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 [yě lǎo]
1. 村野的老百姓,农夫。
例野老鄙夫。——清·周容《芋老人传》
英[farmer; ordinary people in the country;]
野老 引证解释
⒈ 村野老人。
引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
唐 杜甫 《哀江头》诗:“少陵 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 曲江 曲。”
鲁迅 《坟·论雷峰塔的倒掉》:“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可有谁不为 白娘娘 抱不平,不怪 法海 太多事的?”
国语词典
野老 [yě lǎo]
⒈ 居于田野的老人。
引唐·王维〈渭川田家〉诗:「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野老进粟饭,上与后共食,粗粝不能下咽。」
⒉ 姘头、情夫。
引《红楼梦·第六一回》:「你亲婶子找野老儿去了,你岂不多得一个叔叔?」
野老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郡释义:⒈郡名。秦 置,汉 因之。约当今 河南省 东北部和 山东省 西部部分地区。东汉 以后,废置无常。《史记·魏世家》:“景湣王 元年,秦 拔我二十城,以为 秦 东郡。”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輙復分兵命鋭,脩完补辑,表行 东郡,领 袞州 刺史。”唐 韩愈《龊龊》诗:“河 堤决 东郡,老弱随惊湍。”⒉泛指京师以东诸郡。唐 杜甫《野老》诗:“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闕秋生画角哀。”朱鹤龄 注:“东郡,概指京东诸郡。”⒊特指 夷陵郡。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东郡 时题壁,南湖日扣舷。”朱
- 2.
丰成释义:犹丰收。 唐 陆贽《请减军粮事宜状》:“今岁 关中 之地,百穀丰成。”宋 曾巩《诸庙谢雨文》:“物有丰成之望,人无疾癘之忧。”清 郑珍《江边野老》诗:“纵得丰成利能几,官吏又索连年租。”
- 3.
争席释义:争坐位。表示彼此融洽无间,不拘礼节。《庄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郭象 注:“去其夸矜故也。”成玄英 疏:“除其容饰,遣其矜夸,混迹同尘,和光顺俗,於是舍息之人与争席而坐矣。”唐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金 元好问《上致政冯内翰》诗之二:“少日打门无俗客,老年争席有樵夫。”明 高启《出郊抵东屯》诗之四:“忽逢一田父,舍畊拜路隅。疑我是长官,恠我体貌殊……不能使争席,心愧 御寇 徒。”
- 4.
休澣释义:⒈亦作“休浣”。 指官吏按例休假。南朝 宋 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诗:“休澣自公日,宴慰及私辰。”唐 包何《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诗:“郎宫休浣怜迟日,野老欢娱为有年。”元 马祖常《寄舒真人》诗:“伊我逢休浣,从兹咏浴 沂。”清 袁枚《随园随笔·典礼》:“宋 时百司,十日一休假谓之休澣。”⒉泛指休息。《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二》:“时以 青州 未平,命军士休澣以俟东征。”
- 5.
农歌释义:山歌,田夫野老之歌。
- 6.
利源释义:财利的来源。宋 苏辙《收蜜蜂》诗:“明年少割助和药,慙愧野老知利源。”《元史·贡师泰传》:“剔其积蠹,通其利源。”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第二次印《笺谱》,如有人接办,则为纸店开一利源,亦非无益。”
- 7.
口孽释义:同“口业”。《红楼梦》第一二○回:“所以 崔鶯 苏小,无非仙子尘心;宋玉 相如,大是文人口孽。”吴梅《读尤西堂钧天乐乐府》诗:“文人口孽在词章,暮雨瀟瀟午梦堂。”张天翼《脊背与奶子》:“镇上的人大家都谈着一个新闻:任三嫂 在 庄溪。‘是不是她野老公那里?’‘唔,还生了一个女儿哩,’低声说。仿佛一说得大点儿就造了口孽似的。”参见“口业”。
- 8.
土行释义:⒈犹土德。 《宋书·礼志一》:“服色尚黄,牺牲用白……按服色尚黄,据土行也。”唐 元稹《镇圭赋》:“自天有命,非因桐叶而封 唐;提象握机,故配土行而执镇。”参见“土德”。⒉旧时作鸦片交易的商号。清 倦圃野老《庚癸纪略》卷一:“﹝ 李 姓﹞开设钱庄六处,土行四五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其实从前舍弟在 上海 开过一家土行,临了时亏了本。”徐铸成《杜月笙正传·青出于蓝》:“有的大土行屋下建有很大的地窖,存放烟土和其他违禁毒品。”
- 9.
壤父释义:传说中 尧 时的一个田野老人。晋 皇甫谧《高士传》卷上:“帝尧 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餘而击壤於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於我哉?’”参见“壤歌”。
- 10.
寇盗释义:⒈盗贼。《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金玉崇而寇盗至,名位高而忧责集。”清 倦圃野老《庚癸纪略》:“富户俱称无钱,虽存亡危急之秋,寧资寇盗。”瞿秋白《饿乡纪程》四:“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革命,只赚着一舆台奴婢匪徒寇盗的独裁制。”⒉侵扰劫掠。《史记·大宛列传》:“昆明 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輒杀略 汉 使,终莫得通。”《后汉书·班超传》:“往者 匈奴 独擅 西域,寇盗 河西,永平 之末,城门昼闭。”清 顾炎武《日知录·选补》:“
- 11.
山僧释义:⒈住在山寺的僧人。北周 庾信《卧疾穷愁》诗:“野老时相访,山僧或见寻。”唐 刘长卿《寻盛禅师兰若》诗:“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元 李宗冽《题岳溪禅林精舍》诗:“山僧四五人,屡访期识面。”清 魏源《武林纪游》诗之七:“百觅 理安寺,始与山僧晤。”⒉僧人自称的谦词。《五灯会元·法眼宗·罗汉琛禅师》:“众人既尽在此,山僧不可无言。”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师曰:‘山僧过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 12.
山农释义:山野农夫。 《周礼·地官·掌葛》:“掌以时徵絺綌之材于山农。”唐 韩愈《南溪始泛》诗之二:“南溪亦清驶,而无檝与舟。山农惊见之,随我观不休。”清 方苞《<畿辅名宦志>序》:“宦必有跡。每见一州一邑数百年中,吏之仁暴污洁智愚,士大夫皆能口道焉,又其近者山农野老能指名焉。”
- 13.
惶乱释义:惊慌失措。清 倦圃野老《庚癸纪略》:“后港 饮马桥 一带,尽贴封条佔据,居民一时惶乱。”艾青《北方》诗:“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惶乱的雁群,击着黑色的翅膀,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陆文夫《献身》:“唐琳 惶乱了,结婚二十一年,她第一次看见 卢一民 掉眼泪。”
- 14.
掠卤释义:亦作“掠掳”。亦作“掠虏”。掳掠;抢劫。《史记·高祖本纪》:“又与 秦 军战於 蓝田 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汉书·酷吏传·咸宣》:“小羣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称数。”宋 苏辙《西戎论》:“中国坚坐而相守,不出十年,彼外无所掠虏,将不忍而热中,将反而求以相詬,以为起兵之名。”明 归有光《送恤刑会审狱囚文册揭帖》:“大抵此县湖山阻深,掠卤之习,浸以成俗。”清 倦圃野老《庚癸纪略》:“十六日,苏城 附近乡村,贼放火掠掳。”
- 15.
搆火释义:⒈聚起木柴生火。搆,通“篝”。《后汉书·独行传·谅辅》:“於是积薪柴聚茭茅以自环,搆火其傍,将自焚焉。”唐 李德裕《次柳氏旧闻》:“玄宗 得其药,喜。尽出左右,独搆火殿中。”⒉指用柴堆烧起的火,即篝火。宋 苏辙《三游洞》诗:“沉沉深黑若大屋,野老搆火青如燐。”
- 16.
曝背释义:⒈背朝烈日。汉 贾谊《新书·春秋》:“夫百姓喣牛而耕,曝背而耘,苦勤而不敢惰者,岂为鸟兽也哉?”⒉借指耕作。《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僕得曝背於陇亩之中……安身为乐,无忧为福。”⒊以背向日取暖。唐 刘长卿《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诗:“渐老知身累,初寒曝背眠。”唐 李颀《野老曝背》诗:“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清 沉初《<西清笔记>自序》:“他日茅簷曝背,以示子孙,欧阳子 所谓‘顾瞻玉堂,如在天上’者,不啻过。”
- 17.
村父老释义:乡野老人。宋 辛弃疾《减字木兰花·宿僧房有作》词:“昨朝官告,一百五年村父老。更莫惊疑,刚道人生七十稀。”
- 18.
村童释义:⒈乡村儿童。 南朝 梁 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障。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唐 王维《宿郑州》诗:“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水浒传》第五回:“溪边钓叟移舟去,野外村童跨犊归。”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六:“﹝ 王荆公 ﹞平生最得意句云:‘青山捫虱坐,黄鸟挟书眠。’余以为首句是乞儿向阳,次句是村童逃学。”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⒉指粗俗的年轻人。《水浒传》第六回:“村童量酒,想非涤
- 19.
杜甫释义:(712—770)唐代诗 人。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属河南)。自幼好学,知识渊博。举进士不第。后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在洛阳与诗人李白相识。安史之乱以后,颠沛流离,逃至凤翔,任 左拾遗。后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并曾任 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四川,病死途中。作品揭露了社会矛盾、政治腐败,反映 了人民深重的苦难,表现了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语言精练,诗风沉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取得了 极高的成就,成为中
- 20.
洽赏释义:犹和乐。 唐 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今西成有岁,东户无为。野老清谈,怡然自得。田家浊酒,乐以忘忧。故可洽赏当年,相欢卒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