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剿抚 剿抚的意思
jiǎo

剿抚

简体剿抚
繁体剿撫
拼音jiǎo fǔ
注音ㄐ一ㄠˇ ㄈ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ǎo chāo,(1) 讨伐,消灭。【组词】:剿除。剿灭。征剿。围剿。(2) 劳累。【例句】:剿民(使百姓劳累)。(1) 以别人的语言文句作为自己的。【组词】:剿说。剿袭(亦作“抄袭”)。

fǔ,(1) 慰问。【例句】:抚恤(安慰和周济)。抚慰。安抚。抚爱。(2) 扶持,保护。【组词】:抚养成人。(3) 轻轻地按着。【组词】:抚摩。抚摸。抚琴(弹琴)。抚今追昔。(4) 同“拊”。

基本含义

剿抚是指对叛乱、叛变等行为进行镇压和安抚,以恢复社会秩序和稳定。

剿抚的意思

剿抚 [jiǎo fǔ]

1. 征剿和招抚。

剿抚 引证解释

⒈ 征剿和招抚。

《花月痕》第四七回:“荷生 引见后,特旨召问剿抚机宜。”
王闿运 《衡阳彭公行状》:“楚 豫 无兵,促公驰赴,兼询剿抚之宜。”


剿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乌合释义:⒈形容人群没有严密组织而临时凑合,如群乌暂时聚合。《晋书·慕容廆载记》:“廆 曰:‘彼信 崔毖 虚説,邀一时之利,乌合而来耳。’”《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飞乌见食,羣集而聚啄之,人或惊之,则四散飞去;故兵以利合无所统一者,谓之乌合。”《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术 兵虽众,皆乌合之师,素不亲信。”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 谢嗣凤 ﹞散家财,结同教,招亡命,乌合数千人,揭竿而起。”⒉指暂时凑合的一群人。清 侯方域《上三省督府剿抚议》:“不若移一旅之师……随宜扑翦,联楼结寨,渐
    • 2.
      庸愦释义:犹昏庸。 清 侯方域《上三省督府剿抚议》:“入覲天子,痛陈利弊,一洗酷贪庸憒之习。”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咸丰季年三奸伏诛》:“二 王 实皆庸憒无能,其揽权窃柄,一以 肃顺 为主谋云。”
    • 3.
      徙戎释义:晋 代统治阶级中企图用武力强迫少数民族外迁的一种主张。《晋书·江统传》:“统 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清 项□□《<中西纪事>叙》:“窃惟驭外之要,不越剿抚二端。乃由前而论,择将之难,汉文 拊髀而兴叹;由后而论,徙戎之患,江统 蒿目而生忧。”
    • 4.
      牙兵释义:卫兵;亲兵。唐 李德裕《论太和五年失维州状》:“其 悉怛谋 等,寻帅城兵并州印甲仗,塞途相继,空垒来降,臣即大出牙兵,受其降礼。”宋 梅尧臣《途中寄上尚书晏相公二十韵》:“解艇水驛无几舍,新诗又遣牙兵持。”《明史·朱寘鐇传》:“总兵官 姜汉 简鋭卒六十人为牙兵,令 周昂 领之。”清 侯方域《上三省督府剿抚议》:“莫若厚集牙兵,以资弹压。”
    • 5.
      胡越释义:⒈胡 与 越。亦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汉 邹阳《上书吴王》:“臣闻 秦 倚 曲臺 之宫,悬衡天下,画地而人不犯,兵加 胡 越。”宋 司马光《言施行封事上殿札子》:“汉武帝 详延特起之士,待以不次之位,终获其用,威加 胡 越。”清 姚鼐《咏古》之二:“秦皇 服 胡 越,六合归悬衡。”后亦泛指异族。清 夏燮《中西纪事·剿抚异同》:“而听该酋置馆,杂居齐齿,胡越横行輦轂,羌夷布满街衢,自古及今,实所未闻。”⒉胡 地在北,越 在南,比喻疏远隔绝。《淮南子·俶真训》:“六合之内,一举而千万里。是故自其异者视之,肝
    • 6.
      邪谋释义:邪恶的计谋;阴谋。《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刘向 以为明年 淮南王 安 入朝,与太尉 武安侯 田蚡 有邪谋。”唐 白居易《薛中丞》诗:“直道渐光明,邪谋难盖覆。”清 夏燮《中西纪事·剿抚异同》:“为和议貽祸至烈,伏求博采讜论,力黜邪谋,早决大计,转危为安。”
    • 7.
      闲旷释义:⒈亦作“闲旷”。安静空阔。《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南齐书·萧惠基传》:“初,思话 先於 曲阿 起宅,有闲旷之致。”清 梅曾亮《江亭消夏记》:“都中燕客者,曰馆曰堂,皆肆也。观优者集焉。乐閒旷,避烦暑,惟江亭为宜。”⒉指空阔而无人使用(的地方)。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巩华城》:“巩华城 有分守公署一所,奠靖所一所,营房五百间,并 嘉靖 十九年增建。餘皆閒旷之地,无一居民庐舍。”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捉鬼射狐》:“第綦阔,皆置閒旷;公仅居其半。”清 夏燮《中西纪事·剿抚异同

剿抚(jiao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剿抚是什么意思 剿抚读音 怎么读 剿抚,拼音是jiǎo fǔ,剿抚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剿抚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