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九世仇释义:春秋 时,齐哀公 遭 纪侯 诬害,为 周 天子所烹,至 襄公 历九世始复远祖之仇,灭 纪国。见《公羊传·庄公四年》。《汉书·匈奴传上》:“昔 齐襄公 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后因以“九世仇”喻君国累世深仇。宋 陆游《纵笔》诗:“会须沥血书封事,请报天家九世仇!”宁调元《感怀》诗:“復九世仇盟玉帛,提三尺剑奠金甌。”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男儿不能提三尺剑,报九世仇……人间何世,盖仰天长慟而不能已。”
- 2.
乞取释义:⒈求得。唐 王建《乞竹》诗:“乞取池西三两竹,房前栽著病时看。”宋 范仲淹《依韵答青州富资政见寄》:“故人待看调元后,乞取优游老 洛阳。”清 陈维崧《沁园春·留别韩闻西》词:“百年几度佳辰,且乞取溪山自在身。”⒉请求釆取。《宋史·礼志二七》:“乞取旧例裁定酌中之数,以为永式。”⒊勒索。宋 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州县曹吏乞取不貲。”宋 庄绰《鸡肋编》卷中:“有 白马洞 繆罗 者杀保正,怒其乞取。”
- 3.
习风释义:⒈和风。语本《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宁调元《读史感书》诗:“不管习风与阴雨,头颅尚在任吾狂。”⒉习惯风俗。
- 4.
仁草释义:⒈瑞草。 指朱草、萱荚等不常见的草。古人以为见则祥瑞。南朝 宋 鲍照《河清颂》:“仁草晨莩,德宿宵映。”钱振伦 注:“《宋书·符瑞志》:‘朱草,草之精也,世有圣人之德则生。宋文帝 元嘉 十一年,朱草生。’”⒉烟草。清 李调元《南越笔记》卷五:“烟草今在处有之。按 熊人林《地纬》云:粤中 有仁草,名金丝,醺可辟瘴气,多吸之能令人醉。亦曰烟酒。”
- 5.
南社释义:辛亥革命时期的进步文学团体。由 陈去病、高旭、柳亚子 等发起,于1909年成立于 苏州。其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 清 王朝的专制统治。早期参加者多同盟会成员,其后流品渐杂。社员曾达千余人。1923年因内部分化而停止活动。该社成员所作诗文,辑为《南社丛刻》,共出二十二集。柳亚子《胡寄尘诗序》:“余与同人倡南社,思振 唐 音以斥傖楚,而尤重布衣之诗,以为不事王侯,高尚其志,非肉食者所敢望。”宁调元《南社集序》:“吾友 高 子 钝剑 柳 子 亚卢 等,既以诗词名海内,復创南社,
- 6.
南郭释义:⒈南面的外城。《左传·襄公十八年》:“己亥,焚 雍门 及西郭、南郭。”宋 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之四:“南郭清游继 颜 谢,北窗归卧等 羲 炎。”清 宋琬《张幼量话金陵赋赠》之二:“名园南郭外,公子命扁舟。”谢无量《己酉岁未尽七日自芜湖溯江还蜀》诗:“东皋淹旅食,南郭竟狂酲。”⒉指 南郭子綦。宋 朱熹《假山焚香作烟云掬水为瀑布》诗之一:“独往但凭 南郭 几,远游休剪 北山 莱。”明 何景明《愚庵王公瓖》诗:“早投 南郭 隐,不待《北山文》。”宁调元《燕京杂诗》:“东方 玩世成飢饿,南郭 仰天似槁
- 7.
坐産招夫释义:亦作“坐门招夫”。旧谓寡妇承袭其夫遗产,招后夫进门成婚。《照世杯》第二篇:“我们不回 河间 去,也是奶奶寻一分人家坐产招夫的意思。”《何典》第四回:“雌鬼 道:‘这个自然。只是一桩:我却不肯转嫁出去,是要坐产招夫的。’”清 李调元《尾蔗丛谈》:“李 之妇新寡,翁即赘於其家,俗谓之坐门招夫。”
- 8.
塞途释义:堵塞道路。形容人多拥挤。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时民避乱,扶老携幼,塞涂而来。”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畿辅·淹九》:“京师是日,不但游人塞途,而四方全真道人,不期而集者不下数万。”郭希仁《从戎纪略》附《钱君定三传》:“元(杨调元)归,权厝于 八仙庵,弔者塞途。”
- 9.
奇气释义:⒈不平凡的气势或气象。 宋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三:“郑板桥 大令,通率诡诞,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宁调元《壬子感事四章》诗之四:“高楼西北腾奇气,大海东南露国徽。”⒉不平凡的志气。清 张惠言《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文在 以磊落才,抱负奇气,浮汨为吏十餘年,更偃蹇摧困,始得一官。”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八六:“少年奇气称才华,登 岱 还浮八月槎。”郁达夫《自述》诗之十一:“几度 沧江 逐逝波,风云奇气半消磨。”
- 10.
岂其释义:⒈犹何必。《诗·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魴。岂其取妻,必 齐 之 姜。”郑玄 笺:“此言何必河之魴然后可食,取其口美而已;何必大国之女然后可妻,亦取贞顺而已。”《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谷口 郑子真 不詘其志,耕於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师,岂其卿?岂其卿?”清 李调元《勦说·岂其卿》:“岂其卿者,犹云何必卿也。”⒉犹难道。《左传·昭公三年》:“肸 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杜预 注:“言必不得祀。”《楚辞·离骚》:“岂其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
- 11.
木牛释义:⒈古代一种运载工具。即独轮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 復出 祁山,以木牛运。”《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木牛暂息,则师人有乏爨之忧;流马尽行,则丁壮有无聊之苦。”清 宋聚业《题南阳旅壁》诗:“时来一夕收铜马,事去经年运木牛。”⒉一种耕具。清 李调元《南越笔记·木牛》:“木牛者,代耕之器也。以两人字架施之,架各安轆轤一具,轆轤中繫以长绳六丈,以一铁环安绳中,以贯犂之曳鉤,用时,一人扶犂,二人对坐架上,此转则犂来,彼转则犂去,一手而有两牛之力,耕具之最善者也。”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江慎
- 12.
机动现场释义:机动现场乐团成员共有五位,由于从小在国外留学,受全方位与开放式教育的影响,LIVE MACHINE格外重视台湾的教育训练与其精神,因此回到台湾,就以美式摇滚融入浓厚蓝调元素与流行乐旋律的独特曲风,吸引许多乐迷的注意。
- 13.
燮调释义:⒈协和,调理。唐 黄滔《祭右省李常侍洵》:“天子乃擢 王褒 为諫议,昇 孝若 於貂璫,前彰润色之功,后养燮调之业。”宋 王禹偁《和杨遂贺雨》:“燮调赖时相,感应由圣君。”宋 周密《齐东野语·以赋罢相》:“雨暘固自於天,感召岂无所主?儻燮调得人,则斯可有节。”明 张居正《谢免自陈疏》:“上不能燮调元化,佐明主以察璣衡;下不能振举宏纲,率群僚而修品式。”⒉指宰相的政务。《旧唐书·崔昭纬传》:“擢於侍从之司,委以燮调之任。”明 李东阳《丙吉问牛》诗:“燮调知是三公职,只许当年 曲逆侯。”
- 14.
玄兔释义:指月亮。 《文选·谢庄<月赋>》:“引玄兔於帝臺,集素娥於后庭。”李周翰 注:“玄兔,月也。月中有兔象,故以名焉。”唐 白行简《新月误惊鱼赋》:“桂影西南,尽迷玄兔;与波上下,难晦紫鳞。”宁调元《八月十五夜漫书一律》:“玉宇琼楼最高处,一天霾雾拨难开。祇怜玄兔千年冷,不见灵槎八月来。”
- 15.
玉树释义:⒈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唐 李白《怀仙歌》:“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金 元好问《幽兰》诗:“钧天帝居清且夷,瑶林玉树生光辉。”⒉用珍宝制作的树。《汉武故事》:“上(汉武帝)於是於宫外起 神明殿 九间……前庭植玉树。植玉树之法,葺珊瑚为枝,以碧玉为叶,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为之。”北周 庾信《谢滕王集序启》:“甘泉宫 里,玉树一丛,玄武闕 前,明珠六寸。”宋 欧阳修《汉宫》诗:“玉树人间老,珊瑚海底生。”宁调元《偶成》诗:“铜驼寂寂迷衰草,玉树依依恋夕阳。”⒊槐树的别称。《三辅黄图·汉宫》:“甘泉
- 16.
监司释义:⒈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吏。汉 以后的司隶校尉和督察州县的刺史、转动使、按察使、布政使等通称为监司。《后汉书·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见非不举,闻恶不察。”明 杨珽《龙膏记·赐玦》:“他始拿守令,继拿监司,我都不能禁他,如今该轮到我宰相了。”清 李调元《九月初六日过燕郊》诗:“我本治 河 监司官,闻言顿觉心难安。”章炳麟《訄书·禁烟草》:“烟叶之苦泽,下毒其壤,数年不能成菜茹,虽欲反而树稼,其道无繇。殖者滋庶,食者滋众,民利而翫之,监司恬而狎之。”⒉监察。《后汉书·贾宗传》:“宗 擢用其任职者,与边
- 17.
知非释义:⒈五十岁的代称。 《淮南子·原道训》:“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谓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过失。后因以“知非”称五十岁。唐 白居易《自咏》:“诚知此事非,又过知非年。”宋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余自少 陆机 作赋之二年,至过 蘧瑗 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清 钮琇《觚賸·除夜觇士》:“﹝ 陈楚产 ﹞齿踰知非,始补弟子员。”⒉省悟以往的错误。唐 赵嘏《东归道中》诗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宁调元《东蜕庵三什》:“北瘦南肥各迥然,知非遥想待他年。”
- 18.
繁称博引释义:谓广泛援引事例。清 李调元《<诗人主客图>序》:“即所引諸人之詩,亦非其集中之傑出者,或第就其耳目所及而次第之,故不繁稱博引也。”清 曾国藩《<湖南文徵>序》:“而論文但崇體要,不尚繁稱博引。”
- 19.
蕉麻释义:多年生草本植物。 茎、叶与芭蕉相似,花黄色,叶柄内有纤维,可制缆索、结渔网,或供纺织和造纸用。产在热带或亚热带,也叫马尼拉麻。清 李调元《南越笔记·葛布》:“蕉类不一,其可为布者曰蕉麻,山生或田种。”
- 20.
蛎塘释义:饲养牡蛎白蚬的海塘。我国蛎产,本有石蚝、竹蚝二种;石蚝附石而生,竹蚝则插竹海边为浮田,亦谓蕹簰,又称蛎塘。参阅 清 李调元《南越笔记·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