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jīn líng]
1. 古邑名。今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
2. 中晩唐人常以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
3. 北魏拓跋珪陵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故盛乐城西北。
5. 指四川铜陵山。
金陵 引证解释
⒈ 古邑名。今 南京市 的别称。 战国 楚威王 七年(公元前333年)灭 越 后在今 南京市 清凉山 ( 石城山 )设 金陵邑。
引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入朝曲》:“江 南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
唐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金陵 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⒉ 中晚 唐 人常以指 润州 (今 江苏省 镇江市 )。
引唐 李绅 《宿瓜州》诗:“烟昏水郭津亭晚,迴望 金陵 若动摇。”
唐 杜牧 《杜秋娘》诗序:“杜秋,金陵 女也。”
冯集梧 注:“…… 唐 人谓 京口 亦曰 金陵。”
宋 王楙 《野客丛书·北固甘罗》:“赵璘 《因话録》言 李勉 至 金陵,屡讚 招隐寺 标致。盖时人称 京口 亦曰 金陵。”
⒊ 北魏 拓跋珪 陵墓。在今 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故 盛乐城 西北。
引《魏书·太祖纪》:“永兴 二年九月甲寅,上諡 宣武皇帝,葬於 盛乐 金陵。”
⒋ 指 四川 铜陵山。
引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书》:“山分玉字,水向 金陵。”
蒋清翊 注引《后汉书·公孙述传》注:“蜀 有 铜陵山。”
国语词典
金陵 [jīn líng]
⒈ 地名。即今南京市及江宁县地。战国楚时为金陵邑,秦时称秣陵,三国吴建都于此,改名建业。唐时称升州,南唐建西都,改为江宁府,宋时又改为建康府。明初定都于此,称应天府,清时改为江宁府。
金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清释义:⒈道教所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南朝 梁 沉约《桐柏山金庭馆碑》:“此盖栖灵五岳,未驾夫三清者也。”唐 吕岩《七言》诗之四八:“津能充渴气充粮,家住三清 玉帝 乡。”⒉道教对玉清境洞真教主 元始天尊,上清境洞玄教主 灵宝天尊,太清境洞神教主 道德天尊 的合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与同两个道童火攻道人,张挂三清,众家铺设齐备,动起法器。”⒊唐 殿名,在 长安 大明宫 内。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我君六叶继圣,熙乎玄风;三清 垂拱,穆然紫极。”王琦 注:“《玉海》:唐 大明宫 内有
- 2.
东吴释义:⒈指 三国 时 吴国。因其地处 江 东,故名。《文选·左思<咏史>之一》:“长啸激清风,志若无 东吴。”李善 注:“东吴,谓 孙 氏也。”明 梁辰鱼《浣纱记·谋吴》:“休忧虑,料堂堂庙謨,看瞬息间指挥谈笑灭 东吴。”⒉泛指古 吴 地。大约相当于现在 江苏、浙江 两省东部地区。《晋书·食货志》:“东吴 有齿角之饶,西蜀 有丹砂之富。”唐 杜甫《绝句》之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 东吴 万里船。”宋 陆游《鹧鸪天·送叶梦锡》词:“家住 东吴 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太平天囯 叶春森《建天京于金陵论》:“﹝
- 3.
东土山释义:指 东晋 谢安 在 金陵 城东南比照 会稽 东山 所筑之山。 一名 土山。
- 4.
东山屐释义:晋 谢安 在 金陵 城东筑别墅,常着屐来此游憩。
- 5.
东府释义:⒈东晋、南朝 都 建业 时丞相兼领 扬州 刺史的治所。 故址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内。《文选·谢惠连<祭古冢文>》:“东府 掘城北壍,入丈餘,得古冢。”李善 注引《丹阳记》:“东府城,西则 简文 会稽王 时第,东则 孝文 王道子 府。道子 领 扬州,仍住先舍,故俗称 东府。”《宋书·武帝纪上》:“公还 东府,大治水军。”宋 王安石《金陵怀古》诗之一:“东府 旧基留佛刹,《后庭》餘唱落船窗。”元 戴良《送钦上人》诗:“铁瓮缘 江 即 东府,璚花隔岸是 扬州。”⒉唐 宋 时指丞相府。唐 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开
- 6.
乌纱巾释义:即乌纱帽。又称唐巾。唐 李白《翫月金陵城西往石头访崔四侍御》诗:“草裹乌纱巾,倒被紫綺裘。”唐 司空图《修史亭》诗之三:“乌纱巾上是青天,检束酬知四十年。”参见“乌纱帽”。
- 7.
九奏乐释义:由九支乐曲组成的宫廷宴会音乐。《明史·太祖本纪》:“十五年春正月辛巳,宴羣臣於 谨身殿,始用九奏乐。”按,《明史·乐志三》云,“九奏乐”谓一奏炎精开运之曲,二奏皇风之曲,三奏眷皇明之曲,四奏天道传之曲,五奏振皇纲之曲,六奏金陵之曲,七奏长杨之曲,八奏芳醴之曲,九奏驾六龙之曲。
- 8.
传红释义:⒈旧时谓订婚时男女两家互送约书和信物。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妇女》引《金陵杂志》:“传红,俗谓之下定。男宅婚既合,由双冰人封致女宅,女家用泥金红全柬,书年庚八字,交冰人,俗称大宾,送男宅。”郁达夫《迟桂花》:“说着就打开包裹,将我们传红时候交去的金玉如意、红绿帖子等,拿了出来,退还了母亲。”⒉指 明 司礼监承皇帝意旨,以硃笔批复内阁送呈文书。明 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鲍忠 ﹞寿踰八望九,尚耳目精明,以楷书写諭传红。”
- 9.
佩珂释义:⒈用黄黑色玉石制成的佩饰。宋 苏辙《次韵王巩上元见寄》之一:“少年微服天街阔,何处相逢解佩珂。”宋 叶适《题贾俨不忘室》诗:“子质復粹美,藻火兼佩珂。”⒉珮,佩玉;珂,马勒上的饰物。多指显贵之人。唐 殷尧藩《金陵怀古》诗:“黄道天清拥珮珂,东南王气 秣陵 多。”元 朱晞颜《赠娄贤佐》诗:“诸郎冷落传緗素,故老依稀説珮珂。”⒊指珮玉相击之声。珂,次等玉。明 邓雅《挽李次晦》诗:“曾向天门听珮珂,復归林麓卧烟萝。”
- 10.
倾隤释义:倾颓,倒塌。清 钱泳《履园丛话·园林·随园》:“至 道光 二年九月,偶以事赴 金陵,则楼阁倾隤,秋风落叶,又是一番境界。”
- 11.
偷息释义:⒈犹偷生。清 陈田《明诗纪事辛籤·黄端伯》:“或劝削髮为僧归 江西,答曰:‘临难毋苟免,圣人之言也,可藉口释氏偷息人间耶!’”⒉媮息:偷生;苟安。清 唐孙华《夏重谈金陵旧事》诗:“江 表张黄旗,王气销赤帜。媮息仅一年,传闻有二异。”金一《心声》:“于斯时也,僝焉媮息,简焉不得日,乃有警旦之士,唤大魘而使之觉。”
- 12.
傅母释义:⒈古时负责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老年妇人。《穀梁传·襄公三十年》:“伯姬 臣:妇人之义,傅母不在,宵不下堂。”《汉书·张敞传》:“礼,君母出门则乘輜軿,下堂则从傅母。”《太平御览》卷六九○引《三礼图》:“古者傅母,选无夫与子而老贱晓习妇道者,使之应对也。”《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九年》:“初,李德裕 为 浙西 观察使,漳王 傅母 杜仲阳 坐 宋申锡 事放归 金陵,詔 德裕 存处之。”胡三省 注:“傅母,女师也。”⒉指一般的保姆。《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分明傅母育娇儿,只少开怀哺乳。”
- 13.
六市释义:犹六街,指都市的大街闹市。元 汤式《普天乐·送人迁居金陵》曲:“瞻九重乾坤荡荡,看六市人烟穰穰,听五更珂珮鏘鏘。”
- 14.
六朝脂粉释义:六朝:建都于建康(南京)的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脂粉:胭脂。 形容繁华绮丽。形容六朝时金陵靡丽繁华景象。
- 15.
六鹢释义:亦作“六鶂”。 《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飞,过 宋 都。”杜预 注:“鷁,水鸟。高飞遇风而退。宋 人以为灾,告於诸侯,故书。”《史记·宋微子世家》:“六鶂退蜚,风疾也。”后以指灾异或局势逆转。王闿运《哀江南赋》:“潯阳 之长蛟浪激,横江 之六鷁风吹。下 樅阳 而振籜,逼 金陵 而俯窥。”
- 16.
养瘦马释义:⒈旧时鸨母抚养他人幼女,成年后卖给人作妾称为“养瘦马”。清 赵翼《陔馀丛考·养瘦马》:“扬州 人养处女卖人作妾,俗谓之养瘦马。其义不详。白香山 诗云:‘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后事在目前,不信君记取: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三年五年间,已闻换一主。’宋漫堂 引之,以为养瘦马之説本此。”⒉泛称养妓女。清 褚人穫《坚瓠续集·金陵词客》:“金陵 一词客侨庽 吴门,家蓄粉头为业,俗名养瘦马。”参阅 清 顾张思《土风录》卷二。
- 17.
内原释义:指中原地区。《隋书·音乐志下》:“金陵 建社,朝士南奔,帝则皇规,粲然更备,与内原隔絶,三百年於兹矣。”
- 18.
农禾释义:农作物,庄稼。石三友《金陵野史·记南京的廉吏--王瑚》:“有一年,雨水失调,农禾歉收,米价腾贵,老百姓叫苦连天。”
- 19.
决囚灯释义:亦作“决囚灯”。南唐 李后主 于佛前燃灯,以其明灭决定罪犯应否判处死刑,故称。元 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中:“曾景建《金陵百咏·决囚灯》诗云:‘五详三覆始施刑,明灭兰膏岂足凭。可惜当年杀 严续,无人为益决囚灯。’序云:‘后主 听死囚,然佛灯决之。囚家赂左右窃益膏油,輒得不死。’”
- 20.
凋惨释义:犹衰败;悲惨。清 谭嗣同《仁学》三五:“捲东南数省之精髓,悉数入於 湘 军,或至逾三四十年无能恢復其元气,若 金陵 其尤凋惨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