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汍澜 汍澜的意思
wánlán

汍澜

简体汍澜
繁体汍瀾
拼音wán lán
注音ㄨㄢˊ ㄌ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án, ◎ 〔汍澜〕涕泣的样子。

lán, ◎ 大波浪。【组词】:波澜。

汍澜的意思

汍澜 [wán lán]

1. 流泪的样子。

泪汍澜而雨集兮,气滂滂而云披。——《后汉书》

[weeping;]

汍澜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汍兰”。

⒉ 泪疾流貌。

《隶释·汉金乡长侯成碑》:“号泣发哀,泣涕汍兰。”
《后汉书·冯衍传下》:“泪汍澜而雨集兮,气滂浡而云披。”
晋 欧阳建 《临终诗》:“执纸五情塞,挥笔涕汍澜。”
明 宋濂 《故浦江义门第八世郑府君墓版文》:“过者读之,不为之涕泗汍澜,非仁人也。”
刘半农 《扬鞭集·两个失败的化学家》:“他们理想中的成功呢?许只是老泪汍澜中的一句空话了。”

⒊ 指流波。

明 杨慎 《崤关行》:“凌澌正坚沍,河水无汍澜。”


国语词典

汍澜 [wán lán]

⒈ 流泪、哭泣的样子。

《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气冲襟以呜咽,涕垂睫而汍澜。」
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知师师死状,犹不自禁其涕泣之汍澜也。」


汍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惊悼释义:震惊而伤悼。 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无识之徒,忽然逆战,前旌未举,即自披猖。惊悼之情,弥以伤惻。”宋 苏辙《超然台赋》:“彼世俗之私己兮,每自予於曲全。中变溃而失故兮,有惊悼而汍澜。”《明史·秦从龙传》:“寻病卒,年七十。太祖 惊悼。”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但见坟兆万接,迷目榛荒;鬼火狐鸣,骇人心目。惊悼而归舍。”
    • 2.
      故老释义:⒈元老;旧臣。《诗·小雅·正月》:“召彼故老,讯之占梦。”郑玄 笺:“君臣在朝,侮慢元老,召之不问政事,但问占梦。”《汉书·艺文志》:“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闕,问诸故老。”唐 韩愈《永贞行》:“元臣故老不敢语,昼卧涕泣何汍澜。”⒉年高而见识多的人。晋 陶潜《咏二疏》:“促席延故老,挥觴道平素。”金 王若虚《赠昭毅大将军高公墓碣》:“事实始末,虽不能详;而故老所传,犹得见其为人之大略。”袁鹰《悲欢·飞》:“淮安 故老相传:从幼年时代起,他就爱倚在城中心 镇淮楼 的石栏杆上……伫目纵望遥天。”⒊前朝遗老。
    • 3.
      机杖释义:几案与手杖。老年人平时以几靠身,以杖扶持,故喻年迈。机,通“几”。三国 魏 嵇康《思亲诗》:“望南山兮发哀嘆,感机杖兮涕汍澜。”
    • 4.
      汍兰释义:见“汍澜”。
    • 5.
      澜汍释义:汍澜。泪流貌。
    • 6.
      索虏释义:南北朝 时 南朝 对 北朝 的蔑称。索指发辫,古代北方民族多有发辫,故称。《宋书》有《索虏传》。后亦用以称其他少数民族。唐 刘知几《史通·断限》:“自五胡称制,四海殊宅。江左 既承正朔,斥彼 魏胡。故 氐 羌 有録,索虏成传。”《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论》:“宋 魏 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胡三省 注:“索虏者,以北人辫髮,谓之索头也。”宋 陆游《闻虏乱有感》诗:“近闻索虏自相残,秋风抚剑泪汍澜。”章炳麟《箴新党论》:“索虏入 关 以后,党人已絶,而臭味所遗,百

汍澜(wanl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汍澜是什么意思 汍澜读音 怎么读 汍澜,拼音是wán lán,汍澜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汍澜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