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婢子 婢子的意思

婢子

简体婢子
繁体
拼音bì zǐ
注音ㄅ一ˋ ㄗ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ì, ◎ 被役使的女子。【组词】:奴婢。婢女。奴颜婢膝。

zǐ,(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组词】: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组词】:菜子。瓜子儿。子实。(3) 动物的卵。【组词】:鱼子。蚕子。(4) 幼小的,小的。【组词】:子鸡。子畜。子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例句】:子弹(dàn )。棋子儿。(6) 与“母”相对。【例句】: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组词】: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组词】:孔子。先秦诸子。(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例句】: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例句】: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组词】:子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组词】:旗子。乱子。胖子。(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例句】:敲了两下子门。(14) 姓。

基本含义

指女子做佣人,比喻被人压迫或奴役的人。

婢子的意思

婢子 [bì zǐ]

1. 富贵人家的侍妾。

[ maidservant; ]

2. 古时妇人谦称自己。

[ maidservant refering to herself; ]

婢子 引证解释

⒈ 婢女所生之子。

《礼记·内则》:“父母有婢子,若庶子庶孙,甚爱之,虽父母没,没身敬之不衰。”
郑玄 注:“婢子,所通贱人之子。”

⒉ 用作詈词。 《晋书·何劭传》:“劭 初亡, 袁粲 弔 岐,岐 辞以疾。

粲 独哭而出曰:‘今年决下婢子品。’”
《魏书·杨大眼传》:“时 元 始怀孕,自指其腹谓 甑生 等曰:‘开国当我儿袭之,汝等婢子,勿有所望!’”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四年》:“瑾 驰入府,以首示 吴王 曰:‘僕已为大王除害。’王惧,以衣障面,走入内,曰:‘舅自为之,我不敢知。’ 瑾 曰:‘婢子不足与成大事!’”

⒊ 女奴;使女。

唐 韩愈 《送殷员外序》:“持被入直三省,丁寧顾婢子,语剌剌不能休。”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惠吉异术》:“师逆告其徒曰:‘某人夫妇少选至,勿令其婢子入。’及二人至,元无婢自随。”
《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更有许多婢子、婆儿服侍围随。”

⒋ 指妾。

《礼记·檀弓下》:“如我死,则必大为我棺,使吾二婢子夹我。”
郑玄 注:“婢子,妾也。”
《晏子春秋·杂上二》:“婴 岂其婢子也哉!其縊而从之也!”

⒌ 古代妇人自称的谦词。

《礼记·曲礼下》:“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櫛,以固子也。”
杜预 注:“婢子,妇人之卑称也。”
汉 刘向 《列女传·阿谷处女》:“欲饮则饮,何问乎婢子!”


国语词典

婢子 [bì zǐ]

⒈ 古代称妾为「婢子」。

《礼记·檀弓下》:「使吾二婢子夹我。」
汉·郑玄·注:「婢子,妾也。」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婴岂婢子也哉!其缢而从之也!」

⒉ 古时妇女对自己的谦称。

《礼记·曲礼下》:「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中栉,以固子也。」

⒊ 女仆、使女。

《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一应粗重事儿,又有张太太料理,更有许多婢子婆儿服侍围随。」


婢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侍巾栉释义:巾,手巾之类;栉,梳篦之类。古代以服侍夫君饮食起居为妻妾本分,故用作为人妻妾的谦词。语出《左传·僖公二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櫛,以固子也。”《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后人之观妾,亦犹妾之视前人也,復何面目,仰侍巾櫛。”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粗婢得封》:“杨 元配为 严夫人,殁后,以婢 郭氏 侍巾櫛。”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梦》:“有小女及笄,可侍巾櫛。”
    • 2.
      侍执巾栉释义:拿着手巾、梳子伺候,形容妻妾服事夫君。《左传·僖公二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东观汉记·鲍宣妻传》:“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約,故使賤妾侍執巾櫛。’”汉 刘向《列女传·晋赵衰妻》:“﹝姬曰:﹞君棄此三者,何以使人?雖妾亦無以侍執巾櫛!”亦省作“侍執”。《後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每於侍執之際,輒言及政事,多所毗補,而未嘗以家私干。”参见“侍巾櫛”。
    • 3.
      刺刺不休释义: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唐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刺刺:话多的样子。
    • 4.
      女侩释义:买卖妇女的女性居间人。宋 洪迈《夷坚甲志·妇人三重齿》:“妇人曰:‘我在此飢困不能行,必死於是,得为婢子,幸矣。’乃召女侩立券,尽以其当得钱,为市脂泽衣服。”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家人知主归,事必有变也,伪向女侩买出,而匿诸尼菴。”
    • 5.
      家生婢释义:旧时称奴仆的女儿为婢者。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卷六:“庐陵 人 郭庆之,有家生婢,名 採薇,年少有美色。”亦作“家生婢子”。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九:“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嚙之。”参见“家生”。
    • 6.
      执巾栉释义:古时为人妻妾的谦辞。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櫛,以固子也。”杨伯峻 注:“《礼记·曲礼下》云:‘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巾为拭巾,櫛乃梳篦之总名。侍执巾櫛,当时谦语。”汉 刘向《新序·杂事一》:“妾得执巾櫛以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
    • 7.
      梅香释义:丫头,旧时婢子的别称。
    • 8.
      牀寝释义:睡觉用的床。汉 王粲《从军诗》之三:“迴身赴牀寝,此愁当告谁。”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婢子无耻,玷人牀寝。”
    • 9.
      狪犬释义:狗的一种。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苏仲芬》:“詰其故,始知为婢子往市鸡子,为 沙回子 家狪犬所逐,坐此狼狈。”
    • 10.
      私度释义:⒈自己揣测;私自估计。 清 昭槤《啸亭杂录·孝感之战》:“永 为 松尚书 筠 所劾,其私度为余漏言,乃密疏劾余。”⒉佛教语。未经官许,私自披剃为僧道。《魏书·释老志》:“僧尼多养亲识及他人奴婢子,年大私度为弟子。”《明律·户律·户役》:“寺观住持及受业师私度者与同罪,并还俗。”
    • 11.
      老婢释义:⒈年老的女仆。 《北史·卢景裕传》:“﹝ 景裕 ﹞居 拒马河,将一老婢作食,妻子不自随从。”⒉亦称“老婢子”。蔑视他人之词。亦为詈词。《晋书·王敦传》:“敦 闻怒曰:‘我兄老婢耳!门户衰矣!’”《太平广记》卷三七九引 唐 戴孚《广异记·崔明达》:“王怒云:‘何物老婢!持菩萨戒,乃尔不洁!’”《水浒传》第五一回:“白秀英 却在茶坊里听得,走将过来,便道:‘你那老婢子,却才道甚么?’”
    • 12.
      谩语释义:⒈说谎话。 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二一:“光 年五六岁,弄青胡桃,女兄欲为脱其皮,不得。女兄去,一婢子以汤脱之。女兄復来,问脱胡桃皮者。光 曰:‘自脱也。’先公适见,訶之曰:‘小子何得谩语。’光 自是不敢谩语。”《明史·左良玉传》:“马士英、阮大鋮 用事,虑东林倚 良玉 为难,谩语修好,而阴忌之。”⒉谎话。郭希仁《钱君定三传》:“抵 青门,仰瞻城郭壮伟,叹曰:古人谓攻城略地,殊非易事,向嗤为谩语,今乃信之。”⒊随意相语。谩,通“漫”。南唐 冯延巳《鹊踏枝》词之四:“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寻处。”清
    • 13.
      道堂释义:庙观。唐 杜牧《杜秋传·附王眉山传》:“﹝ 眉山 ﹞嘆曰:‘婢子获执巾天子前,安得復为人役?’遂结道堂长桥边,长斋诵经。”宋 洪迈《夷坚支志丁·郑道人》:“鄱阳 有 郑道人,不知从何来。不肯入道堂,日行丐於市。”宋 孔平仲《送吴全甫中舍倅无为》诗:“海沂歌舞待 王祥,喜得 淮 南一道堂。”
    • 14.
      郑家诗婢释义:同“郑玄家婢”。沉昌直《题范茂芝寻诗读画图》诗之二:“此是 郑 家诗婢子,休将薄诉恼先生。”
    • 15.
      雏尾释义:幼鸟或幼禽的尾巴。语出《礼记·内则》:“雏尾不盈握,弗食。”孔颖达 疏:“雏,谓小鸟,尾盈一握,然后堪食,若其过小未盈握,不堪食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未几,婢子具饭,雏尾盈握。”
    • 16.
      风世释义:谓劝勉世人。明 唐顺之《俞孺人传》:“又能使其子以身为诸士师,以广乎其教之所及,盖其所以风世而轨物者远矣。”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四:“﹝ 张璨 ﹞题所居云:‘南轩北牗又东扉,取次园林待我归。当路莫栽荆棘草,他年免挂子孙衣。’言可风世。”清 胡珽《<绿珠传>跋》:“余谓 緑珠 一婢子耳,能感主恩而奋不顾身,是宜刊以风世云。”

婢子(biz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婢子是什么意思 婢子读音 怎么读 婢子,拼音是bì zǐ,婢子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婢子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