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苏公笠 苏公笠的意思
gōng

苏公笠

简体苏公笠
繁体蘇公笠
拼音sū gōng lì
注音ㄙㄨ ㄍㄨㄥ ㄌㄧˋ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sū sù,(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 指须头下垂物。【组词】:流苏。(3) 昏迷中醒过来。【组词】:苏生。苏醒。死而复苏。(4) 缓解,解除。【组词】:以苏其困。(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组词】: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 姓。(8) 见“噜”字“噜苏”。(1) 朝向。【例句】:“苏刃者死”。

gōng,(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组词】:公正。公心。大公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组词】:公理。公式。公海。公制。(3) 国家,社会,大众。【组词】: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组词】:公开。公报。公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例句】: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6) 敬辞,尊称男子。【组词】:海公。包公。诸公(各位)。(7) 雄性的。【组词】:公母。公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组词】:公公。外公(外祖父)。(9) 姓。

lì,(1) 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例句】:斗(dǒu )笠。竹笠。草笠。(2) 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组词】:笠盖。笠覆。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

苏公笠的意思

苏公笠 [sū gōng lì]

1. 竹笠名。相传为宋苏轼贬官惠州时所倡制。

苏公笠 引证解释

⒈ 竹笠名。相传为 宋 苏轼 贬官 惠州 时所倡制。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韩公帕苏公笠》:“惠州 嘉应 妇女多戴笠。笠周围缀以绸帛,以遮风日。名曰苏公笠, 眉山 遗製也。”


苏公笠是什么意思 苏公笠读音 怎么读 苏公笠,拼音是sū gōng lì,苏公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苏公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