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臣 [dǐng chén]
1. 重臣;大臣。
鼎臣 引证解释
⒈ 重臣;大臣。 《南史·文学传·丘灵鞠》:“尝还东,诣司徒 褚彦回 别。
引彦回 不起,曰:‘比脚疾更增,不復能起。’ 灵鞠 曰:‘脚疾亦是大事,公为一代鼎臣,不可復为覆餗。’”
唐 刘禹锡 《慰王太尉薨表》:“鼎臣云亡,梁木斯坏。”
国语词典
鼎臣 [dǐng chén]
⒈ 大臣。
引《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顷闻上帝震怒,贬黜鼎臣,人鬼同谋。」
鼎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催徵释义:催促征收田赋租税。宋 乐史《太平寰宇记·岭南道十二·智州》:“管 文、兰、镇寧、抚水 等四州最偏僻远者。所入赋租,宜州 差人去催徵。”《明史·食货志二》:“既而諭德 顾鼎臣 上钱粮积弊四事:一曰察理田粮旧额……二曰催徵岁办钱粮。”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总论》:“夫有司之职,大要钱穀为重。而钱穀之重祗在催徵、比较、拆贮、解给与漕项收兑数者而已。”
- 2.
前回释义:上一次。唐 陆龟蒙《孤独怨》诗:“前回边使至,闻道 交河 战。”前蜀 韦庄《天仙子》词:“悵望前回梦里期,看花不语苦寻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鼎臣 道:‘这可不知道了。不过前回有人请我吃馆子,説是 罗 家出来了个厨子,投到 大观楼 去,做得好鱼翅。’”艾芜《山野》第一部十四:“前回拿给 日本 鬼子打败,就在这里…… 长清哥 就是打死在那边树子底下的。”
- 3.
华缨释义:彩色的冠缨。古代仕宦者的冠带。《文选·鲍照<咏史>》:“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轡。”李善 注:“《七启》曰:‘华组之缨。’”宋 龚鼎臣《东原录》:“纸尾勤勤问姓名,禁林依旧玷华缨,莫惊书録称臣 向,便是当年 刘更生。”明 高启《青丘子歌》:“不慙被宽褐,不羡垂华缨。”
- 4.
天寿释义:⒈犹言天年。《史记·楚世家》:“今乃得以天寿终,孤之幸也。”宋 龚鼎臣《东原录》:“予当天寿之外,所得寿考,乃予功行之致。”郭沫若《天才与教育》:“人能活满自己的天寿的,实在极少,极少。”⒉山名。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北,明 代十三个皇帝的陵墓建于此。明 何景明《送吕内翰上陵》诗:“弓剑登 天寿,衣冠望国门。”
- 5.
妖童释义:⒈亦作“妖僮”。美少年。多指男色。汉 仲长统《昌言·理乱》:“妖童美妾,填乎綺室。”唐 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明 沉德符《野获编·兵部·边材》:“每出游猎,骏骑连翩。妖童执丝簧,少妇控弓弩。”清 孙鼎臣《凌丰叔哀辞》:“所至妖僮曼姬,丝竹杂进。”⒉邪恶的小子。对兴兵作乱者或侵略者的蔑称。唐 刘禹锡《平蔡州》诗之三:“妖童擢髮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清 朱琦《狼兵收宁波失利书愤》诗:“妖童喷雾作狡獪,截江拦杀火又起。”
- 6.
官况释义:⒈居官的境遇。唐 李中《赠永真杜翱少府》诗:“爱静不嫌官况冷,苦吟从听鬢毛苍。”宋 苏轼《减字木兰花·送赵令》词:“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鼎臣 便把别话岔开,谈谈他的官况,又讲讲两 淮 的盐务。”⒉谓居官的心情。明 刘基《阮郎归》词:“官况懒,世情踈,断肠芳岁徂。暮云不见北飞鱼,路遥难寄书。”
- 7.
客床释义:客中所用的床铺。宋 陆游《鹅湖夜坐书怀》诗:“夜宿 鹅湖寺,槁叶投客牀。”金 元好问《与同年敬鼎臣宿顺天天宁僧舍》诗:“萧萧风雨打僧窗,耿耿青灯对客床。”
- 8.
居守释义:⒈留置守护。 《左传·成公十六年》:“韩厥 将下军,郤至 佐新军,荀罃 居守。”明 李东阳《重修季子庙记》:“刑部尚书 白公 昂 尝读书其间,慨其敝陋,谓居守道徒曰:‘吾他日必修之。’”⒉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汉 荀悦《汉纪·景帝纪》:“晁错 议,欲令上自将兵,身留居守。”《新唐书·辅公祏传》:“六年,伏盛 入朝,留 公祏 居守,復令 雄诞 握兵副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禨祥·甘露瑞雪》:“上南巡,﹝ 顾鼎臣 ﹞奉勅居守,寻殁於位。”清 唐甄《潜书·诲子》:“天子南征,大人居守,政事
- 9.
屋诛释义:古代诛三族的一种重刑。 一说诛于屋舍中;又一说如 汉 之下蚕室。屋,通“剭”。《周礼·秋官·司烜氏》:“邦若屋诛,则为明竁焉。”郑玄 注:“郑司农 云:‘屋诛,谓夷三族,无亲属收葬者,故为葬之也。’……屋读如‘其刑剭’之剭;剭诛,谓所杀不於市,而以适甸师氏者也。”贾公彦 疏:“屋诛,谓甸师氏屋舍中诛,则王之同族及有爵者也。”《汉书·叙传下》“底剭鼎臣”唐 颜师古 注:“服虔 曰:‘《周礼》有屋诛,诛大臣於屋下,不露也。’……剭者,厚刑,谓重诛也…… 服 言屋下,失其义也。”明 杨慎《升庵经说·周礼仪礼·屋
- 10.
岁事释义:⒈一年中应做的事。《礼记·王制》:“成岁事,制国用。”孔颖达 疏:“‘成岁事’者,断定计要,一岁事成,乃制来岁之国用。”⒉多指一年的农事。《尚书大传》卷五:“耰鉏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餘子皆入学。”郑玄 注:“祈乐当为新穀。”南朝 宋 颜延之《重释何衡阳书》:“薄从岁事,躬歛山田。”宋 苏辙《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之二:“新丝出盎冬裘具,贡枣登场岁事休。”清 赵翼《恭纪》诗之二:“沧溟无警妖氛熄,绚甸咸登岁事丰。”⒊指诸侯每年秋天朝见天子的事。《诗·商颂·殷武》:“岁事来辟,勿予祸适。”孔颖达 疏
- 11.
当手释义:经理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那时店中有一位当手,姓 张,表字 鼎臣。”叶圣陶《倪焕之》二:“倪焕之 的父亲是钱庄里的伙友,后来升了当手。”
- 12.
愚公谷释义:在 山东省 淄博市 西。 汉 刘向《说苑·政理》:“齐桓公 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 愚公之谷。’桓公 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 愚公之谷。’”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淄水》:“时水 又屈而逕 杜山 北,有 愚公谷。”后以喻隐居之地。宋 龚鼎臣《东原录》:“徐鉉 题 雷公井 诗,亦曰:‘揜靄 愚公谷,萧条羽客家。’”清 戴移孝《训子》诗:“已入 愚公谷,甘为 郑
- 13.
戴帽释义:⒈亦作“戴帽子”。把帽子戴在头上。引申为于一物之上加以他物。宋 戴鼎臣《东原录》:“海州 朐山,俗言 朐山 戴帽即雨,盖谓云出覆冒其上为雨候。”⒉引申为在政治上或行为上给人定性。刘亚舟《男婚女嫁》第六章:“程玉柱 的爹爹叫 程济仁,是个戴帽富农。”《花城》1981年第3期:“摘帽子戴帽子!好好的一个日常生活用语,和‘衣服’‘袜子’一样的‘帽子’竟变成一个使人胆战心寒的声音,这是多么古怪的历史现象!”
- 14.
搉茶释义:官府对茶叶的专卖。宋 龚鼎臣《东原录》:“近罢搉茶,改二百餘年之弊法。”
- 15.
汙佞释义:卑污奸佞。 《明史·顾鼎臣传》:“刘世扬、李仁 劾 鼎臣 污佞。”
- 16.
沂水絃歌释义:谓知时处世,逍遥游乐。语本《论语·先进》:“﹝ 曾点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宋 苏辙《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之一:“沂水 絃歌重 曾点,菑川 故旧识 平津。”
- 17.
法寺释义:大理寺的别称。泛指掌管刑狱的官署。唐 陆贽《奏请不簿录窦参庄宅状》:“须先鞠犯状,审得实情,宪司察寃,法寺论罪,会府覆奏,掖垣参详,如是悉无异词,然后谓之狱成。”宋 龚鼎臣《东原录》:“法官坏法律者三十年矣。向之入法寺者皆外官,不为上位所荐举,无田改官。”《宋史·职官志十二》:“朕每览法寺奏款,外官占田多踰往制。”
- 18.
涖阼释义:亦作“涖祚”。帝王登位执政。阼,帝王嗣位或祭祀时所登的台阶。《礼记·文王世子》:“成王 幼,不能涖阼。周公 相,践阼而治。”郑玄 注:“涖,视也。不能视阼阶,行人君之事。”清 杭世骏《质疑·诸史问目答罗鼎臣》:“逮后 哲宗 涖祚,夏 主 秉常 来求 藺州、米脂 等五砦。”
- 19.
潢潦释义:地上流淌的雨水。《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二》:“丰注溢脩霤,潢潦浸阶除。”张铣 注:“潢潦,雨水流於地者。”潢,一本作“黄”。唐 元稹《书异》诗:“汹涌潢潦浊,喷薄鲸鯢腥。”明 顾鼎臣《悯雨》诗:“街市潢潦集,浅深可方舟。”
- 20.
督学使者释义:学政的别称。明 清 派往各省督导教育行政及主持考试的专职官员。也称“督学”、“学使”。清 戴名世《李太常案牍序》:“今夫督学使者,三年而一易其人,行部考校不过文义之优劣,而不暇及於其他。”清 刘大櫆《<朱东发诗>序》:“虽乡里之儿童从塾师学句读者,无不知有 朱君。其受知於督学使者,盖屡冠其曹。”清 孙鼎臣《凌丰叔哀辞》:“自其为诸生,督学使者无不赏异之。”参见“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