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弃 [bǐ qì]
1. 轻视;因厌恶而嫌弃。
英[loathe; spurn; reject with disdain;]
鄙弃 引证解释
⒈ 轻视厌弃。
引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之一:“蒙不鄙弃,赠以瑰瑋,藏之巾笥,永以为好。”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总论》:“至于杖叩 原壤,呼之为贼,此其鄙弃,无復可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嫗顾 宗 曰:‘大郎温婉如处子,福相也。若不鄙弃,便奉箕帚,如何?’”
郭沫若 《南京印象·慰问记者》:“南京 的舞女是被大人先生们所鄙弃的。”
国语词典
鄙弃 [bǐ qì]
⒈ 鄙视唾弃。
例如:「他作奸犯科,害人无数,故受世人鄙弃。」
近鄙薄 唾弃 厌弃
反吝惜 珍惜 珍藏 重视 崇尚
鄙弃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吝惜释义: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或力量):吝惜钱。 他干活儿从不吝惜力气。
- 2.
崇尚释义:尊重;推崇:崇尚正义。崇尚俭朴。
- 3.
珍惜释义:珍重爱惜:珍惜时间。
- 4.
珍藏释义:⒈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珍藏多年,完好无损。 ⒉指收藏的珍贵物品:把家中的珍藏献给博物馆。
- 5.
重视释义:认为人的德才优良或事物的作用重要而认真对待;看重:重视学习。重视群众的发明创造。
鄙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人唾骂释义:唾骂:鄙弃辱骂。形容被广大人民群众所鄙弃辱骂。
- 2.
傲世轻物释义:傲世:傲视当世;物:他人或环境。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 3.
唾哕释义:⒈吐唾沫有声。旧时厌禳的迷信举动。⒉鄙弃,厌恶。
- 4.
唾弃释义:鄙弃:遭人唾弃。
- 5.
唾斥释义:鄙弃斥责。
- 6.
唾背释义:朝人背影吐唾沫。 表示鄙弃。
- 7.
唾辱释义:鄙弃羞辱。
- 8.
唾骂释义:鄙弃责骂:当面唾骂。 受天下人唾骂。
- 9.
噀唾释义:吐唾沫。表示鄙弃。
- 10.
巾笥释义:⒈即巾箱。 唐 刘禹锡《观市》:“在巾笥者织文及素焉,在几阁者彫彤及质焉,在筐筥者白黑巨细焉。”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之一:“蒙不鄙弃,赠以瑰瑋,藏之巾笥,永以为好。”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卢纶》:“帝遣中使悉索其巾笥,得诗五百首进之。”参见“巾箱”。⒉谓以巾包裹,藏入箱箧。《庄子·秋水》:“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唐 柳宗元《龟背戏》诗:“庙堂巾笥非余慕,钱刀儿女徒纷纷。”
- 11.
弃唾释义:吐掉唾沫。 比喻鄙弃至贱之物,毫不可惜。
- 12.
弃薄释义:厌弃,鄙弃。
- 13.
戒厉释义:告诫劝勉。《北齐书·魏收传》:“收 以子姪少年,申以戒厉,著《枕中篇》。”《明史·冯琦传》:“时士大夫多崇释氏教,士子作文每窃其绪言,鄙弃传註。前尚书 余继登 奏请约禁,然习尚如故。琦 乃復陈其弊,帝为下詔戒厉。”
- 14.
敖世轻物释义:敖,通“傲”。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 15.
罪贱释义:责罚而鄙弃之。
- 16.
自暴自弃释义:《孟子·离娄上》:“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后用以形容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暴:糟蹋;损害。弃:抛弃,鄙弃。
- 17.
蔑尔释义:⒈犹默然。⒉轻慢、鄙弃的样子。
- 18.
蔑弃释义:⒈亦作“蔑弃”。轻视,鄙弃。《国语·周语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包藏祸心,蔑弃顾命。”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旧制一废难复》:“今不知何时何人作俑,六科都给事,俱随班骏奔于太庙中矣,此皆蔑弃旧规遗制之极。”鲁迅《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我并不劝青年的艺术学徒蔑弃大幅的油画或水彩画,但是希望一样看重并且努力于连环图画和书报的插图。”⒉见“蔑弃”。
- 19.
蔑辱释义:鄙弃凌辱。
- 20.
讪弃释义:讪谤鄙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