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拷掠 拷掠的意思
kǎolüè

拷掠

简体拷掠
繁体
拼音kǎo lüè
注音ㄎㄠˇ ㄌㄩㄝ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ǎo,(1) 打。【组词】:拷打。拷问。拷掠(泛指刑讯)。三拷六问。

lüè,(1) 夺取。【组词】:掠夺。掠取。抢掠。劫掠。(2) 擦过。【组词】:掠视。浮光掠影。(3) 拷打。【组词】:掠笞。掠治。拷掠。(4) 砍伐。【组词】:掠林。(5) 顺手抓取。【例句】:随手掠起一根棍子。

基本含义

拷掠是指侵占、掠夺财物或权益。

拷掠的意思

拷掠 [kǎo lüè]

1. 拷打;刑讯。

横加拷掠。拷掠囚犯。

拷掠 引证解释

⒈ 鞭打。多指刑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官收繫之,拷掠毒治。孝妇不堪苦楚,自诬服之。”
《魏书·刑罚志》:“又验诸证信,事多疑似,犹不首实者,然后加以拷掠。”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王怒,命内知客鞫其事,二婢不胜拷掠,自诬云夫人使之纵火。”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葛端肃公家训》:“王大怒,将引礼官拷掠,欲以恐喝。”


拷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八棒十挟释义:亦作“八棒十枷”。 古代对拷掠酷刑的泛称。挟,夹棍,也写作“枷”。
    • 2.
      引服释义:亦作“引伏”。认罪,服罪。《魏书·樊子鹄传》:“太山 太守 彭穆 参候失仪,子鵠 责让 穆,并数其罪状,穆 皆引伏。”《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二年》:“掠治日急,垂 愍之,私使人谓 段氏 曰:‘人生会当一死,何堪楚毒如此!不若引服。’”《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元年》:“置对,无一语罣人,惟自引伏。”明 马愈《马氏日抄·徐尚书》:“有富室某併其乡某甲田产,诬以人命,甲不胜拷掠,自引服。”
    • 3.
      栲掠释义:拷掠,拷打。 栲,通“拷”。
    • 4.
      械梏释义:⒈泛指刑具。 ⒉用刑具拷掠。
    • 5.
      楚棰释义:拷掠的杖策。
    • 6.
      楚箠释义:拷掠的杖策。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赞 且孤幼,性甚懵钝,教其读书,终不记忆,其舅……常加楚箠,终不长进。”
    • 7.
      考击释义:⒈敲打。《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三年》:“今雅乐古器非不存……攷击奏作,委之贱工,如之何不使雅、郑 之杂也!”⒉拷掠;敲打。《后汉书·马廖传》:“豫 随 廖 归国,考击物故。”《资治通鉴·汉章帝建初二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谓死於考掠也。”宋 苏轼《石鼓歌》:“遂因鼓鼙思将帅,岂为考击烦矇瞍。”宋 洪迈《夷坚丁志·吴僧伽》:“寺后竹丛,一竿最巨,忽夜至,造其下,考击而歌,声彻四远。”
    • 8.
      自诬释义:⒈自行承认妄加于己的不实之词。《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有囚实不杀人而被考自诬。”晋 干宝《搜神记》卷二十:“﹝ 庞企 ﹞坐事繫狱,而非其罪,不堪拷掠,自诬服之。”《资治通鉴·秦二世皇帝二年》:“赵高 治 斯,榜掠千餘,不胜痛,自诬服。”⒉自欺。《韩诗外传》卷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内不自诬,外不诬人,以是尊贤敬法,而不敢怠傲焉,是雅儒者也。”唐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丘壑曾忘返,文章敢自诬。”宋 张载《正蒙·乾称》:“失於声,繆迷其四体,
    • 9.
      责赂释义:索求财物。《左传·桓公十三年》:“宋 多责赂於 郑,郑 不堪命。”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至季年之 魏藻德,释褐四年,即擢登政府。卒之稽首贼营,拷掠责赂,以至灼肉折脛,身死名丧,又不足称矣!”

拷掠(kaolu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拷掠是什么意思 拷掠读音 怎么读 拷掠,拼音是kǎo lüè,拷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拷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