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卓尔 卓尔的意思
zhuóěr

卓尔

简体卓尔
繁体卓爾
拼音zhuó ěr
注音ㄓㄨㄛˊ ㄦ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uó,(1) 超高,超,不平凡。【组词】:卓见。卓然。卓越。卓著。卓绝。卓异。(2) 姓。

ěr,(1) 你,你的。【组词】:尔父。尔辈。尔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尔曹(你们这些人)。尔虞我诈。(2) 如此。【组词】:偶尔。不过尔尔。(3) 那,其(指时间)。【组词】:尔时。尔后。(4) 而已,罢了(亦作“耳”)。【例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5) 词尾,相当于“地”、“然”。【组词】:卓尔。率尔(轻易地)。

基本含义

形容人才出众,与众不同。

卓尔的意思

卓尔 [zhuó ěr]

1. 高高直立的样子。多形容一个人的道德学问及成就超越寻常,与众不同。

如有所立卓尔。——《论语·子罕》
功效卓尔。——《薛宣传》

[erecting;]

卓尔 引证解释

⒈ 形容超群出众。

《论语·子罕》:“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汉书·淮阳宪王钦传》:“博 得謁见,承间进问五帝三王究竟要道,卓尔非世俗之所知。”
颜师古 注:“卓尔,高远貌也。”
唐 黄崇嘏 《辞蜀相妻女诗》:“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鏗然白璧姿。”
宋 陆游 《雨晴游香山》诗:“悠然起舞影零乱,卓尔四顾心激烈。”
清 方文 《容城答郑鲁若兼寄沉眉生》诗之四:“卓尔 敬亭 友,盛年乐高蹈。”


国语词典

卓尔 [zhuó ěr]

⒈ 特立突出的样子。

《论语·子罕》:「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七厉叙贤,归以儒道,虽文非拔群,而意实卓尔矣。」


卓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令威释义: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北周 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仙人 丁令威,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宋 苏轼《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千岁復还兹。”清 卓尔堪《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张恭《狱中口占》诗之三:“北邙
    • 2.
      临水照花释义:形容女子自傲、敏感、卓尔不群,语出胡兰成,其言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 3.
      傲人风骨释义:形容一个人卓尔不群,有超脱的气质与品质。
    • 4.
      儒服释义:⒈古代儒者的服饰。《礼记·儒行》:“鲁哀公 问於 孔子 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 对曰:‘丘 少居 鲁,衣逢掖之衣。长居 宋,冠章甫之冠。丘 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 不知儒服。’”郑玄 注:“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襌衣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 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⒉泛指读书人的服装。清 卓尔堪《从军行》:“上堂仍儒服,未忍换戎装。”丁玲《母亲》:“不同的只是 武陵 家里供的是一个凤冠霞帔的老太太,而这里是一个儒服儒巾的少年。”⒊谓作为儒生。明 李贽《答邓明府
    • 5.
      儒道释义:⒈儒家的道德原则。《荀子·子道》:“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 舜 不能加毫末于是矣。”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七厉》叙贤,归以儒道,虽文非拔羣,而意实卓尔矣。”⒉泛指儒家的思想学说。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儒道在 汉 为讖讳所杂,在 宋 为二氏所杂。”⒊谓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学说。《三国志·魏志·锺会传》:“弼 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注《易》及《老子》,为尚书郎,年二十餘卒。”
    • 6.
      华茂释义:华美;繁盛。 南朝 梁 锺嵘《诗品》卷上:“﹝ 魏 陈思王 植 ﹞其源出於《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明 刘基《王彦中哀辞》:“棠棣华茂兮,亲乐康。”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苏仙》:“后桃结实甘芳,居人谓之‘苏仙桃树’,年年华茂,更不衰朽。”
    • 7.
      卓尔不群释义:超乎寻常,与众不同。《汉书·景十三王传》:“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人不一样。
    • 8.
      卓而不群释义:卓尔:高高直立的样子;不群:跟别人不一样。 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 9.
      威仪不类释义:威严庄重,卓尔不群。
    • 10.
      横空出世释义: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
    • 11.
      浮言释义:⒈无根据的话。《书·盘庚上》:“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唐 张九龄《与李让侍御书》:“我有独见之明,物无浮言之信。”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因 邵 寡,伪造浮言以相败辱。”⒉浮华不实的言论。《后汉书·安帝纪》:“所对皆循尚浮言,无卓尔异闻。”⒊空乏不切实际的语言。《红楼梦》第八九回:“两个人见了面,只得用浮言劝慰。”⒋表面的应酬话。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八:“得贵 跟着 恒元 吃了多年残剩茶饭,半通不通的浮言客套倒也学得了几句。”
    • 12.
      海国释义:⒈近海地域。唐 张籍《送南迁客》诗:“海国战骑象,蛮州市用银。”宋 苏轼《新年》诗之三:“海国空自煖,春山无限清。”清 何绍基《沪上杂书》诗:“愁风闷雨人无寐,海国平分鬼气多。”⒉临海之国或海外之国。明 何景明《送宗鲁使安南》诗:“日月天门逈,星辰海国遥。”清 卓尔堪《题刘松年海岛图》:“中华 百货资百蛮,海国纷纷估客船。”清 魏源《寰海后》诗之九:“鹤尽羽书风尽檄,儿谈海国婢谈兵。”
    • 13.
      阿伽释义:⒈北齐 高长弼 的小名。《北齐书·阳州公永乐传》:“永乐 弟 长弼,小名 阿伽。性粗武,出入城市,好殴击行路,时人皆呼为 阿伽郎君。”⒉佛教语。无碍之意。《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阿伽即空界色,此中无碍,故名阿伽。”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四:“阿伽。伽,此云碍;阿有二义,或言无,或云极,犹含两释,故立本名也。”⒊即阿伽陀药。清 卓发之《祴园嫘史·药草畦》诗:“痼疾无烦疗,阿伽秀满畦。《法华》吐新蕚,一任白云迷。”卓尔堪 注:“西域以阿伽一药总治诸病。”参见“阿伽陀药”。
    • 14.
      风日释义:⒈风与日。 谓风吹日晒。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⒉指天气;气候。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之八:“今朝风日好,宜入 未央 游。”清 卓尔堪《醉花阴》词:“风日近清明,几片榆钱,都算鶯儿俸。”⒊犹风光。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诗:“寄语 洛城 风日道,明年风色信还人。”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仙人枕》:“元 陈孚 诗:‘居庸 万马绕山前,未许苍苔睡晏然。见説 华山 风日好,何如移伴白云眠。’”清 姚鼐《赠孙雨窗》诗:“茶香竹净好风日,请我俛仰前贤旁。”参见“风光”。
    • 15.
      风立释义:犹言风范树立。语本《书·毕命》“树之风声”孔 传:“立其善风,扬其善声。”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噫!前朝侍从臣卓尔风立迺如此,后来罕见之。”
    • 16.
      骊珠释义:⒈宝珠。 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唐 温庭筠《莲浦谣》:“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圆亦摇荡。”明 刘兑《娇红记》:“红牙缓引驪珠串,个个一般圆。”清 卓尔堪《海市歌》:“龙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⒉比喻珍贵的人或物。《南齐书·倖臣传论》:“长主君世,振裘持领,赏罚事殷,能不踰漏,宫省咳唾,义必先知。故能窥盈缩於望景,获驪珠於龙睡。”唐 元稹《赠童子郎》诗:“杨公 莫讶清无业,家有驪珠不復贫。”清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解元抄袭陈文》:“主司閲
    • 17.
      黄口释义:⒈雏鸟的嘴。 借指雏鸟。汉 刘向《说苑·敬慎》:“孔子 见罗者,其所得者皆黄口也。孔子 曰:‘黄口尽得,大爵独不得,何也?’”南朝 齐 谢朓《咏竹诗》:“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唐 元稹《有鸟》诗之十四:“可惜官仓无限粟,伯夷 饿死黄口肥。”清 卓尔堪《题脊令图》诗:“汝雏旦暮啼黄口,汝魂血污归故乡。”⒉指幼儿。《淮南子·氾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高诱 注:“黄口,幼也。”《新唐书·百官志一》:“每岁孟春上其籍,自黄口以上印臂。”清 吴嘉纪《堤决》诗之五:“暮年辛苦饲孤孙,黄口命倚白头

卓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令威释义: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北周 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仙人 丁令威,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宋 苏轼《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千岁復还兹。”清 卓尔堪《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张恭《狱中口占》诗之三:“北邙
    • 2.
      临水照花释义:形容女子自傲、敏感、卓尔不群,语出胡兰成,其言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 3.
      傲人风骨释义:形容一个人卓尔不群,有超脱的气质与品质。
    • 4.
      儒服释义:⒈古代儒者的服饰。《礼记·儒行》:“鲁哀公 问於 孔子 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 对曰:‘丘 少居 鲁,衣逢掖之衣。长居 宋,冠章甫之冠。丘 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 不知儒服。’”郑玄 注:“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襌衣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 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⒉泛指读书人的服装。清 卓尔堪《从军行》:“上堂仍儒服,未忍换戎装。”丁玲《母亲》:“不同的只是 武陵 家里供的是一个凤冠霞帔的老太太,而这里是一个儒服儒巾的少年。”⒊谓作为儒生。明 李贽《答邓明府
    • 5.
      儒道释义:⒈儒家的道德原则。《荀子·子道》:“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 舜 不能加毫末于是矣。”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杂文》:“唯《七厉》叙贤,归以儒道,虽文非拔羣,而意实卓尔矣。”⒉泛指儒家的思想学说。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儒道在 汉 为讖讳所杂,在 宋 为二氏所杂。”⒊谓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学说。《三国志·魏志·锺会传》:“弼 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注《易》及《老子》,为尚书郎,年二十餘卒。”
    • 6.
      华茂释义:华美;繁盛。 南朝 梁 锺嵘《诗品》卷上:“﹝ 魏 陈思王 植 ﹞其源出於《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明 刘基《王彦中哀辞》:“棠棣华茂兮,亲乐康。”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苏仙》:“后桃结实甘芳,居人谓之‘苏仙桃树’,年年华茂,更不衰朽。”
    • 7.
      卓尔不群释义:超乎寻常,与众不同。《汉书·景十三王传》:“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人不一样。
    • 8.
      卓而不群释义:卓尔:高高直立的样子;不群:跟别人不一样。 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 9.
      威仪不类释义:威严庄重,卓尔不群。
    • 10.
      横空出世释义: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
    • 11.
      浮言释义:⒈无根据的话。《书·盘庚上》:“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唐 张九龄《与李让侍御书》:“我有独见之明,物无浮言之信。”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因 邵 寡,伪造浮言以相败辱。”⒉浮华不实的言论。《后汉书·安帝纪》:“所对皆循尚浮言,无卓尔异闻。”⒊空乏不切实际的语言。《红楼梦》第八九回:“两个人见了面,只得用浮言劝慰。”⒋表面的应酬话。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八:“得贵 跟着 恒元 吃了多年残剩茶饭,半通不通的浮言客套倒也学得了几句。”
    • 12.
      海国释义:⒈近海地域。唐 张籍《送南迁客》诗:“海国战骑象,蛮州市用银。”宋 苏轼《新年》诗之三:“海国空自煖,春山无限清。”清 何绍基《沪上杂书》诗:“愁风闷雨人无寐,海国平分鬼气多。”⒉临海之国或海外之国。明 何景明《送宗鲁使安南》诗:“日月天门逈,星辰海国遥。”清 卓尔堪《题刘松年海岛图》:“中华 百货资百蛮,海国纷纷估客船。”清 魏源《寰海后》诗之九:“鹤尽羽书风尽檄,儿谈海国婢谈兵。”
    • 13.
      阿伽释义:⒈北齐 高长弼 的小名。《北齐书·阳州公永乐传》:“永乐 弟 长弼,小名 阿伽。性粗武,出入城市,好殴击行路,时人皆呼为 阿伽郎君。”⒉佛教语。无碍之意。《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阿伽即空界色,此中无碍,故名阿伽。”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四:“阿伽。伽,此云碍;阿有二义,或言无,或云极,犹含两释,故立本名也。”⒊即阿伽陀药。清 卓发之《祴园嫘史·药草畦》诗:“痼疾无烦疗,阿伽秀满畦。《法华》吐新蕚,一任白云迷。”卓尔堪 注:“西域以阿伽一药总治诸病。”参见“阿伽陀药”。
    • 14.
      风日释义:⒈风与日。 谓风吹日晒。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⒉指天气;气候。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之八:“今朝风日好,宜入 未央 游。”清 卓尔堪《醉花阴》词:“风日近清明,几片榆钱,都算鶯儿俸。”⒊犹风光。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诗:“寄语 洛城 风日道,明年风色信还人。”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仙人枕》:“元 陈孚 诗:‘居庸 万马绕山前,未许苍苔睡晏然。见説 华山 风日好,何如移伴白云眠。’”清 姚鼐《赠孙雨窗》诗:“茶香竹净好风日,请我俛仰前贤旁。”参见“风光”。
    • 15.
      风立释义:犹言风范树立。语本《书·毕命》“树之风声”孔 传:“立其善风,扬其善声。”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噫!前朝侍从臣卓尔风立迺如此,后来罕见之。”
    • 16.
      骊珠释义:⒈宝珠。 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唐 温庭筠《莲浦谣》:“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圆亦摇荡。”明 刘兑《娇红记》:“红牙缓引驪珠串,个个一般圆。”清 卓尔堪《海市歌》:“龙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⒉比喻珍贵的人或物。《南齐书·倖臣传论》:“长主君世,振裘持领,赏罚事殷,能不踰漏,宫省咳唾,义必先知。故能窥盈缩於望景,获驪珠於龙睡。”唐 元稹《赠童子郎》诗:“杨公 莫讶清无业,家有驪珠不復贫。”清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解元抄袭陈文》:“主司閲
    • 17.
      黄口释义:⒈雏鸟的嘴。 借指雏鸟。汉 刘向《说苑·敬慎》:“孔子 见罗者,其所得者皆黄口也。孔子 曰:‘黄口尽得,大爵独不得,何也?’”南朝 齐 谢朓《咏竹诗》:“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唐 元稹《有鸟》诗之十四:“可惜官仓无限粟,伯夷 饿死黄口肥。”清 卓尔堪《题脊令图》诗:“汝雏旦暮啼黄口,汝魂血污归故乡。”⒉指幼儿。《淮南子·氾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高诱 注:“黄口,幼也。”《新唐书·百官志一》:“每岁孟春上其籍,自黄口以上印臂。”清 吴嘉纪《堤决》诗之五:“暮年辛苦饲孤孙,黄口命倚白头

卓尔造句

1.在她五六岁的时候,她就展示了这种卓尔不群的气质。

2.在攫取利润的同时,一间商铺能够做到卓尔不群吗?

3.杨绛,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卓尔不群的学者兼作家。

4.普希金卓尔不群,用自己的诗篇为自己建造了一座丰碑。

5.项目不俗,与卓尔不群的个性相匹配。

6.成熟是一种临危不乱的从容;成熟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成熟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大气。

7.沉默如海水,深邃端庄,如高山,卓尔不群,如平原,包纳百态。

8.他从小就显示出卓尔不群的气质,聪明好学,才华横溢。

9.她早期的成就预示了她日后卓尔不群。

10.相信自己的经验,卓尔不群。

卓尔(zhuoer)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卓尔是什么意思 卓尔读音 怎么读 卓尔,拼音是zhuó ěr,卓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卓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