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名 [hóng míng]
1. 大名;盛名。
鸿名 引证解释
⒈ 大名;盛名。
引《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义而览焉。”
唐 苏颋 《开元元年赦书》:“鸿名不可以深拒,盛典不可以固违。”
清 孙枝蔚 《蒿里曲》:“天子有道重人命,鸿名赫赫垂无穷。”
国语词典
鸿名 [hóng míng]
⒈ 大名。
引《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
唐·李白〈春日行〉:「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鸿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兵释义:⒈五种兵器。所指不一。《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此指车之五兵。步卒之五兵,则无夷矛而有弓矢。见《司兵》郑玄 注。《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范宁 注:“五兵:矛、戟、鉞、楯、弓矢。”《汉书·吾丘寿王传》:“古者作五兵。”颜师古 注:“五兵,谓矛、戟、弓、剑,戈。”⒉泛指各种兵器。《隋书·达奚长儒传》:“且战且行,转鬭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唐 独孤及《庆鸿名颂》:“唐 兴百三十有八载,皇帝在贿
- 2.
伸请释义:向上级申明理由,提出请求。 《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元年》:“中常侍 河南 吕强 愍 邕(蔡邕)无罪,力为伸请。”《元典章·诏令一·建国号诏》:“顷者耆宿诣庭奏章伸请,谓既成大业,宜早定於鸿名。”
- 3.
南山寿释义:典出《诗·小雅·天保》:“如 南山 之寿,不騫不崩。 ”孔颖达 疏:“天定其基业长久,且又坚固,如 南山 之寿。”后用为人祝寿之词。南朝 陈 张正见《御幸乐游苑侍宴》诗:“愿荐南山寿,明明奉万年。”唐 李白《春日行》:“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亦作“南岳寿”。唐 魏元忠《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诗:“愿陪南岳寿,长奉北宸樽。”
- 4.
奕祀释义:亦作“奕禩”。世代,代代。清 胡鸣玉《订讹杂录·奕禩》:“禩同祀,商 谓年为祀。奕禩,犹奕世也。”清 曾国藩《送周荇农南归序》:“国家承平奕禩,列圣修礼右文。”清 林则徐《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仰见圣主内本外末,不言有无,诚足昭垂奕禩。”清 雷昭性《名说》:“旷观数千年歷史,横览五大洲人物,其中有享鸿名而喧传于奕祀者,必能宣扬其国威。”
- 5.
报谒释义:⒈谓报祭天地祖宗。 南朝 宋 谢庄《舞马赋》:“茂实冠於 胥 庭,鸿名迈於 勛 发,业底於告成,道臻乎报謁。”⒉回拜;回访。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大老居乡之体》:“嘉禾 兵使 刘庚,其同年也,首来相访。﹝ 沉继山 ﹞輒葛巾芒履以出,自云引疾不出门,送至中庭而止,又不报謁。刘 大怒詬駡,欲起大狱罗织之。”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时方报謁臬长,不持一钱。”
- 6.
故训释义:⒈古训。先代留下的法则。《诗·大雅·烝民》“古训是式,威义是力”汉 郑玄 笺:“故训,先王之遗典也。”南朝 梁武帝《谥始兴王憺册》:“方轨往贤,稽择故训;鸿名美义,允臻其极。”⒉训诂。《汉书·艺文志》:“《毛诗故训传》三十卷。”宋 洪迈《容斋四笔·诸家经学兴废》:“《毛诗》者出於 河间 人 大毛公,为之故训,以授 小毛公。”清 曾国藩《圣哲画像记》:“百年以来,学者讲求形声故训,专治《説文》,多宗 许 郑,少谈 杜 马。”严复《译<天演论>自序》:“夫如是,则虽有故训疏义之勤,而於古人詔示来学之旨,愈益晦
- 7.
鸿名释义:大名;盛名。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义而览焉。”唐 苏颋《开元元年赦书》:“鸿名不可以深拒,盛典不可以固违。”清 孙枝蔚《蒿里曲》:“天子有道重人命,鸿名赫赫垂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