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七百 七百的意思
bǎi

七百

简体七百
繁体
拼音qī bǎi
注音ㄑㄧ ㄅㄞ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ī,(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bǎi,(1)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组词】:百步穿杨。百儿八十。百分比。(2) 喻很多。【组词】: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百炼成钢。百无聊赖。百废俱兴(xīng )。

七百的意思

七百 [qī bǎi]

1. 《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后用“七百”称颂封建王朝运祚绵长。

七百 引证解释

⒈ 后用“七百”称颂封建王朝运祚绵长。

《左传·宣公三年》:“成王 定鼎於 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南朝 梁 沉约 《梁明堂登歌·歌赤帝》:“匪惟七百,无絶终始。”
《南齐书·郁林王纪》:“三灵之眷方永,七百之基永固。”
《隋书·音乐志下》:“开我皇业,七百同盛。”


七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合释义:⒈会合;遇合。 《国语·周语中》:“一合诸侯,而有再逆政,余惧其无后也。”《荀子·议兵》:“ 秦 四世有胜,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末世之兵,未有本统也。”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太公 一合于 周 而侯七百岁, 孙叔敖 一合于 楚 ,而封十世。”⒉指交锋一次。《宋书·孟龙符传》:“ 龙符 奋矟接战,每一合,輙杀数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众孩儿曹听我教着:只助我一声喊,只一合活把髠徒捉。”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则一合活拏将 敬德 回来,纔见的好汉。”⒊犹
    • 2.
      一夕三迁释义:一夜之间,几次迁徙。谓居处不宁。《左传·哀公八年》:“微虎 欲宵攻王舍,私属徒七百人三踊於幕庭,卒三百人,有若 与焉。及 稷门 之内,或谓 季孙 曰:‘不足以害 吴,而多杀国士,不如已也。’乃止之。吴子 闻之,一夕三迁。”
    • 3.
      七百释义:《左传·宣公三年》:“成王 定鼎於 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后用“七百”称颂封建王朝运祚绵长。南朝 梁 沉约《梁明堂登歌·歌赤帝》:“匪惟七百,无絶终始。”《南齐书·郁林王纪》:“三灵之眷方永,七百之基永固。”《隋书·音乐志下》:“开我皇业,七百同盛。”
    • 4.
      三十释义:⒈数词。十的三倍。《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左传·宣公三年》:“成王 定鼎于 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⒉指三十岁。《穀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南朝 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唐 崔灝《赠王威古》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⒊指三十年。唐 权德舆《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 5.
      且末国释义:在西域南道十国中,从且末国开始,便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国,故《汉书?西域传》又载:“鄯善当汉道要冲,西通且末七百二十里自且末以往,皆种五谷,土地草木、畜产、作兵略与汉同。”可见受汉文化影响很大,在城廓诸国中只有译长一职。
    • 6.
      人次释义:复合量词。表示若干次人数的总和。如以参观为例,第一次三百人,第二次五百人,第三次七百人,总共是一千五百人次。
    • 7.
      侵用释义:非法占用公物或他人之物。《太平广记》卷二七引《神仙传拾遗·唐若山》:“况帑藏钱帛,颇有侵用,诚为君忧之。”《儒林外史》第九回:“商人 杨执中,累年在店不守本分,嫖赌穿吃,侵用成本七百餘两,有误国课。”
    • 8.
      便辟释义:⒈亦作“便僻”。 谄媚逢迎。《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邢昺 疏:“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者也。”《南史·王晏传》:“﹝ 王晏 ﹞性甚便僻,渐见亲侍,常参议机密。”唐 王勃《平台秘略论·褒客》:“便辟脂韦饰其迹,甘言巧辞运其辩。”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直隶,为帝都者七百餘年,举天下便僻巧媚之士凑集焉,加以从龙入关之裔,驱恣淫佚,恣慢横暴。”⒉指谄媚逢迎之人。《书·冏命》:“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⒊指君主左右受宠幸的小臣。《管子·立政》:“三本者不审,
    • 9.
      党锢之祸释义: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引起官僚和一般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不满。官僚李膺、陈蕃和太学生郭泰等人抨击宦官弊 政。宦官诬告李膺和诸郡生徒结成朋党,诽谤朝廷。公元166年桓帝刘志下令逮捕李膺等二百多人。后虽 释放,但禁锢终身,不许做官,被称为第一次“党锢之祸”。灵帝时,“党人”又被起用。后来灵帝刘 宏在宦官要挟下,杀了陈蕃,并于公元169年捕杀李膺、杜密等百余人,陆续被牵连的有六七百人。公元 172年又一次逮捕“党人”和太学生千余人。公元176年还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及亲属,都免官禁锢。这就是第二次“党
    • 10.
      六壬释义:动用阴阳五行进行占卜凶吉的方法之一。与遁甲、太乙合称三式。五行(水、火、木、金、土)以水为首;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取阳,故名壬;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个(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故名六壬。六壬共七百二十课,一般总括为六十四课。其占法,用两木盘,上有天上十二辰分野,谓之天盘,下有地上十二辰方位,谓之地盘。两盘相迭,转动天盘,得出所占之干支与时辰的部位,以判吉凶。六壬占术由来甚古,《隋书·经籍志·五行》著录有《六壬释兆》、《六壬式经杂
    • 11.
      六石弓释义:一种极强劲的弓。 古代以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六石弓即需七百二十斤拉力才能拉开的弓。
    • 12.
      写韵释义:吴彩鸾 书写《唐韵》的故事。 传说仙女 吴彩鸾 于 唐 大和 末,遇书生 文箫 于 钟陵郡,相互爱悦而成夫妇。文箫 贫,彩鸾 为写 孙愐《唐韵》,售以为生。后二人皆乘虎仙去。见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三引 唐 裴铏《传奇·入仙坛》。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忆别深宫七百年,几经尘劫两相捐。踏灯忽漫春携手,写韵曾看夜擘牋。”或谓 吴彩鸾 写《唐韵》为实有其人其事。又后人傅会传说,于 钟陵 建“写韵亭”,或称“写韵轩”。宋 洪明 有《写韵亭》诗,见 宋 吕本中《紫薇诗话》。元 张雨《题东坡真跡》诗:“写韵轩
    • 13.
      剿饷释义:明 末为镇压农民起义所用的军饷,以及为筹措这种军饷加派的赋银,统称“剿餉”。 《明史·杨嗣昌传》:“初,嗣昌 增剿餉,期一年而止。”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明 之末年,加练兵十有八万,辽 餉、剿餉、练餉至千有七百餘万。”
    • 14.
      卜世释义:占卜预测传国的世数。亦泛指国运。《左传·宣公三年》:“成王 定鼎于 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南史·宋武帝纪》:“晋 以卜世告终,歷数有归,钦若景运,以命于 裕。”《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敌去之后,脩德政以息民,若卜世未穷,何忧旧业之不復!”参见“卜年”。
    • 15.
      卜年释义:占卜预测统治国家的年数。亦指国运之年数。《左传·宣公三年》:“成王 定鼎于 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晋 刘琨《劝进表》:“三叶重光,四圣继轨。惠泽侔于 有虞,卜年过于 周氏。”《旧唐书·郭子仪传》:“中兴之功,旬月可冀,卜年之期,永永无极矣。”参见“卜世”。
    • 16.
      卤获释义:掳掠。 卤,通“虏”。《汉书·匈奴传上》:“斩首捕虏七百餘级,卤获马牛羊万餘。”亦指掳掠所得的财物。《史记·乐毅列传》:“於是 燕昭王 收 齐 卤获以归,而使 乐毅 復以兵平 齐 城之不下者。”《汉书·匈奴传上》:“上以虎牙将军不至期,诈增卤获,而祁连知虏在前,逗遛不进,皆下吏自杀。”《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三年》:“江 径趋海滨,劫鉅舟十餘,载卤获。”
    • 17.
      厌兵释义:厌战。唐 钱起《江行无题》诗之十二:“静听江叟语,俱是厌兵人。”宋 周密《齐东野语·诛韩本末》:“秦檜 揣知上意厌兵,力主和议。”金 王若虚《史记辨惑三》:“乃復备论帝王以来用兵之事,而终於 汉文 厌兵,百姓乐业,几七百年,何关於律意哉。”刘国钧《辛壬之间杂诗》:“北人歌舞南人泣,毕竟天心未厌兵。”
    • 18.
      取贷释义:向别人借取。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初岁费将三百金。同年中有费不能百金者。今遂过六七百金,无不取贷于人。”
    • 19.
      古诗源释义:总集名。清代沈德潜编选。十四卷。收录自上古至隋代的古诗和歌谣七百余首,并有简要评语。编者以为诗至唐代而极盛,古诗又是唐诗的源头,故名《古诗源》。
    • 20.
      史不絶书释义:史册上不断有这类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事情。《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卿大夫相繼於朝,史不絶書。”刘大年《台湾一千七百年的历史》:“第一次正式记录 台湾 历史的,是 三国 吴 人 沈莹 的《临海水土志》。往后史不绝书,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年。”

七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合释义:⒈会合;遇合。 《国语·周语中》:“一合诸侯,而有再逆政,余惧其无后也。”《荀子·议兵》:“ 秦 四世有胜,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末世之兵,未有本统也。”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太公 一合于 周 而侯七百岁, 孙叔敖 一合于 楚 ,而封十世。”⒉指交锋一次。《宋书·孟龙符传》:“ 龙符 奋矟接战,每一合,輙杀数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众孩儿曹听我教着:只助我一声喊,只一合活把髠徒捉。”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则一合活拏将 敬德 回来,纔见的好汉。”⒊犹
    • 2.
      一夕三迁释义:一夜之间,几次迁徙。谓居处不宁。《左传·哀公八年》:“微虎 欲宵攻王舍,私属徒七百人三踊於幕庭,卒三百人,有若 与焉。及 稷门 之内,或谓 季孙 曰:‘不足以害 吴,而多杀国士,不如已也。’乃止之。吴子 闻之,一夕三迁。”
    • 3.
      七百释义:《左传·宣公三年》:“成王 定鼎於 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后用“七百”称颂封建王朝运祚绵长。南朝 梁 沉约《梁明堂登歌·歌赤帝》:“匪惟七百,无絶终始。”《南齐书·郁林王纪》:“三灵之眷方永,七百之基永固。”《隋书·音乐志下》:“开我皇业,七百同盛。”
    • 4.
      三十释义:⒈数词。十的三倍。《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左传·宣公三年》:“成王 定鼎于 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⒉指三十岁。《穀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南朝 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唐 崔灝《赠王威古》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⒊指三十年。唐 权德舆《古兴》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
    • 5.
      且末国释义:在西域南道十国中,从且末国开始,便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国,故《汉书?西域传》又载:“鄯善当汉道要冲,西通且末七百二十里自且末以往,皆种五谷,土地草木、畜产、作兵略与汉同。”可见受汉文化影响很大,在城廓诸国中只有译长一职。
    • 6.
      人次释义:复合量词。表示若干次人数的总和。如以参观为例,第一次三百人,第二次五百人,第三次七百人,总共是一千五百人次。
    • 7.
      侵用释义:非法占用公物或他人之物。《太平广记》卷二七引《神仙传拾遗·唐若山》:“况帑藏钱帛,颇有侵用,诚为君忧之。”《儒林外史》第九回:“商人 杨执中,累年在店不守本分,嫖赌穿吃,侵用成本七百餘两,有误国课。”
    • 8.
      便辟释义:⒈亦作“便僻”。 谄媚逢迎。《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邢昺 疏:“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者也。”《南史·王晏传》:“﹝ 王晏 ﹞性甚便僻,渐见亲侍,常参议机密。”唐 王勃《平台秘略论·褒客》:“便辟脂韦饰其迹,甘言巧辞运其辩。”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直隶,为帝都者七百餘年,举天下便僻巧媚之士凑集焉,加以从龙入关之裔,驱恣淫佚,恣慢横暴。”⒉指谄媚逢迎之人。《书·冏命》:“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⒊指君主左右受宠幸的小臣。《管子·立政》:“三本者不审,
    • 9.
      党锢之祸释义: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引起官僚和一般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不满。官僚李膺、陈蕃和太学生郭泰等人抨击宦官弊 政。宦官诬告李膺和诸郡生徒结成朋党,诽谤朝廷。公元166年桓帝刘志下令逮捕李膺等二百多人。后虽 释放,但禁锢终身,不许做官,被称为第一次“党锢之祸”。灵帝时,“党人”又被起用。后来灵帝刘 宏在宦官要挟下,杀了陈蕃,并于公元169年捕杀李膺、杜密等百余人,陆续被牵连的有六七百人。公元 172年又一次逮捕“党人”和太学生千余人。公元176年还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及亲属,都免官禁锢。这就是第二次“党
    • 10.
      六壬释义:动用阴阳五行进行占卜凶吉的方法之一。与遁甲、太乙合称三式。五行(水、火、木、金、土)以水为首;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取阳,故名壬;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个(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故名六壬。六壬共七百二十课,一般总括为六十四课。其占法,用两木盘,上有天上十二辰分野,谓之天盘,下有地上十二辰方位,谓之地盘。两盘相迭,转动天盘,得出所占之干支与时辰的部位,以判吉凶。六壬占术由来甚古,《隋书·经籍志·五行》著录有《六壬释兆》、《六壬式经杂
    • 11.
      六石弓释义:一种极强劲的弓。 古代以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六石弓即需七百二十斤拉力才能拉开的弓。
    • 12.
      写韵释义:吴彩鸾 书写《唐韵》的故事。 传说仙女 吴彩鸾 于 唐 大和 末,遇书生 文箫 于 钟陵郡,相互爱悦而成夫妇。文箫 贫,彩鸾 为写 孙愐《唐韵》,售以为生。后二人皆乘虎仙去。见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三引 唐 裴铏《传奇·入仙坛》。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忆别深宫七百年,几经尘劫两相捐。踏灯忽漫春携手,写韵曾看夜擘牋。”或谓 吴彩鸾 写《唐韵》为实有其人其事。又后人傅会传说,于 钟陵 建“写韵亭”,或称“写韵轩”。宋 洪明 有《写韵亭》诗,见 宋 吕本中《紫薇诗话》。元 张雨《题东坡真跡》诗:“写韵轩
    • 13.
      剿饷释义:明 末为镇压农民起义所用的军饷,以及为筹措这种军饷加派的赋银,统称“剿餉”。 《明史·杨嗣昌传》:“初,嗣昌 增剿餉,期一年而止。”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明 之末年,加练兵十有八万,辽 餉、剿餉、练餉至千有七百餘万。”
    • 14.
      卜世释义:占卜预测传国的世数。亦泛指国运。《左传·宣公三年》:“成王 定鼎于 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南史·宋武帝纪》:“晋 以卜世告终,歷数有归,钦若景运,以命于 裕。”《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敌去之后,脩德政以息民,若卜世未穷,何忧旧业之不復!”参见“卜年”。
    • 15.
      卜年释义:占卜预测统治国家的年数。亦指国运之年数。《左传·宣公三年》:“成王 定鼎于 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晋 刘琨《劝进表》:“三叶重光,四圣继轨。惠泽侔于 有虞,卜年过于 周氏。”《旧唐书·郭子仪传》:“中兴之功,旬月可冀,卜年之期,永永无极矣。”参见“卜世”。
    • 16.
      卤获释义:掳掠。 卤,通“虏”。《汉书·匈奴传上》:“斩首捕虏七百餘级,卤获马牛羊万餘。”亦指掳掠所得的财物。《史记·乐毅列传》:“於是 燕昭王 收 齐 卤获以归,而使 乐毅 復以兵平 齐 城之不下者。”《汉书·匈奴传上》:“上以虎牙将军不至期,诈增卤获,而祁连知虏在前,逗遛不进,皆下吏自杀。”《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三年》:“江 径趋海滨,劫鉅舟十餘,载卤获。”
    • 17.
      厌兵释义:厌战。唐 钱起《江行无题》诗之十二:“静听江叟语,俱是厌兵人。”宋 周密《齐东野语·诛韩本末》:“秦檜 揣知上意厌兵,力主和议。”金 王若虚《史记辨惑三》:“乃復备论帝王以来用兵之事,而终於 汉文 厌兵,百姓乐业,几七百年,何关於律意哉。”刘国钧《辛壬之间杂诗》:“北人歌舞南人泣,毕竟天心未厌兵。”
    • 18.
      取贷释义:向别人借取。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初岁费将三百金。同年中有费不能百金者。今遂过六七百金,无不取贷于人。”
    • 19.
      古诗源释义:总集名。清代沈德潜编选。十四卷。收录自上古至隋代的古诗和歌谣七百余首,并有简要评语。编者以为诗至唐代而极盛,古诗又是唐诗的源头,故名《古诗源》。
    • 20.
      史不絶书释义:史册上不断有这类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事情。《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卿大夫相繼於朝,史不絶書。”刘大年《台湾一千七百年的历史》:“第一次正式记录 台湾 历史的,是 三国 吴 人 沈莹 的《临海水土志》。往后史不绝书,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年。”

七百造句

1.七百万人口是如何聚居于这个弹丸之地的?

2.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席卷。

3.这一点也许七百年前忽必烈汗就洞若观火了。

4.北京颐和园七百多米的长廊上,雕梁画栋,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相同的。

5.青春的奢侈,便在于能够有足够清澈的心情,用七百多个夜晚去写一封言不由衷的信,给一个并不属于将来的人。

6.铭记妖精们的小七百横幅,铭记妖精们的震撼应援。

七百(qib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七百是什么意思 七百读音 怎么读 七百,拼音是qī bǎi,七百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七百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