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顶替 顶替的意思
dǐng

顶替

简体顶替
繁体頂替
拼音dǐng tì
注音ㄉㄧㄥˇ ㄊ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ǐng,(1) 最高的,最上的及最高最上的部分。【组词】:顶点。头顶。山顶。顶巅。顶尖。(2) 用头支承。【组词】:顶承。顶天立地。(3) 支撑,抵住。【例句】:顶礼(佛教徒最尊敬的跪拜礼节,两手伏地,以头抵住受拜人的脚)。顶门立户。(4) 从下面拱起。【例句】:种子发芽把土顶起来了。(5) 最,极。【组词】:顶好。顶多。顶大。(6) 相对着。【组词】:顶风。顶头。(7) 相当,等于。【组词】:一个顶俩。(8) 担当。【组词】:顶班。不顶事。(9) 代替。【组词】:顶罪。冒名顶替。(10) 争辩,冲撞。【组词】:顶嘴。(11) 量词,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组词】:两顶帽子。(12) 到(某个时间)。【例句】:昨天顶十二点才到家。

tì,(1) 代,代理。【组词】:代替。更(gēng )替。。替班。替身。替罪羊。(2) 为,给。【组词】:替他送行。替古人担忧。(3) 衰废。【例句】:兴(xīng )替。衰替。

基本含义

顶替指代替、取代。

顶替的意思

顶替 [dǐng tì]

1. 原指冒名代替,现也泛指替换。

多亏秋兰解了我的围,顶替了我的角色。

[ take sb.'s place; substitute; replace; ]

2. 顶职。

再不然我提前退休,你来厂里顶替。

顶替 引证解释

⒈ 顶名代替。

《元典章·户部三·逃亡》:“甲寅乙卯年间籤军时,有管民官司令 全(宋全 )等顶替逃户 訾德 王仲 充军。”
清 周亮工 《答济叔书》:“人取名字当极僻、极古、极坚者,方能免祸。客曰:‘不然,须取极平常者,庶祸发时,尚有 济叔 一辈人顶替耳。’一笑。”
严复 《救亡决论》:“今姑无论试场大弊,如关节顶替、倩枪联号,诸寡廉鲜耻者之尤,有力之家,每每为之,而未尝稍以为愧也。”
王西彦 《隔膜》:“可是,十七岁的大儿子给别人顶替卖命去了。”

⒉ 用其他事物代替;代用。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编辑部拿不出东西来顶替,派出三个小同事到处找我,要我赶紧回去再补发一期。”
赵树理 《三里湾·万宝全》:“第四件是小锤,是用个斧头来顶替的。”

⒊ 指父母退休或死亡时,子女按政策规定到父母所在单位担任工作。

周克芹 《勿忘草》四:“由于父亲的去世,政策使他得到一个回城‘顶替’父亲职业的机会。”
《人民文学》1982年第1期:“人事劳动部门有了新规定:职工退休、死亡,子女可以顶替。”


国语词典

顶替 [dǐng tì]

⒈ 顶名代替。

《六部成语注解·兵部》:「顶替:此系考试时,如查出有冒名顶替,立即究办。」

⒉ 大陆地区指员工退休或退职后,其子女按照国家规定进入父母原任单位工作。


顶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买替释义:出钱雇人顶替。
    • 2.
      以桃代李释义:比喻以自身去顶替别人。
    • 3.
      倒包释义:⒈冒名顶替。 明 徐渭《答兄子官人》:“老朽向来只做倒包,观‘田水月’三箇字可知已。儻许倒包,幸另定一官人或擅技名氏,如此则不苦辞也。”⒉指受雇假冒身份,代人服役应差。明 沉榜《宛署杂记·宣谕》:“嘉 隆 末,畿民困敝,不及时至,则僱市井无赖充之,名曰倒包。”《醒世姻缘传》第五四回:“﹝ 尤聪 ﹞再要改行,没了资本,往衙门里与人替差使做倒包。”⒊谓使人罄尽囊中钱财。清 昭槤《啸亭杂录·湖北谣》:“毕 性迂缓,不以公事为务;福 天资阴刻,广纳苞苴;陈 则摘人瑕疵,务使下属倾囊解橐以赠,然后得免。时人謡曰‘
    • 4.
      候缺释义:旧指官吏等候某官位空缺时顶替或上任。
    • 5.
      假批子释义:犹言冒名顶替者。
    • 6.
      冒名释义:假冒别人的名义:冒名顶替。
    • 7.
      冒替释义:冒名顶替。
    • 8.
      功牌释义:旧时颁给有功将士的一种奖牌。原用银制,清 代改用纸制。从五品以下,分为各级。有功牌就算有了出身。后来赏赐日滥,辗转顶替,甚至有预印空白,随时填写的。参阅《清通典·兵七》。
    • 9.
      坐弦释义:旧时北方的一些曲种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单弦、天津时调等演出时,常有一名三弦乐师在后台等候,称“坐弦”。遇演员无弦师或固定弦师未到场时,便由坐弦顶替。
    • 10.
      将李代桃释义:比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
    • 11.
      抵替释义:顶替。
    • 12.
      捉刀人释义:指曹操。 引申顶替人做事或作文的人。
    • 13.
      救场释义:戏剧演出中,因演员生病或其他缘故造成误场而有停演可能时,由另外的演员顶替上场:救场如救火。
    • 14.
      替当释义:顶替充当。 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俺是这军户,因为夫主亡化,孩儿年小,谢俺贴户替当了二十多年。”
    • 15.
      李代桃疆释义: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 16.
      桃僵李代释义:原比喻兄弟友爱相助,后转用为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同“李代桃僵”。
    • 17.
      正身释义:指确是本人(并非冒名顶替的人):验明正身。
    • 18.
      生脚释义:同“生角”。《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那 潘忠 因班中装生的哑了喉咙,正要寻个顶替,见 廷秀 人物标致,声音响亮,却又年纪相彷,心下暗喜道:‘若教此人起来,到好个生脚。’”
    • 19.
      私充释义:私自冒充顶替。《明律·户律·私充牙行埠头》:“凡城市乡村诸色牙行及船埠头,并选有抵业人户充应,官给印信文簿,附写客商船户住贯姓名、路引字号、物货数目,每月查照,私充者杖六十。”
    • 20.
      贴出释义:⒈科举考试时,凡有夹带、冒名顶替及试卷违式者被摈斥场外,不准考试。清 袁枚《随园随笔·贴出》:“元《选举志》有试卷不考格、犯御名、庙讳及涂注一百五十字以上者不考。不考,即今之贴出也。”《六部成语注解·礼部》:“凡犯以上弊端者,例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摈斥不准入试,谓之被贴出。”《清史稿·选举志八》:“试卷题字错落,真草不全,越幅、曳白,涂抹、污染太甚,及首场七艺起讫虚字相同,二场表失年号,三场策题讹写,暨行文不避庙讳、御名、至圣号,以违式论,贴出。”⒉商业用语。因买卖而产生的差额,须找出的款项

顶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买替释义:出钱雇人顶替。
    • 2.
      以桃代李释义:比喻以自身去顶替别人。
    • 3.
      倒包释义:⒈冒名顶替。 明 徐渭《答兄子官人》:“老朽向来只做倒包,观‘田水月’三箇字可知已。儻许倒包,幸另定一官人或擅技名氏,如此则不苦辞也。”⒉指受雇假冒身份,代人服役应差。明 沉榜《宛署杂记·宣谕》:“嘉 隆 末,畿民困敝,不及时至,则僱市井无赖充之,名曰倒包。”《醒世姻缘传》第五四回:“﹝ 尤聪 ﹞再要改行,没了资本,往衙门里与人替差使做倒包。”⒊谓使人罄尽囊中钱财。清 昭槤《啸亭杂录·湖北谣》:“毕 性迂缓,不以公事为务;福 天资阴刻,广纳苞苴;陈 则摘人瑕疵,务使下属倾囊解橐以赠,然后得免。时人謡曰‘
    • 4.
      候缺释义:旧指官吏等候某官位空缺时顶替或上任。
    • 5.
      假批子释义:犹言冒名顶替者。
    • 6.
      冒名释义:假冒别人的名义:冒名顶替。
    • 7.
      冒替释义:冒名顶替。
    • 8.
      功牌释义:旧时颁给有功将士的一种奖牌。原用银制,清 代改用纸制。从五品以下,分为各级。有功牌就算有了出身。后来赏赐日滥,辗转顶替,甚至有预印空白,随时填写的。参阅《清通典·兵七》。
    • 9.
      坐弦释义:旧时北方的一些曲种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单弦、天津时调等演出时,常有一名三弦乐师在后台等候,称“坐弦”。遇演员无弦师或固定弦师未到场时,便由坐弦顶替。
    • 10.
      将李代桃释义:比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
    • 11.
      抵替释义:顶替。
    • 12.
      捉刀人释义:指曹操。 引申顶替人做事或作文的人。
    • 13.
      救场释义:戏剧演出中,因演员生病或其他缘故造成误场而有停演可能时,由另外的演员顶替上场:救场如救火。
    • 14.
      替当释义:顶替充当。 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俺是这军户,因为夫主亡化,孩儿年小,谢俺贴户替当了二十多年。”
    • 15.
      李代桃疆释义: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 16.
      桃僵李代释义:原比喻兄弟友爱相助,后转用为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同“李代桃僵”。
    • 17.
      正身释义:指确是本人(并非冒名顶替的人):验明正身。
    • 18.
      生脚释义:同“生角”。《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那 潘忠 因班中装生的哑了喉咙,正要寻个顶替,见 廷秀 人物标致,声音响亮,却又年纪相彷,心下暗喜道:‘若教此人起来,到好个生脚。’”
    • 19.
      私充释义:私自冒充顶替。《明律·户律·私充牙行埠头》:“凡城市乡村诸色牙行及船埠头,并选有抵业人户充应,官给印信文簿,附写客商船户住贯姓名、路引字号、物货数目,每月查照,私充者杖六十。”
    • 20.
      贴出释义:⒈科举考试时,凡有夹带、冒名顶替及试卷违式者被摈斥场外,不准考试。清 袁枚《随园随笔·贴出》:“元《选举志》有试卷不考格、犯御名、庙讳及涂注一百五十字以上者不考。不考,即今之贴出也。”《六部成语注解·礼部》:“凡犯以上弊端者,例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摈斥不准入试,谓之被贴出。”《清史稿·选举志八》:“试卷题字错落,真草不全,越幅、曳白,涂抹、污染太甚,及首场七艺起讫虚字相同,二场表失年号,三场策题讹写,暨行文不避庙讳、御名、至圣号,以违式论,贴出。”⒉商业用语。因买卖而产生的差额,须找出的款项

顶替造句

1.他由于冒名顶替别人参加考试而被赶出考场。

2.这个冒名顶替的骗子终于现出了原形。

3.他的名额被人冒名顶替了。

4.他冒名顶替小吴的职位已经十几年了,最近才被揭穿。

5.李良病了,小辉顶替他参加足球比赛。

6.花木兰顶替其父参了军。

7.你在强大的压力下顶替他人的位置。

8.为了防止他人冒名顶替,准考证上必须贴上考生照片。

9.近几年,尽管高考制度制定得愈来愈严密,但冒名顶替者仍不乏其人。

顶替(dingt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顶替是什么意思 顶替读音 怎么读 顶替,拼音是dǐng tì,顶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顶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