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邦伯 邦伯的意思
bāng

邦伯

简体邦伯
繁体
拼音bāng bó
注音ㄅㄤ ㄅ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āng, ◎ 国。【组词】:友邦。邻邦。邦交(国和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邦国(国家)。邦人(本国的人)。

bǎi bó,(1) 兄弟排行次序。【例句】: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2) 父亲的哥哥。【组词】:伯伯。伯父。伯母。(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组词】:老伯。世伯。(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组词】:伯爵。(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例句】:“海内文章伯”。(6) 姓。 ◎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 ◎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

基本含义

指国家元首或领导者。

邦伯的意思

邦伯 [bāng bó]

1. 州牧。古代用以称一方诸侯之长。《书·召诰》:“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孔传:“邦伯,方伯,即州牧也。”后因称刺史、知州等一州的长官。

邦伯 引证解释

⒈ 州牧。古代用以称一方诸侯之长。

《书·召诰》:“命庶 殷 侯甸男邦伯。”
孔 传:“邦伯,方伯,即州牧也。”
后因称刺史、知州等一州的长官。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序:“得 结(元结 )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小安可待矣。”
仇兆鳌 注:“《唐书·元结传》:‘ 代宗 立, 结 授著作郎,久之,拜 道州 刺史。’”
宋 陈师道 《寄邓州杜侍郎》诗:“请公酌此寿百年,弈弈长为此邦伯。”


国语词典

邦伯 [bāng bó]

⒈ 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各地方的长官。也称为「方伯」。

《书经·盘庚下》:「呜呼!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皆尚隐哉!」
《唐诗纪事·卷二二·元结》:「得结辈十数公,落落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少安可待矣。」


邦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外服释义:古王畿以外的地方,所谓五服、九服之地。后指京都以外的地区及边远蛮荒之地。与内服相对。《书·酒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孔 传:“於在外国侯服、甸服、男服、卫服、国伯诸侯之长。”宋 苏轼《乞留刘攽状》:“如 攽 成材,反在外服,此有志之士所宜为朝廷惜也。”清 林则徐《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疏》:“准令诸夷互市,原係推恩外服,普示怀柔,并非内地赖其食用之资,更非关榷利其抽分之税。”
    • 2.
      百执事释义:犹百官。《书·盘庚下》:“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国语·吴语》:“王总其百执事,以奉其社稷之祭。”韦昭 注引 贾逵 曰:“百执事,百官。”唐 韩愈《东都遇春》诗:“在庭百执事,奉职各祗敬。”严复《原强续篇》:“夫以 中国 今日政治之弛缓不收,人心之浇薄自私与百执事人才之消乏,虑无起者耳。”亦省作“百执”。宋 王禹偁《拟裴寂祷华山文》:“余若位极人臣,业展经纶,黜陟乎百执,启沃乎一人。”《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元年》:“伏望陛下普詔百执,各贡所怀,留神省閲。”
    • 3.
      邦伯释义:州牧。古代用以称一方诸侯之长。《书·召诰》:“命庶 殷 侯甸男邦伯。”孔 传:“邦伯,方伯,即州牧也。”后因称刺史、知州等一州的长官。唐 杜甫《同元使君舂陵行》序:“得 结(元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小安可待矣。”仇兆鳌 注:“《唐书·元结传》:‘代宗 立,结 授著作郎,久之,拜 道州 刺史。’”宋 陈师道《寄邓州杜侍郎》诗:“请公酌此寿百年,弈弈长为此邦伯。”
    • 4.
      骀背释义:⒈因年老而驼背。 唐 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雪顶之僧,指西土之未有,駘背之叟,庆东 闽 之天降。”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一:“叶訒菴 司寇,晚年駘背,行步缓款欹侧,时人谓如‘乃’字。”⒉鲐背。年老寿高的人。唐 李德裕《上尊号玉册文》:“於是服冕之士,戴鶡之伦,暨藩侯、邦伯、黄髮、駘背,不谋而进曰:‘陛下元默天晬,辉光日新,大矣孝熙,四极爰臻。’”宋 梅尧臣《元日》诗:“举杯更献酬,各尔祝駘背。”清 蒲松龄《拟上加意养老诏令天下年七十八十以上者各赐粟帛等项有差群臣谢表》:“未有加恩駘背,七

邦伯(bangb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邦伯是什么意思 邦伯读音 怎么读 邦伯,拼音是bāng bó,邦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邦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