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田 [fēn tián]
1. 划分土地给耕者耕种;分配土地。
3. 分取田地所产之物。
分田 引证解释
⒈ 划分土地给耕者耕种;分配土地。
引《孟子·滕文公上》:“经界不正,井地不钧,穀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太平天囯 《天朝田亩制度》:“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⒉ 分取田地所产之物。
引《汉书·食货志上》:“汉 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实什税五也。”
颜师古 注:“分田,谓贫者无田而取富人田耕种,共分其所收也。”
分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丘甸释义:古代划分田地和政区的单位名称。古井田制,四丘为甸,亦谓之乘。见《周礼·地官·小司徒》。后用以泛指乡村、田野。
- 2.
分田释义:⒈划分土地给耕者耕种;分配土地。 《孟子·滕文公上》:“经界不正,井地不钧,穀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太平天囯《天朝田亩制度》:“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⒉分取田地所产之物。《汉书·食货志上》:“汉 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实什税五也。”颜师古 注:“分田,谓贫者无田而取富人田耕种,共分其所收也。”
- 3.
前项释义:⒈谓前面的项目、条款。 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今来前项人户,从初经於市易差出句当人等头下赊欠,本司疑虑,未敢一例除放申部者。”《金史·选举志四》:“拟以前项各款,随色能举一人,即充岁举之数。”⒉前一笔钱款。《儒林外史》第三三回:“﹝ 杜少卿 ﹞越发放着胆子用银子。前项已完,叫 王鬍子 又去卖了一分田来,二千多银子,随手乱用。”⒊见“前向”。⒋数学用语。相比的两个数,在比号前面的叫前项。
- 4.
口井释义: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 5.
口分田释义:唐 代按人口授田。每口人所受者,皆包含永业田二十亩,其余为口分田。如男丁受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新唐书·食货志一》:“凡庶人徙乡及贫无以葬者,得卖永业田。自狭乡而徙宽乡者,得并卖口分田。”《唐律疏议·户婚·卖口分田》:“诸卖口分田者,一亩笞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地还本主,财没不追。”参见“口分”。
- 6.
口分释义:⒈按人口分田。《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汉 何休 注:“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⒉每口人应分得之田。《新唐书·食货志一》:“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篤疾、废疾者,人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餘为口分。”参见“口分田”。⒊自己分内应得的食品。宋 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诗序:“二十五日煮赤豆作糜,暮夜闔家同饗,云能辟瘟气,虽远出未归者亦留贮口分。”宋 杨万里《花》诗:“蜂蝶
- 7.
封洫释义:⒈区分田界的水沟。《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庐井有伍。”杜预 注:“封,疆也。洫,沟也。”⒉泛指田界。宋 夏竦《广农颂》:“既艺淳卤,越经封洫。”
- 8.
延引释义:⒈拖延。《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若待国命,往返道途,延引日月。”唐 乾封 元年《郑海石举钱契》:“到 左 须钱之日,索即须还。若 郑 延引不还 左 钱,任 左 牵掣 郑 家资杂物、口分田薗(园),用充钱子本直取。”亦指延缓。郭沫若《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就这样又把内在的危机一时延引下去了。”⒉邀请。唐 李白《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延引故乡人,风义未沦替。”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防慎不至》:“﹝ 樊 ﹞谓 峴 曰:‘弟卷轴不鄙,恶札可以佐弟。’峴 欣然以十餘轴授之,皆要切卷子,延引逼试
- 9.
授田释义:古时按户分田的制度。如 夏 的贡法,殷 的助法,周 的彻法。田为公有,受田者向国家纳税。年老及身故,还田。唐 代亦实行授田法,其制有异前代。《旧唐书·食货志上》:“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则更以给人。”《新唐书·食货志一》:“狭乡授田,减宽乡之半。”清 朱大韶《实事求是斋经义·无职事者与无职者辨》:“《冢宰》谓之閒民者,閒非游手之谓,盖民之未授田者。”
- 10.
查田释义:清查田地。特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内分配土地后进行的群众性的清查土地、清查阶级的运动。目的是检查土地分配是否完全恰当。以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也进行了查田斗争。王观澜《叶坪乡的查田运动》:“斗争更加深入了,查田、查阶级成了人们街头巷尾的谈论话题。”《新华月报》1950年第9期:“在分田与查田的斗争中,发生了许多实际问题。”
- 11.
田梗释义:指田地的四周,用来划分田地的界线,或有高度差田地的四周,与“田坎”相近,这里主要针对有高度差的田地。
- 12.
男妇释义:男与女。 清 戴名世《日本风土记》:“男妇皆跣足,仅曳一皮屐而已。”清 钱泳《履园丛话·祥异·山鸣地动》:“人民男妇老幼俱露坐,富者用布帐遮风而已。”太平天囯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 13.
职分田释义:古代按品级授予官吏作俸禄的公田。北魏 太和 九年(公元485年)均田,地方官吏也按级分给公田,为授职分田之始。隋 时已有职分田之称,以后历代相沿,唯授田数量各有增减。职分田于解任时移交后任,不得买卖。官吏受田佃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明 以后废除,但仍有养廉田、庄田等名目。《隋书·食货志》:“京官又给职分田,一品者给田五顷,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五品,则为田三顷,六品二顷五十亩。其下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九品为一顷。外官亦各有职分田。又给公廨田,以供公用。”亦省称“职田”。唐 白居易《议百官职田策》:“臣伏以职
- 14.
职田释义:见“职分田”。
- 15.
职租释义:宋 代特称职分田的租赋。
- 16.
还白释义:⒈归而报知,还告。 汉 刘向《说苑·正谏》:“使者还白曰:‘果以太后事諫。’”三国 魏 曹操《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祗 犹自信,据计画还白,执分田之术。”《宋书·刘式之传》:“式之 召从事谓曰:‘治所还白使君,刘式之 於国家粗有微分,偷数百万钱何有,况不偷邪!’”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天锡 适感此异,还白 弥远。”⒉答复的话语;回言。《南齐书·张敬儿传》:“先时足下遣信,寻盟敦旧,厉以篤终,吾止附还白,申罄情本,契然远要,方固金石。”⒊回复童颜;恢复年轻。《汉武帝内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