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年 [bǐ nián]
1. 每年。
例比年一小聘。——《礼记·王制》
英[ every year; ]
2. 近年。
例比年以来,数陈便宜。——《后汉书·皇甫规传》
英[ in recent years; ]
比年 引证解释
⒈ 每年;连年。
引《礼记·王制》:“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
郑玄 注:“比年,每岁也。”
《汉书·谷永传》:“比年丧稼,时过无宿麦。”
颜师古 注:“比,频也。”
《周书·武帝纪上》:“凉州 比年地震,坏城郭。”
⒉ 近年。
引《三国志·魏志·锺会传》:“比年以来,曾无寧岁。”
宋 王安石 《上曾参政书》:“某亲老矣,有上气疾之日久,比年加之风眩,势不可以去左右。”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请铸大钱》:“由今追溯四五十年以前,铜之为用尚少。比年则铜器充斥,而东南数省为尤甚。”
鲁迅 《书信集·致宋崇义》:“比年以来,国内不靖。”
国语词典
比年 [bǐ nián]
⒈ 每年。
引《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⒉ 连年。
引《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永始二年,梁国、平原郡比年伤水灾,人相食。」
《周书·卷五·武帝纪上》:「凉州比年地震,坏城郭。」
近连年 近年
⒊ 近年。
引《后汉书·卷六五·皇甫规传》:「臣比年以来,数陈便宜。」
《三国志·卷二八魏书·钟会传》:「比年以来,曾无宁岁。」
比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调释义:⒈不协调。《汉书·元帝纪》:“阴阳不调,黎民饥寒。”《后汉书·章帝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饉屡臻。”⒉特指音调不和谐。《韩非子·难三》:“且 中期 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不明,中期 之任也。”《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⒊与人合不来。《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王逸 注:“调,和也……恐不知於俗而见憎於众也。”⒋未得升迁。《汉书·张安世传》:“有郎功高不调。”颜师古 注:“调,选也。”⒌犹言不才。唐 苏鹗《杜阳杂编》
- 2.
不靖释义:不安宁;骚乱。《汉书·翟义传》:“故东郡太守 翟义,擅兴师动众,曰:有大难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靖。”明 沉德符《野获编·刑部·岺南论囚》:“初岭外不靖,连年用兵不得要领。”鲁迅《书信集·致宋崇义》:“比年以来,国内不靖,纷扰已经一年。”
- 3.
两豫释义:豫州 和 南豫州 的合称。《宋书·文帝纪》:“前所给 扬、南徐 二州百姓田粮种子,兗、两 豫、青、徐 诸州比年所宽租穀应督入者,悉除半。”《宋书·州郡志二》:“爰自 泰始 甫失 淮 西,復於 淮 东分立两 豫。”
- 4.
丰洁释义:⒈亦作“丰絜”。谓俎豆饮食丰盛洁净。《左传·僖公五年》:“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养牺牲,丰洁粢盛,奉祭祀,以无忘先帝之功德。”唐 李翱《唐故右仆射杨公墓志》序:“吏息奸欺,官收羡钱,公食丰絜,廨宇以修。”《宋史·乐志七》:“豆登丰洁,荐德馨香。”元 袁桷《翰林学士赵公行状》:“岁时奠荐,虽甚匱嗇,犹丰絜尽力如旧礼。”清 曾国藩《彭母曾孺人墓志铭》:“葢余所见贤母,无如王姑勤者,早岁物产殷饶,内奉菲薄,外图丰洁,比年以来,稍稍歉絀矣。”⒉谓使丰盛洁净。唐 裴铏《传奇·
- 5.
争年释义:比岁数的大小。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 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 尧 同年。’其一人曰:‘我与 黄帝 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文选·嵇康<养生论>》:“若此以往,恕可与 羡门 比寿、王乔 争年。”吕向 注:“言将与仙人比年争寿,则何为其无有长年也。”
- 6.
任遇释义:⒈指地位和待遇。《晋书·缪播传》:“以 播 为给事黄门侍郎。俄转侍中,徙中书令,任遇日隆,专管詔命。”《宋书·范晔传》:“比年以来,意态转见,倾动险忌,富贵情深,自谓任遇未高,遂生怨望。”⒉信任重用。《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元年》:“徐爰 便僻善事人,颇涉书传,自 元嘉 初,入侍左右,豫参顾问:既长於附会,又饰以典文,故为 太祖 所任遇,大明之世,委寄尤重。”清 侯方域《于谦论》:“谦 之任遇深,而羣臣所恃也。”⒊指际遇。唐 柳宗元《惩咎赋》:“哀吾党之不淑兮,遭任遇之卒迫。”
- 7.
倡率释义:率先从事;引导。宋 叶适《札子二》:“陛下比年首以大义倡率,而在廷之臣和者极寡。”明 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倡率同辈,踊跃赴功。”郑观应《盛世危言·旱潦》:“然而小民不知远计,各便私图,非官为倡率之,则苟且因循,年復一年,而荒废愈甚。”
- 8.
偏灾释义:犹言大灾。 指危害很大的灾害。郑观应《盛世危言·旱潦》:“比年北五省水旱偏灾,无岁不有。”
- 9.
冰奁释义:犹言梳妆镜。宋 黄机《传言玉女·次岳总干韵》:“梦断阳臺,甚情怀,似病酒。冰奩羞对,比年时更瘦。”
- 10.
冲谦释义:亦作“冲谦”。谦虚。南朝 梁简文帝《三请开讲启》:“圣德冲谦,劬劳日昃。”唐 刘禹锡《和刘相公南溪醉歌见寄》:“脱屣将相守冲谦,唯於山水独不廉。”《宋史·礼志二二》:“比年以来,累有外国入贡,太上皇帝冲谦弗受,况朕凉菲,又何以堪。”
- 11.
决科机要释义:指为应科考者汇编的便于剽窃的时文集子。宋 岳珂《愧郯录·场屋编类之书》:“比年以来,於时文中採摭陈言,区别事类,编次成集,便於剽窃,谓之决科机要。”
- 12.
凶嚚释义:⒈凶恶愚顽。 《宋书·明帝纪》:“子业 凶嚚自天,忍悖成性,人面兽心,见於齠日,反道败德,著自比年。”⒉指凶恶愚顽之人。清 陈梦雷《题宁海将军白沙受降图》诗:“韜鈐安反侧,干羽格凶嚚。”
- 13.
劳问释义:慰问。《汉书·张延寿传》:“永始、元延 间,比年日蚀,故久不还 放,璽书劳问不絶。”《明史·陈亨传》:“成祖 还军,亲诣 亨 第劳问。”清 张履《意苕山馆诗序》:“余送客江中,还过君斋,兵燹患难之餘,握手相劳问。”
- 14.
勤瘁释义:辛苦劳累。三国 魏 锺会《檄蜀文》:“比年已来,曾无寧岁。征夫勤瘁,难以当子来之民,此皆诸贤所共亲见。”宋 苏舜钦《杜公让官表》:“虽极勤瘁,无补涓毫。”宋 曾巩《福州谢到任表》:“敢不誓殫勤瘁,匪懈夙宵。”
- 15.
吏习释义:⒈谓官吏感到习惯。 《史记·商君列传》:“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⒉官场习俗。《宋史·度宗纪》:“比年吏习媮薄,人怀一切,计日待迁,事未克究,又望而之他。”
- 16.
嚣然释义:⒈亦作“嚻然”。闲适貌。《尔雅·释言》“嚻,闲也”晋 郭璞 注:“嚻然,闲暇貌。”明 张居正《学农园记》:“则又欣然以喜,嚣然以娱。”清 吴嘉宾《得一斋记》:“吾一从而居其土宜别其苦良,不亦矜乎,故吾嚣然自为得也。”⒉得意貌。《三国志·蜀志·彭羕传》:“羕 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宋 苏轼《上韩太尉书》:“於是天下之士,嚣然皆有无用之虚名,而不适於实效。”清 龚自珍《乙丙之际著议第六》:“其惑也,则且援古以刺今,嚣然有声气矣。”姚锡钧《春声自序》:“比年以来,斯事至滥,往往遣词选
- 17.
地变释义:地体变动。多指地震、山崩。古人以之为天示凶兆。汉 申培《诗说·小正传》:“幽王 之时,天变见于上,地变动于下。”《魏书·崔浩传》:“比年以来,天灾地变,都在 秦 凉。”
- 18.
大搜释义:古时天子、诸侯五年举行一次的军队大检阅。《左传·昭公八年》:“秋,大蒐于红。”杜预 注:“大蒐,数军实,简车马也。”《公羊传·桓公六年》“大閲者何?简车徒也”汉 何休 注:“比年简徒,谓之蒐;三年简车,谓之大閲;五年大简车徒,谓之大蒐。”南朝 宋 傅亮《从武帝平闽中》诗:“鞠旅 扬城,大蒐 徐方。”
- 19.
大聘释义:⒈诸侯每隔三年使卿向天子行聘问之礼,谓之“大聘”。 《礼记·王制》:“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郑玄 注:“小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则君自行。”⒉旧时订婚聘礼。《廿载繁华梦》第三一回:“那日便择过了日子,送到 周 家那里,随后又过了大聘。”
- 20.
夭绝释义:⒈犹夭折。《汉书·景帝纪》:“间者岁比不登,民多乏食,夭絶天年,朕甚痛之。”三国 魏 曹植《金瓠哀辞》:“不终年而夭絶,何见罚於皇天。”清 唐孙华《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今年添丁復夭絶,何人陇亩随锄鎌。”⒉犹绝灭。《宋史·吴及传》:“比年此禁益弛,夭絶人理,阴累圣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