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病 [fēng bìng]
2. 中医学泛指由外感风邪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言不死者”唐 王冰 注:“风病之脉诊大。”
3. 指中风。亦指风痹、半身不遂等病症。《魏书·元脩义传》:“脩义 性好酒,每饮连日,遂遇风病,神明昏丧。”元 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三折:“今 尉迟 又有风病举发,动止不得。”
4. 疯病。指神经错乱、精神失常。汉 应劭《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太守 葛兴 被风病,恍忽误乱。”《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人来时不见有风病。敢只是近日举发此症。”《西游记》第四四回:“道士云:‘你想有些风病,一时间就胡説了。’”
风病 引证解释
⒈ 中医学泛指由外感风邪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引《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言不死者” 唐 王冰 注:“风病之脉诊大。”
⒉ 指中风。亦指风痹、半身不遂等病症。
引《魏书·元脩义传》:“脩义 性好酒,每饮连日,遂遇风病,神明昏丧。”
元 杨梓 《敬德不伏老》第三折:“今 尉迟 又有风病举发,动止不得。”
⒊ 疯病。指神经错乱、精神失常。
引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太守 葛兴 被风病,恍忽误乱。”
《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人来时不见有风病。敢只是近日举发此症。”
《西游记》第四四回:“道士云:‘你想有些风病,一时间就胡説了。’”
国语词典
风病 [fēng bìng]
⒈ 风痺、半身不遂等病症。元·杨梓也作「风疾」。
引《敬德不伏老·第三折》:「今尉迟又有风病举发,动止不得。」
⒉ 精神病。
引《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人来时不见有风病,敢只是近日举发此症。」
风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损释义:五损为证名,是麻风病毒对人头面、四肢及全身皮肤的侵害和致残的表现,且外在表现与内在五脏损伤相对应。
- 2.
卡介苗释义:一种预防结核病的疫苗,除能预防结核病外,还有防治麻风病的作用。这种疫苗是法国科学家卡尔梅特(Albert Calmette)和介林(Camille Guérin)两人首先制成的,所以叫卡介苗。
- 3.
厉风释义:⒈大风;烈风。⒉指西北风。⒊喻以高尚的行为激励影响。⒋即疠风。中医病名,麻风病。
- 4.
嗽获释义:中风病人嘴角抽搐的样子。《文选·宋玉<风赋>》:“啗齰嗽获,死生不卒。”李善 注:“啗齰嗽获,中风人口动之貌。”
- 5.
大雷头风释义:指雷头风病势较剧者。
- 6.
沓风释义:病名。风病。
- 7.
産后释义:⒈孕妇分娩以后的一段时间。唐 孙思邈《千金方·中风》:“凡产后角弓反张,及诸风病,不得用。”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丹参》:“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许地山《商人妇》:“自我产后,不上四个月,就有一件失意的事教我心里不舒服。”⒉指产后诸病症。《金瓶梅词话》第八五回:“我家……诸般杂症方,无不通晓,又专治妇人胎前产后。”
- 8.
痉风释义:痉挛,风病。
- 9.
瘖俳释义:亦作“瘖痱”。风病的一种,舌强不能说话,四肢不能动作。
- 10.
癞风释义:麻风病。
- 11.
误乱释义:迷惑错乱。汉 应劭《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司空 潁川 韩稜,少时为郡主簿。太守 葛兴 被风病,恍忽误乱,稜 阴扶辅其政,出入二年。”
- 12.
风病释义:⒈中医学泛指由外感风邪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言不死者”唐 王冰 注:“风病之脉诊大。”⒉指中风。亦指风痹、半身不遂等病症。《魏书·元脩义传》:“脩义 性好酒,每饮连日,遂遇风病,神明昏丧。”元 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三折:“今 尉迟 又有风病举发,动止不得。”⒊疯病。指神经错乱、精神失常。汉 应劭《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太守 葛兴 被风病,恍忽误乱。”《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人来时不见有风病。敢只是近日举发此症。”《西游记》第四四回:“道士云:‘你想有些风病,一时间就胡説了
- 13.
风痱释义:中风病。 宋 黄庭坚《送刘季展从军门》诗之二:“仙家耕耘成白璧,道人煑掘起风痱。”任渊 注:“痱,音肥。韵书曰:风病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三·黄耆五物汤》:“治风痱身无痛、半身不遂、手足无力、不能动履者。”
- 14.
麻风病人释义:麻风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