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漉漉 漉漉的意思

漉漉

简体漉漉
繁体
拼音lù lù
注音ㄌㄨˋ ㄌㄨˋ
结构AA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ù, ◎ 液体慢慢地渗下,滤过。【组词】:渗漉。漉网(造纸时滤掉纸浆中水分的网)。

lù, ◎ 液体慢慢地渗下,滤过。【组词】:渗漉。漉网(造纸时滤掉纸浆中水分的网)。

基本含义

形容水流清澈透明。

漉漉的意思

漉漉 [lù lù]

1. 象声词。

2. 湿貌;流貌。

4. 莹润貌。

漉漉 引证解释

⒈ 象声词。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痰饮”注:“痰饮者,水饮走肠间不泻,水精留膈间不输,得阳煎熬成痰,得阴凝聚为饮,凡所在处有声,故在上则喉中有漉漉之声,在下则肠间有沥沥之声。”
明 何景明 《七述》:“马则驊騮赤驥,紫燕青驪,漉漉师师,駪駪騤騤。”

⒉ 湿貌;流貌。

《素问·疟论》:“《灵枢·逆顺》论云:‘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
明 刘基 《走马引》:“掷草中,血漉漉,追兵夜至深谷伏。”

⒊ 莹润貌。

唐 李贺 《月漉漉篇》:“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国语词典

漉漉 [lù lù]

⒈ 湿润的样子。

唐·李贺〈月漉漉篇〉:「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漉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水济济释义:⒈犹水汪汪。⒉犹湿漉漉。
    • 2.
      水香释义:⒈谓水的气味香。唐 李贺《月漉漉篇》:“秋白鲜花死,水香莲子齐。”宋 苏轼《昔在九江与苏伯固唱和昨日又梦伯固手持乳香婴儿示予》诗:“水香知是 曹溪 口,眼浄同看古佛衣。”王文诰 注引 赵次公 曰:“天监 元年,有 婆罗门 智药 者,南游至 曹溪 口,掬水闻香,云:‘此必胜地,可建道场。’”⒉泽兰的别名。宋 洪刍《香谱·兰香》:“一名水香,生大吴池泽,叶似兰,尖长有岐,花红白色而香,煮水浴以治风。”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泽兰》:“吴普《本草》一名水香,陶氏 云亦名都梁,今俗通呼为孩儿菊,则其与兰草为一
    • 3.
      湿挝挝释义:犹湿漉漉。
    • 4.
      湿渍渍释义:湿漉漉。
    • 5.
      湿漉漉释义:⒈〈形〉义同“湿漉漉shī lù lù”。 ⒉〈形〉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漉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水济济释义:⒈犹水汪汪。⒉犹湿漉漉。
    • 2.
      水香释义:⒈谓水的气味香。唐 李贺《月漉漉篇》:“秋白鲜花死,水香莲子齐。”宋 苏轼《昔在九江与苏伯固唱和昨日又梦伯固手持乳香婴儿示予》诗:“水香知是 曹溪 口,眼浄同看古佛衣。”王文诰 注引 赵次公 曰:“天监 元年,有 婆罗门 智药 者,南游至 曹溪 口,掬水闻香,云:‘此必胜地,可建道场。’”⒉泽兰的别名。宋 洪刍《香谱·兰香》:“一名水香,生大吴池泽,叶似兰,尖长有岐,花红白色而香,煮水浴以治风。”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泽兰》:“吴普《本草》一名水香,陶氏 云亦名都梁,今俗通呼为孩儿菊,则其与兰草为一
    • 3.
      湿挝挝释义:犹湿漉漉。
    • 4.
      湿渍渍释义:湿漉漉。
    • 5.
      湿漉漉释义:⒈〈形〉义同“湿漉漉shī lù lù”。 ⒉〈形〉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漉漉造句

1.细雨像绢丝一样,又轻又细,好像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没有形状,也不出声音,轻柔地滋润着大地。

2.她的眼睛,黑黑的,老是湿漉漉的,使那长长的睫毛,像是长在两池清水岸上的青草。

3.春雨像绢丝一样,又轻又细,好像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没有形状,也不出声音,轻柔地滋润着大地。

4.冬风气消了,湿漉漉的街上一个人也没有,只有满地的残枝败叶。

5.走了一会,我的衣襟已经湿漉漉

6.舱里的窗户外边挡着一堵湿漉漉的墙,舱里黑黑的,行李好像都大了一圈儿,挤得我喘不过气来。

7.山路窄得像一根羊肠,盘盘曲曲,铺满了落叶,而且时不时碰到漫流的山泉,湿漉漉的,脚底下直打滑。

8.笆外,篱笆里开着几株猩红的指甲花,几只麻雀抖动着湿漉漉的羽毛在篱笆外跳来跳去。

9.走进大门,两排花盛开在路边,猫脸花好像在向我们微笑,空气湿漉漉的,园林里好像有一层薄纱似的。

10.天气返潮,到处都是湿漉漉的,真难受。

漉漉(lul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漉漉是什么意思 漉漉读音 怎么读 漉漉,拼音是lù lù,漉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漉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