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檄文 檄文的意思
wén

檄文

简体檄文
繁体
拼音xí wén
注音ㄒㄧˊ ㄨ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í, ◎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例句】:“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檄文。羽檄。檄移(文体名,“檄文”与“移文”的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基本含义

檄文是指古代用于传达紧急军事命令或宣布重要事情的文书。

檄文的意思

檄文 [xí wén]

1. 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特指声讨的文告。

操作檄文以达诸郡。——《三国演义》

[an official public declaration,addressed to junior officers and people,usu. on starting a compaign; call (summons) to war;]

檄文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文书、文告的一种。参见“檄”。

《汉书·朱博传》:“閤下书佐入, 博 口占檄文。”
《北史·孙搴传》:“会 神武 西征,登 风陵,命中外府司马 李义深 、相府城局 李士略 共作檄文,皆辞,请以 搴 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清君侧,走檄文,雄兵义旗遮路尘。”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上面这八条,就是我们申讨党八股的檄文。”


国语词典

檄文 [xí wén]

⒈ 军中文书的通称,用以声讨敌人、宣示罪状、征召等。

《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博口占檄文曰:『府告姑幕令丞,言贼发不得,有书。』」
《三国演义·第五回》:「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檄文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反对释义:不赞成;不同意:反对侵略。 反对平均主义。有反对的意见没有?
    • 2.
      战书释义:向敌方或对手宣战或挑战的文书:下战书。
    • 3.
      文书释义:⒈公文、书信、契约等。⒉某些机关或部队中从事公文、信件工作的人员。

檄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丕基释义:巨大的基业。唐 张绍《冲佑观》诗:“赫赫烈祖,再造丕基。”《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朕虔承顾命,获嗣丕基,常惧颠危,不克负荷。”太平天囯 洪秀全《誓师檄文》:“佇见澄清区宇,復千百年 中夏 丕基。”
    • 2.
      书檄释义:书简与檄文。泛指文书。
    • 3.
      传檄释义:传布檄文:传檄声讨。
    • 4.
      关移释义:⒈谓用檄文知照。 《宋书·索虏传》:“不图彼朝计疆埸之小疵,不相关移,窃兴师旅,亡我宾属。”⒉平行官府之间用文书互相质询。《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五年》:“蔡确 既为右僕射,且兼中书侍郎,欲以自大,乃议尚书省关移中书,当加‘上’字以重之。”
    • 5.
      军檄释义:军中檄文;军事方面的招讨文书。
    • 6.
      吕相释义:⒈指 春秋 时 晋 大夫 魏錡 之子 魏相。以擅长外交辞令著称。魏錡 亦称 吕錡,故 魏相 亦有此称。《左传·成公十三年》:“夏四月戊午,晋侯 使 吕相 絶 秦。”杜预 注:“吕相,魏錡 子。”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檄移》:“管仲 吕相,奉辞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⒉指 吕不韦。因曾为 秦 相,故称。前蜀 韦庄《和薛先辈见寄》:“貌愧 潘郎 璧,文惭 吕相 金。”⒊复姓。见《通志·氏族五》。
    • 7.
      唱檄释义:谓倡发檄文申讨。
    • 8.
      宪檄释义:旧时称上官所发檄文的敬词。
    • 9.
      带比释义:谓以刑杖催逼。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况目下十年钱粮就在开徵,五六七八九年又经带比。正苦三空四尽,何能剜肉医疮?”《冷眼观》第十五回:“各州县接着这种严词限迫的檄文,只得斧头打钉钉入木,一层层的压下去,将承缉各捕快收禁的收禁,带比的带比,闹得县花厅上面一片数小板子的声音,终日不絶。”
    • 10.
      御世释义:治理天下。《鬼谷子·忤合》:“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晋 葛洪《抱朴子·释滞》:“圣明御世,唯贤是宝。”北周 庾信《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法王御世,天人论道。”《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赏罚二柄,乃御世之衔勒,治天下者,苟赏罚至公,未有不致太平者。”太平天囯 洪仁玕《诛妖檄文》:“天父上帝天兄基督大开天恩,恩命我真圣主及救世幼主下凡御世。”
    • 11.
      承檄释义:秉承檄文之义。谓响应号召。
    • 12.
      捕讨释义:⒈收捕讨伐。 ⒉指收捕讨伐的文告。犹檄文。
    • 13.
      楯墨释义:《北史·文苑传·荀济》:“济 初与 梁武帝 布衣交,知 梁武 当王,然负气不服,谓人曰:‘会楯上磨墨作檄文。’”后因以“楯墨”为文人从军研墨草檄的典故。
    • 14.
      檄书释义:檄文。
    • 15.
      檄取不置释义:檄文取来却不设置处理。
    • 16.
      檄愈头风释义:檄:檄文,古代官府用以征召、讨伐等的文书​;;愈:超过;头风:头痛病。比喻檄文尖锐辛辣。
    • 17.
      檄牌释义:传递檄文的牌子。
    • 18.
      檄移释义:文体名。檄文、移文的并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 19.
      盾墨释义:盾鼻上磨墨。后借指紧急时写的檄文。
    • 20.
      章檄释义:奏章檄文等公文。

檄文(xi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檄文是什么意思 檄文读音 怎么读 檄文,拼音是xí wén,檄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檄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