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俘馘 俘馘的意思
guó

俘馘

简体俘馘
繁体
拼音fú guó
注音ㄈㄨˊ ㄍㄨ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ú,(1) 打仗时被擒的敌人。【组词】:俘虏。战俘。遣俘。(2) 打仗时擒住敌人。【组词】:俘获。被俘。

guó, ◎ 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例句】:“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

基本含义

指战胜敌人,俘虏敌人并进军到敌方国土。

俘馘的意思

俘馘 [fú guó]

1. 亦作“俘聝”。

2. 生俘的敌人和被杀的敌人的左耳。

3. 指被俘虏者。

5. 俘获斩杀。

俘馘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俘聝”。

⒉ 生俘的敌人和被杀的敌人的左耳。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丙子晨, 郑文 夫人 芈氏、姜氏 劳 楚子 於 柯泽。

楚子 使 师縉 示之俘馘。”
杜预 注:“俘,所得囚;馘,所截耳。”
孔颖达 疏:“俘者,生执囚之;馘者,杀其人截取其左耳,欲以计功也。”

⒊ 指被俘虏者。

《左传·成公三年》:“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杨伯峻 注:“知罃 实被‘俘’,而未被‘馘’,此‘馘’字是连类而及之词。”
《说文·耳部》引作“以为俘聝”。 《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六》:“辛酉,帝御 咸安楼 受 定州 俘馘,百官就列,宣露布於楼前。”
宋 王安石 《冯鲁公神道碑》:“太宗 征 河东,公奋身冒兵,数取俘馘以献于行在。”

⒋ 俘获斩杀。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是夜,大破之,俘馘首领及甲兵以万计。”


国语词典

俘馘 [fú guó]

⒈ 获敌而割下左耳。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郑文夫人芊氏、姜氏劳楚子于柯泽,楚子使师缙示之俘馘。」


俘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俘聝释义:见“俘馘”。
    • 2.
      俘馘释义:⒈亦作“俘聝”。生俘的敌人和被杀的敌人的左耳。《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丙子晨,郑文 夫人 芈氏、姜氏 劳 楚子 於 柯泽。楚子 使 师縉 示之俘馘。”杜预 注:“俘,所得囚;馘,所截耳。”孔颖达 疏:“俘者,生执囚之;馘者,杀其人截取其左耳,欲以计功也。”⒉指被俘虏者。《左传·成公三年》:“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杨伯峻 注:“知罃 实被‘俘’,而未被‘馘’,此‘馘’字是连类而及之词。”《说文·耳部》引作“以为俘聝”。《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六》:“辛酉,帝御 咸安楼 受 定州 俘馘,百官就列,宣
    • 3.
      受俘释义:封建社会的一种礼仪。 旧时封建统治者战争胜利后,先行献俘礼,把所获俘虏献于宗庙社稷,再行受俘礼,由皇帝接受战俘。也叫“受俘馘”。
    • 4.
      治戎释义:作战;治军。《左传·成公三年》:“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治戎燮伐,则声有洊雷之威。”宋 陈亮《酌古论·李靖》:“唯善治戎者为能制之,唯天下奇才为能用之。”章炳麟《复仇是非论》:“今於两国治戎,积尸蹀血者,顾不敢议。”
    • 5.
      睽疑释义:心怀离异疑惧。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九月》:“前自敌骑长驱,列城畏遁,独怀忠愤,纠进义兵,力抗敌锋,率多俘馘。然久闕王师之助援,已深民众之睽疑。”《宋史·沉起传》:“京东岁飢盗起,除提点刑狱。至,则开首赎法携其伍,盗内自睽疑,转相束缚唯恐后。”

俘馘(fug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俘馘是什么意思 俘馘读音 怎么读 俘馘,拼音是fú guó,俘馘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俘馘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