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钩吻 钩吻的意思
gōuwěn

钩吻

简体钩吻
繁体鉤吻
拼音gōu wěn
注音ㄍㄡ ㄨㄣ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ōu,(1) 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组词】:钩子。秤钩儿。火钩子。(2) 形状像钩子的。【组词】:蝎的钩子。钩针。(3) 汉字笔形之一(亅、乛、乚、、、乙等)。(4) 用钩形物搭、挂或探取。【例句】:钩住树枝爬上去。(5) 研究,探寻。【组词】:钩玄。钩沉。钩校(jiào )。(6) 牵连。【例句】:钩党(指相牵连的同党)。(7) 同“勾”。(8) 一种缝纫法,多指缝合衣边。【组词】:钩贴边。(9) 古代兵器。【组词】:钩戟。纯钩(剑名)。吴钩(刀名)。(10) 镰刀。(11) 古代称圆规。

wěn,(1) 嘴唇。【例句】:吻合(意见、看法完全相同)。(2) 用嘴唇接触表喜爱、亲热。【组词】:接吻。吻别。(3) 动物的嘴。

基本含义

指某人的笑容或嘴角弯曲得很厉害,形容极为开心、满意或得意的样子。

钩吻的意思

钩吻 [gōu wěn]

1. 常绿灌木。缠绕茎,叶子卵形或披针形,花黄色,果实为蒴果,种子有毒,中医入药。也称断肠草、大茶药、火把花、葫蔓藤、野葛、毒根、黄藤等。勾曲的鸟嘴。如鹰、鹫之类的喙。

钩吻 引证解释

⒈ 常绿灌木。缠绕茎,叶子卵形或披针形,花黄色,果实为蒴果,种子有毒,中医入药。也称断肠草、大茶药、火把花、葫蔓藤、野葛、毒根、黄藤等。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钩吻》。

《太平御览》卷九九〇引 汉 桓谭 《新论》:“鉤吻不与人相宜,故食则死,非为杀人生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斯诚委夷路而陷丛棘,舍嘉旨而咽鉤吻者也。”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鉤吻,《本草》:一名野葛,主疗甚多,注释者多端,或云可入药;或云有大毒,食之杀人。”

⒉ 勾曲的鸟嘴。如鹰、鹫之类的喙。


国语词典

钩吻 [gōu wěn]

⒈ 植物名。胡蔓藤科胡蔓藤属,常绿绕缠灌木。产于我国云南、广东、福建,印度亦有生产。平滑无毛,树皮栓质。叶对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淡黄色,萼呈卵形,花冠为漏斗状,内面有斑点。蒴果膨大,内含种子。根及叶含剧毒,可治神经痛、气喘 、百日咳。

⒉ 形状钩曲的鸟嘴,如鹰、鹫等的嘴。


钩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吻莽释义:植物名。即钩吻。野葛。蔓生,藤色赤,节粗,叶圆有尖,花黄细。
    • 2.
      太阴草释义:草名。即钩吻。
    • 3.
      断肠草释义:⒈钩吻的别名。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钩吻》:“﹝钩吻﹞ 广 人谓之胡蔓草,亦曰断肠草,入人畜腹内,即粘肠上,半日则黑烂,又名烂肠草。”清 沉涛《瑟榭丛谈》卷下:“今口外有断肠草,人马误食之,立毙。”⒉木芙蓉的别名。宋 惠洪《冷斋夜话·诗出本处》:“李太白 诗曰:‘昔作芙蓉花,今为断肠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陶弘景《仙方注》曰:‘断肠草不可食,其花美好,名芙蓉花。’”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老圃云:芙蓉花根三年不除,杀人。因忆古诗云:‘昔为芙蓉花,今成断肠草。’则古人已曾言矣。”⒊相思草
    • 4.
      村墟释义:村庄。亦指乡村集市。北周 庾信《寒园即目》诗:“寒园星散居,摇落小村墟。”唐 杜甫《季秋江村》诗:“乔木村墟古,疏篱野蔓悬。”宋 陆游《水乡泛舟》诗:“隔林犬吠村墟近,掠面风来酒力消。”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钩吻》:“野葛,生 桂州 以南,村墟閭巷皆有。”
    • 5.
      烂肠草释义:钩吻的别名。
    • 6.
      胡蔓草释义:即钩吻。又名野葛、断肠草。根茎叶有剧毒,误食每致命,然可作杀虫药剂。
    • 7.
      野葛释义:即钩吻。常绿灌木,缠绕茎。根、茎、叶有剧毒。也叫葫蔓藤、断肠草、大茶药。
    • 8.
      黄藤释义:⒈药草名。主治饮食中毒,利小便。⒉钩吻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钩吻》。

钩吻(gou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钩吻是什么意思 钩吻读音 怎么读 钩吻,拼音是gōu wěn,钩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钩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