐。 ”本指招待十个客人的饭食,后用以指主人待客的丰盛酒宴。
    • 2.
      繖子盐释义:即伞子盐。井盐的一种。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 汤谿水 ﹞翼带盐井一百所,巴川 资以自给。粒大者方寸,中央隆起,形如张繖,故因名之曰繖子盐。有不成者,形亦必方,异於常盐矣。”
    • 3.
      裹头释义:⒈裹扎头巾;包头。《北史·僭伪附庸传·萧詧》:“又恶见人髮,白事者,必方便避之,担舆者冬月必须裹头,夏月则加莲叶帽。”唐 韩愈《寄卢仝》诗:“一奴长鬚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东周列国志》第八六回:“此事直传至 魏国 軹邑,聂 姊 罃 闻之,即痛哭曰:‘必吾弟也!’便以素帛裹头,竟至 韩国,见 政 横尸市上,抚而哭之,甚哀。”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西汉画像砖》:“右中一人着冠子,社会地位或较高。衣着虽仅具轮廓,然人皆约发而不裹头,一望而知实 西汉 制度。”⒉犹加冠。古时男子成丁则裹头巾。唐 杜甫《兵
    • 4.
      鲁衞之政释义:语出《论语·子路》:“鲁 衞 之政,兄弟也。”鲁 是 周 朝 周公 的封国,卫 是 周公 之弟 康叔 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因以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孟阳、景阳,才綺而相埒,可谓 鲁 衞 之政,兄弟之文也。”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上》:“若必方於 左氏 也,非唯不可为 鲁 衞 之政,差肩雁行,亦有云泥路阻,君臣礼隔者矣。”郭沫若《从典型说起》:“大家都在争夺出版处,‘有奶便是娘’,于是便生出了在文化强盗颐使下从事文化运动的滑稽现象。这种滑稽和所谓‘官民

必方(bif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必方是什么意思 必方读音 怎么读 必方,拼音是bì fāng,必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必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