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年息 年息的意思
nián

年息

简体年息
繁体
拼音nián xī
注音ㄋ一ㄢˊ ㄒ一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ián,(1)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组词】:一年。三年五载。(2) 每年的。【组词】:年会。年鉴。年利。年薪。(3) 一年的开始。【组词】:年节。新年。(4) 有关年节的(用品)。【组词】:年画。年礼。年货。(5) 时期,时代。【组词】:近年。年华。年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年限。年深日久。(6) 收成。【组词】:年成。年景。年谨。荒年。(7) 岁数。【组词】:年纪。年事(岁数)。年高。年轮。(8)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组词】:幼年。童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9)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组词】:年兄。年谊(同年登科的关系)。(10) 姓。

xī,(1) 呼吸时进出的气。【组词】:鼻息。喘息。叹息。窒息。瞬息万变。(2) 停止,歇。【组词】: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宁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3) 繁殖,滋生。【组词】:休养生息。滋息。(4) 音信。【组词】:消息。信息。(5) 儿女。【组词】:子息。(6) 利钱。【例句】:息率(lǜ)。利息。月息。

基本含义

年息指的是年利率,表示一年内的利息。

年息的意思

年息 [nián xī]

1. 年利。

[annual interest;]

年息 引证解释

⒈ 按年计算的利息。参见“年利”。


国语词典

年息 [nián xī]

⒈ 按年计算的利息。如年息一分即年利率百分之十。


年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廨本钱释义:唐 代官府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 从 北朝 起到 隋 唐,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唐 武德 元年(公元618年)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管,人称捉钱令史。每人以五万以下本钱交市肆贩易,每月收取息钱四千文,年息约达本金百分之百,名“月料钱”。以后利率有降低趋势,但到 会昌 元年(公元841年)月息仍定五分,合年利百分之六十。《唐会要》卷九一载,开元 六年(公元718年)秘书少监 崔沔 说:“收利数多,破产者众……在於平民,已为重赋。”
    • 2.
      周息释义:即年息。 因利息按周年计算,故称。
    • 3.
      寅重释义:敬重。汉 焦赣《易林·解之离》:“寅重微民,岁乐年息,有国无咎,君子安喜。”
    • 4.
      年利释义:年息。

年息(nianx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年息是什么意思 年息读音 怎么读 年息,拼音是nián xī,年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年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