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zhì, ◎ 古同“帜”,旗帜。
bù,(1)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组词】:布匹。布帛。布衣。(2) 古代的一种钱币。(3) 宣告,对众陈述。【组词】: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4) 分散到各处。【组词】:散布。遍布。星罗棋布。(5) 流传,散播。【组词】:布道。布施。(6) 做出安排。【组词】:布置。布景。布局。(7) 姓。
1. 织造棉布。
英[ weave cotton cloth; ]
2. 纺织丝线成为布匹。
英[ weave silks; ]
3. 织造的俗称。
英[ weaving; ]
⒈ 用织机将棉纱或丝缕织成布帛。
引《孟子·滕文公上》:“许子 必织布然后衣乎?”
《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那游人行到乱云深处,听得鸡鸣犬吠,繰丝织布之声。”
刘大白 《卖布谣》一:“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卖布买米,有饭落肚。”
⒉ 指已织成的布匹。
引《史记·循吏列传》:“﹝ 公仪休 ﹞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
汉 王充 《论衡·异虚》:“丝成帛,缕成布,赐人丝缕,犹为重厚,况遗人以成帛与织布乎?”
⒈ 以丝、麻、棉、毛等线编制成布匹。
引《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⒉ 纺织品。
引《史记·卷一一九·循吏传·公仪休传》:「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