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第 [guǎn dì]
1. 犹府第。
馆第 引证解释
⒈ 犹府第。
引《后汉书·何敞传》:“而猥復为卫尉 篤,奉车都尉 景 缮修馆第,弥街絶里。”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园囿拟 上林,馆第僭太极。”
《新唐书·韩滉传》:“以为朝廷有 永嘉 南走事,置馆第数十於 石头城,穿井皆百尺。”
馆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刍牧释义:⒈割草放牧。《左传·昭公六年》:“禁芻牧採樵,不入田。”《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一》:“帝令 史建瑭 以轻骑尝寇,获芻牧者二百人,问其兵数,精兵七万。”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乘舆播荡,神京陆沉,天坛为芻牧之场,曹署充屯营之帐,中国 数千年来,外侮之辱未有甚于此时者也。”⒉放牧的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卜式 试于芻牧,弘羊 擢于贾竖,衞青 奋於奴僕,日磾 出於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矣。”唐 陆龟蒙《村夜二篇》诗之二:“祗効芻牧言,敢防轻薄駡。”⒊家畜。指马牛羊
- 2.
木妖释义:⒈指在兴造宅邸、宫殿等建筑上穷奢极侈。妖,反常怪异的现象。宋 孔平仲《续世说·汰侈》:“安 史 大乱之后,法度隳弛,内臣、戎帅竞务豪奢,亭馆第宅,力穷乃止,时谓木妖。”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二贤相之清风,可以媿木妖之习。”明 陶宗仪《辍耕录·宫阙制度》:“秦、汉、隋、唐 之宫闕,其宏丽可怖也,高者七八十丈,广者二三十里,而离宫别馆,緜延联络,弥山跨谷,多或至数百所。嘻,真木妖哉!”⒉指草木发生的怪异现象。《宋史·五行志三》:“绍兴 十四年四月,虔州 民毁欹屋析柱,木理有文曰‘天下太平’,时守臣
- 3.
菲葑释义:菲和葑,两种食用的植物。因其根部有时味苦,常被人丢弃。语本《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郑玄 笺:“此二菜者,蔓菁与葍之类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时有恶时,采之者不可以根恶时并弃其叶。”唐 白居易《得乙与丁俱应拔萃》:“若弃以菲葑,失则自求诸己;儻中其正鵠,得亦不愧於人。”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菲葑不弃,敝帚自珍。”
- 4.
阅经释义:“阅经”一词的说法始源于百度贴吧“龙山脚下吧”与“三阅吧”,与其密切相连的是西南科技大学新区逸夫图书馆第三阅览室,最初用以指代长期驻扎在第三阅览室自习考研、考公务员以及考证的学子,后也泛指曾驻扎过三阅且自愿成为第三阅览室一员(简称三阅党)的学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