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自性 自性的意思
xìng

自性

简体自性
繁体
拼音zì xìng
注音ㄗˋ ㄒㄧ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ì,(1) 本人,己身。【组词】: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满。自诩。自馁。自重(zhòng )。自尊。自谦。自觉(jué )。自疚。自学。自圆其说。自惭形秽。自强不息。(2) 从,由。【组词】:自从。自古以来。(3) 当然。【组词】: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放任自流。(4) 假如。【例句】: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xìng,(1)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组词】:性质。性格。性命(生命)。性能。个性。属性。 (2) 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组词】:典型性。开放性。指令性。 (3)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组词】:性别。男性。女性。 (4) 有关生物生殖的。【组词】:性交。性欲。性爱。性感。性解放。 (5) 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或事物本身的特性、性格、本质。

自性的意思

自性 [zì xìng]

1. 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

3. 个性;本性。

自性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既除客尘,又还自性。”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八:“寄语诸仁者,復以何为怀。达道见自性自性即如来。”
宋 杨圭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序》:“切以诸佛説法,不离自性,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六一:“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谁佛刹?”

⒉ 个性;本性。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人必发挥自性,而脱观念世界之执持。”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寄《妇女杂志》的文章由我转去也可以,但我恐怕不能改窜,因为若一改窜,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很不相宜。”


国语词典

自性 [zì xìng]

⒈ 佛教用语:(1)​ 谓事物的本体、本质。(2)​ 谓事物的存在状态。

《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弟子品第三》:「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
《成唯识论·卷八》:「初能遍计自性云何?有义:八识及诸心所有漏摄者皆能遍计,虚妄分别为自性故;皆似所取、能取现故;说阿赖耶以遍计所执自性妄执种为所缘故。」


自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性释义:⒈佛教名词。 指法相宗所主张的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认为事理、迷悟一切诸法,均不出此三性。见《成唯识论》卷八。也称“三自性”。⒉佛教名词。指善性、恶性和无记性(即非善非恶之性)。⒊道教名词。指元精、元气和元神。⒋指人性的三个来源。
    • 2.
      僧佉释义:梵语的音译。意译“数论”。古代 印度 哲学的一派。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自性”,其中包含互相矛盾配合的三“德”,因而转变为二十三谛;此外还有绝对的“神我”,以上合共二十五谛,即宇宙的一切。经典《数论颂》有 真谛 汉 译本,名《金七十论》。
    • 3.
      八垢释义:佛教语。谓八种妄想,即念烦恼、不念烦恼、念不念烦恼、我烦恼、我所烦恼、自性烦恼、差别烦恼、摄受烦恼。
    • 4.
      凡愚释义:⒈平庸愚味。三国 魏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南史·张缵传》:“时 纘 从兄 謐 聿 并不学问,性又凡愚。”《百喻经·妇女患眼痛喻》:“凡愚之人,亦復如是。”⒉指平庸愚昧的人。唐 慧能《坛经·疑问品》:“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浄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
    • 5.
      十三遮难释义:十三难︰‘难’者,指自性恶。
    • 6.
      即有即空释义:其自性本来就是空。
    • 7.
      即色空释义:东晋 佛教般若学派“六家七宗”之一,支遁 所创。谓“色”(物质现象)都是因缘假合而生起的,没有独立的实体,自性是“空”。
    • 8.
      又四土释义:又四土 [出华严经疏] 一自性身依法性土自性身者。以真如自性为身。即法身也。
    • 9.
      四有为相释义:四有为相即自性相、着所住味相、随顺过失相、随顺出离相。
    • 10.
      圆成实自性释义:佛教用语。“三性”之一。据《成唯识论》卷八,谓“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即在“依他起自性”上,远离“遍计所执性”的谬误所显示之真如实性。参见“三性”。
    • 11.
      徧计所执性释义:见“徧计所执自性”。
    • 12.
      徧计所执自性释义:佛教语。由于不知诸法本空,而普遍计度,执迷为有,谓之“徧计所执自性”。如绳本非蛇,妄计为蛇。与“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合称“三性”。
    • 13.
      心意识释义:心意识讲者数辈,争论心意识不决,予乃为稽诸古。《文殊问经》云:“心者聚义,意者忆义,识者现知义。意自性谓心意识。
    • 14.
      性心释义: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
    • 15.
      无住释义:佛教语。 实相之异名。谓法无自性,无所住着,随缘而起。佛教称“无住”为万有之本。
    • 16.
      无顿释义:⒈佛教语。谓没有顿悟。唐 李华《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教习大乘,戒妄调伏,自性还源;无渐而可随,无顿而可入。”⒉犹不必。宋 辛弃疾《清平乐·木樨》词:“折来休似年时,小窗或有高低;无顿许多香处,只消三两枝儿。”
    • 17.
      有为空释义:佛学术语,谓有为之诸法为因缘之假和合而无自性也。
    • 18.
      本觉释义:佛教语。佛教认为,众生心体,自性清净,原有性德,非修成而然,故称“本觉”。
    • 19.
      梦中説梦释义:佛教语。 喻虚幻之甚。《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九六:“復次 善勇猛,如人梦中説梦所见种种自性。如是所説梦境自性都无所有。何以故?善勇猛,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説。”唐 白居易《读禅经》诗:“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餘却有餘。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説梦两重虚。”清 曹寅《楝亭诗钞》卷二有诗题《甲戌仲夏二十二日,有吴门之役,午憩句容驛院,梦为投琼之戏,予素不解此,醒与客论其禎祥,真不异梦中説梦也》。
    • 20.
      法缘释义:⒈佛教语。谓一切法皆由因缘而生,没有独立不变的自性。⒉佛教语。谓皈依三宝,与佛法为缘。

自性(zix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自性是什么意思 自性读音 怎么读 自性,拼音是zì xìng,自性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自性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