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朝 [bà cháo]
1. 帝王退朝或臣子朝罢退归。
3. 指皇帝停止临朝。
罢朝 引证解释
⒈ 帝王退朝或臣子朝罢退归。
引《吴子·图国》:“武侯 尝谋事,羣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喜色。”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 已罢朝,出止车门。”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一:“日宴罢朝归,舆马塞衢路。”
⒉ 指皇帝停止临朝。
引唐 韩愈 《凤翔节度使李公墓志铭》:“讣至,上悼愴罢朝,遣郎中临弔。”
罢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台二绝释义:同“一臺二妙”。《南史·儒林传·伏曼容》:“﹝ 曼容 ﹞为尚书外兵郎,尝与 袁粲 罢朝相会言玄理,时论以为一臺二絶。”按:袁 时任尚书僕射,与 伏 同官,故称。
- 2.
劝侑释义:谓劝人喝酒、吃饭。汉 马融《长笛赋》:“食举《雍》彻,劝侑君子。”《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六年》:“帝每日於苑中林亭间盛陈酒饌……帝与宠姬为一席,略相连接,罢朝即从之,更相劝侑,酒酣殽乱,靡所不至。”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六月二十八日》:“我们在旅馆里吃了中饭才不久,实在没有方法再吃,但经不过 齐老 的恳切劝侑,结果还是喝了三杯伏特加。”
- 3.
匡谏释义:匡正谏诤。 《史记·儒林传·伏生》:“﹝ 儿宽 ﹞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从容得久,然无有所匡諫。”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汉 初四言,韦 孟 首唱,匡諫之义,继轨 周 人。”《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羣臣罢朝之后,聪 恆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动輒匡諫。”《明史·儒林传二·邓以赞》:“万历 初,座主 张居正 枋国政,以讚 时有匡諫,居正 弗善也,移疾归。”
- 4.
宗党释义:宗族,乡党。南朝 宋 鲍照《拟古》诗之二:“日晏罢朝归,鞍马塞衢路。宗党生光华,宾僕远倾慕。”《宋书·孝义传·许昭先》:“昭先 父母皆老病,家无僮役,竭力致养,甘旨必从,宗党嘉其孝行。”宋 陆游《吕从事夫人方氏墓志铭》:“父 元矩 朝散郎知 建州。建州 之殁,夫人尚幼,事母已为宗党所称,年二十有一来归。”《三国演义》第六回:“今钱粮缺少,洛阳 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但是 袁绍 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貲,必得巨万。”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八:“明 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復进讨 健。”
- 5.
岁节释义:⒈年节。《后汉书·张酺传》:“﹝ 酺 父﹞尝来候 酺,适会岁节,公卿罢朝,俱诣 酺 府奉酒上寿。”《宋书·谢方明传》:“从兄 混 有重名,唯岁节朝宗而已。”《剪灯新话·秋香亭记》:“每岁节伏腊,仅以兄妹礼见於中堂而已。”⒉岁月。宋 朱淑贞《舟行即事》诗之七:“岁节将残恼闷怀,庭闈献寿阻传盃。”
- 6.
正腊释义:指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举行的祭祀。 因是日为腊日,故称。《东观汉记·张酺传》:“适会正腊,公卿罢朝,俱贺岁。”晋 虞预《会稽典录》:“﹝ 陈脩 ﹞家贫,为吏,常步儋上下。恆食乾糒。每至正腊,僵卧不起。”《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四年》:“母(严延年 之母)毕正腊。”
- 7.
避朝变服释义: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罢朝贺,变服饰,表示责罚自己的过失,以期消灾除难。
- 8.
避殿减膳释义:同“避殿损膳”。 宋 周密《齐东野语·景定慧星》:“丁丑,避殿减膳,下詔责己,求直言,大赦天下。”《宋史·神宗纪一》:“辛酉,以来岁日食正旦,自己丑避殿减膳,罢朝贺。”《宋史·徽宗纪一》:“壬午,以日当食避殿减膳,降天下囚罪一等,流以下释之。”
- 9.
酬奬释义:亦作“醻奬”。给以奖赏。《梁书·儒林传序》:“朕日昃罢朝,思闻俊异,收士得人,实惟醻奬。”《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归义建绩者,随劳酬奬。”宋 范仲淹《议守》:“少田处,许蕃部进纳荒田,以迁资酬奬,或量给价直。”
- 10.
首鼠两端释义:踌躇不决或动摇不定。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首鼠:踌躇,犹豫不决。两端: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