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千寻 千寻的意思
qiānxún

千寻

简体千寻
繁体千尋
拼音qiān xún
注音ㄑ一ㄢ ㄒㄨ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iān,(1) 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例句】:千周(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千克(即一公斤)。千米(即一公里)。(2) 喻极多。【组词】:千里马。千言万语。千钧一发。千虑一失。千锤百炼(❶喻多次斗争考验;❷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3) 见“秋”字“秋千”。(4) 姓。

xún,(1) 找,搜求。【组词】:寻找。寻觅。寻机。寻问。寻访。寻衅。追寻。寻章摘句。(2)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例句】: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基本含义

形容道路曲折、蜿蜒盘旋。

千寻的意思

千寻 [qiān xún]

1. 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千寻 引证解释

⒈ 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晋 左思 《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 石头。”
清 林则徐 《舆縴》诗:“一綫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
赵朴初 《西江月·参观密云水库工程》词:“铁壁千寻锁浪,碧波万顷如油。”


国语词典

千寻 [qiān xún]

⒈ 寻,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代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长。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建木灭景于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旛出石头。」


千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千寻释义: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 2.
      大泽释义:⒈大湖沼;大薮泽。《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宋 梅尧臣《送赵谏议知徐州》诗:“吕梁 水注千寻险,大泽龙归万古空。”清 昭槤《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近 星宿海,为导者误入大泽中,沮洳难行,人马多死。”鲁迅《亥年残秋偶作》诗:“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髮寒。”⒉即 大泽乡。《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 元年七月,陈涉 等起 大泽 中。”⒊大恩惠。《礼记·祭统》:“祭者,泽之大者也,是故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诗大泽之博,广符瑞之富。”李周翰 注:
    • 3.
      奇形怪状释义:奇特怪异的形状。唐吴融《太湖石歌》:“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能识?”
    • 4.
      孤竦释义:同“孤耸”。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沣水》:“高峰孤竦,素壁千寻。”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赣水》:“水出 雩都 县,导源西北流,逕 金鷄石,其石孤竦临川。”参见“孤耸”。
    • 5.
      宗生释义:⒈犹丛生。同种类植物密集生在一起。晋 左思《吴都赋》:“楠榴之木,相思之树,宗生高冈,族茂幽阜,擢本千寻,垂荫万亩。”唐 杜甫《种莴苣》诗:“野莧迷汝来,宗生实於此。”⒉出身皇族的考生。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宗室应试之始》:“本朝宗室,许应科举入仕途…… 郑 世子 载堉,於 万歷 二十二年条奏七事,俱为宗藩应试臚列。一令奉国中尉以下,尽同民生赴考入学,一宗生旧有考校换授之议,第四品以上,难改他官。”
    • 6.
      宣榭释义:古代建筑于土台上的厅堂,为讲武临观之所。《春秋·宣公十六年》:“夏,成周 宣榭火。”杜预 注:“《传例》曰:‘宣榭,讲武屋。’《尔雅》曰:‘无室曰榭,谓屋歇前。’”孔颖达 疏:“服虔 云:‘宣扬威武之处,义或当然也。’李巡 曰:‘臺积土为之,所以观望,臺上有屋谓之榭。则榭是臺上屋。居臺而临观讲武,故无室而歇前,歇前者无壁也,如今厅是也。’”《晋书·乐志上》:“永嘉 之乱,伶官既减,曲臺宣榭,咸变洿莱。”清 王夫之《连珠有赠》诗:“盖闻圜丘九变,密移在纵敛之间;宣榭千寻,函受但合离之际。”
    • 7.
      崇圣寺释义:寺名。 在 云南省 大理 西北 点苍山 东麓。寺东有 千寻塔,方形,中空,密檐式建筑,十六层,高13米,建于 南诏 保和 时期;南、北各有一小塔,均八角形,实心,十层,高19米,建于 五代。故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
      溺人释义:⒈落水遭淹的人。《左传·哀公二十年》:“溺人必笑,吾将有问也。”《尉缭子·攻权》:“求敌若求亡子,击敌若救溺人。”清 唐孙华《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诗之三:“大裘百丈遮寒士,修綆千寻援溺人。”⒉喻指沉沦不能自拔的人。陈去病《昼寝杂感》诗之八:“我是溺人今已矣,愿他人做自由神。”⒊谓使人沉迷。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又有击毯、畋猎之乐,皆溺人者也。”
    • 9.
      玉泉释义:⒈传说中 昆仑山 上的泉名。王充《论衡·谈天》引 汉 司马迁 曰:“《禹本纪》言‘河 出 崑崙 ……其上有 玉泉、华池。’”今本《史记·大宛列传论》作“醴泉、瑶池”。⒉清泉的美称。晋 陆机《招隐》诗之一:“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下:“荆州、清溪、秀壁 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宋 苏舜钦《天平山》诗:“石竇落玉泉,泠泠四时雨。”《群音类选·泰和记·桓元帅龙山会僚友》:“嶙峋古石吐清烟,峭壁千寻掛玉泉。”⒊犹九泉。唐 卢照邻《哭明堂裴主簿》诗:“始谓调金鼎,如何
    • 10.
      琪树释义:⒈仙境中的玉树。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建木灭景於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吕延济 注:“琪树,玉树。”唐 崔珏《哭李商隐》诗:“应游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衣上玉坛。”宋 范成大《步虚词》:“琪树玲瓏珠网碎,仙风吹作步虚声。”元 萨都剌《将游茅山》诗:“错骑白鹤访 茅君,琪树秋声隔夜闻。”⒉树名。唐 李德裕《金松赋》:“琪树以垂珠而擅名,金松以潜熲而莫覿。”唐 李绅《琪树》诗序:“琪树垂条如弱柳,结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岁生者相续,一年緑,二年碧,三年者红,缀於条上,璀错相间。”宋 张敦颐《六朝事
    • 11.
      百雉释义:⒈指城墙的长度达三百丈。是 春秋 时国君的特权。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礼记·坊记》:“都城不过百雉。”郑玄 注:“雉,度名也,高一丈,长三丈。”《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杜预 注:“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史记·孔子世家》:“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⒉指宫城围墙长三百丈。唐太宗《帝京篇》之一:“綺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餘。”⒊借指城墙。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云梯乘於百雉之上,皓刃交於象魏之下。”唐 刘禹锡《机汲记》:“予謫居之明年,主人授馆於百
    • 12.
      碧霞元君祠释义:道观名。在今 山东省 泰安市 泰山 极顶南面。始建于 宋 大中祥符(公元1008-1016年)间。清 姚鼐《登泰山记》:“亭西有 岱祠,又有 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 碧霞元君祠 东。”亦省作“碧霞祠”、“碧霞”。清 叶廷琯《吹网录·泰山秦篆十字残石》:“秦 李斯 篆书,在 泰山 顶 玉女池 上…… 明 嘉靖 间,移於 碧霞祠 东廡。”郭沫若《访泰山杂咏·万松亭遇雨》:“磴道千寻尽,碧霞 铁瓦红。”
    • 13.
      神工释义:⒈神奇的造诣;非凡的才能。 南朝 梁 沉约《到著作省谢表》:“路遥难骋,才弱未胜,而神工曲造,雕绚弥叠。”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 柳公权 ﹞亲笔启草云:‘艺奋神工,时推妙翰。’”《诗刊》1977年第9期:“披荆斩棘下 平 瀏,前敌运筹费神工。”⒉指能工巧匠。晋 王嘉《拾遗记·周灵王》:“聚天下异木神工,得 崿谷 阴生之树,其树千寻,文理盘错,以此一树,而臺用足焉。”宋 苏轼《海市》诗:“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傅尃《瘗鹤铭》诗:“胜事流传好事多,俗工刓凿神工泣。”⒊犹神人。叶剑英《过
    • 14.
      穷桑释义:⒈传说中古帝 少皞氏 所居处。《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少皞氏 有四叔,曰 重、曰 该、曰 修、曰 熙,实能金、木及水。使 重 為句芒,该 為蓐收,修 及 熙 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 穷桑,此其三祀也。”杨伯峻 注:“《尸子·仁意篇》:‘少昊 金天氏,邑于 穷桑。’《帝王世纪》云:‘少昊 邑于 穷桑 以登帝位,都 曲阜,故或谓之 穷桑帝。’”⒉传说中的巨桑。晋 王嘉《拾遗记·少昊》:“穷桑者,西海之滨,有孤桑之树,直上千寻,叶红椹紫,万岁一实,食之后天而老。”
    • 15.
      红桑释义:传说为仙境中的桑树。语本 晋 王嘉《拾遗记·少昊》:“穷桑者,西海之滨,有孤桑之树,直上千寻,叶红椹紫,万岁一实,食之后天而老。”唐 曹唐《小游仙诗》之三四:“秦皇 汉武 死无处?海畔红桑花自开。”陈世宜《得天梅书却寄》诗之五:“红桑三见君知否?一曲新歌一断肠。”
    • 16.
      虎鬭龙争释义:比喻群雄互相争斗。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再休夸 桀 紂 起刀兵,谩説 吴 越 相吞併,也不似这一场虎鬭龙争。”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我想那 晋阳 城下千寻水,便是 智伯 胸中百万兵,虎鬭龙争。”《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虎鬭龙争,又见战征之事。”
    • 17.
      金山释义:⒈产金之山。《南史·海南诸国·林邑国》:“其国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⒉比喻人的仪表英俊、德行崇高。《梁书·朱异传》:“﹝ 异 ﹞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⒊西方之山。《后汉书·冯衍传下》:“跃青龙於沧海兮,豢白虎於金山。”李贤 注:“金山,西方之精也。”⒋山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西北。古有 氐父、获苻、伏牛、浮玉 等名,唐 时 裴头陀 获金于江边,因改名。南宋 韩世忠 败 金兀朮 于此山下。元 萨都剌《江城玩雪》诗:“千重 铁瓮 成银瓮,一夜 金山 换玉山
    • 18.
      陪京释义:⒈背向 洛阳。陪,通“倍”。《文选·张衡<南都赋>》:“陪京之南,居 汉 之阳。”李善 注:“京谓 洛阳 也。”晋 潘岳《闲居赋》:“陪京泝 伊,面郊后市。”《晋书·潘岳传》作“背京”。⒉即陪都。宋 梅尧臣《依韵和王中丞忆评州西湖》:“拍岸千寻水,陪京第一州,艷光落日改,明月与人留。”宋 文天祥《建康》诗:“山势犹盘礴,江流已变更。金陵 古会府,南渡旧陪京。”清 昭槤《啸亭杂录·盛京五部》:“章皇帝 初定 北京,盛京 设昂邦章京一员,及驻防官员兵丁若干,以为陪京保障,时未遑设文吏。”参见“陪都”。

千寻(qianx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千寻是什么意思 千寻读音 怎么读 千寻,拼音是qiān xún,千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千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