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宴 [nèi yàn]
1. 亦作“内燕”。
2. 宫廷宴会。
4. 指皇帝在宫中为臣下所设之宴会。
内宴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内燕”。
⒉ 宫廷宴会。
引《北史·魏孝武帝纪》:“帝内宴,令诸妇人咏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每遇内宴,前一月,教坊内勾集弟子小儿,习队舞作乐,杂剧节次。”
⒊ 指皇帝在宫中为臣下所设之宴会。
引《新唐书·张直方传》:“每内燕,以衣敝恶,辞不赴。”
内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内燕释义:见“内宴”。
- 2.
冰纨释义:⒈洁白的细绢。《汉书·地理志下》:“后十四世,桓公 用 管仲,设轻重以富国,合诸侯成伯功,身在陪臣而取三归。故其俗弥侈,织作冰紈綺绣纯丽之物。”颜师古 注:“冰谓布帛之细,其色鲜絜如冰者也。紈,素也。”唐 许敬宗《麦秋赋》:“非甘泉而涤景,异寒气而浮凉。却冰紈於宝笥,屏珍簟於披香。”清 吴伟业《宫扇》诗:“玳瑁帘开南内宴,沉香匣啟西川扇。蝉翼描来云母轻,冰紈製就天孙艳。”⒉代指绢制的团扇。宋 苏轼《元祐三年端午节贴子词·皇帝阁》:“一扇清风洒面寒,应缘飞白在冰紈。”明 叶宪祖《夭桃纨扇》第四折:“那时匆匆
- 3.
宣引释义:皇帝宣召大臣,由内侍引见,称“宣引”。宋 周必大《玉堂杂纪》卷中:“﹝ 必大 ﹞得旨,赴 东华门 祗候宣引。日已晡,闻有内宴,小黄门出云:‘恐改日引。’然不敢退。酉后,忽宣入 选德殿。”宋 刘克庄《贺新郎·跋唐伯玉奏稿》词:“宣引 东华 去。似当年,文皇 亲擢,马周 徒步。殿上风霜生白简,下殿扁舟已具。怎不与官家留住。”《宋史·光宗纪》:“﹝ 绍熙 二年六月﹞癸巳,詔宰臣、执政,自今不时内殿宣引奏事。”
- 4.
小亏释义:⒈小小挫折。 《南史·章昭达传》:“少时,遇相者谓曰:‘卿容貌甚善,须小亏,则当富贵。’”⒉稍微缺损。唐 张说《谏内宴至夜表》:“臣伏见去年十月十七日月满犹望,应亏不亏;今月十七日亦未小亏,此易常之异也。”⒊稍有欠缺;小的欠缺。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四:“古者奉霸主,尊本朝,德义小亏,诸侯不至。”宋 宋祁《谢加端明表》:“姑息小亏,则谤嚣立至。”⒋指权益等方面的小损失。如:他吃了点小亏。
- 5.
小见释义:⒈小见识;浅见。⒉略见,略知。⒊汉代诸侯王朝见天子的仪制之一。即于禁门内宴见,为非正式的朝见。
- 6.
巾子释义:头巾。 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巾幞》:“巾子制,顶皆方平,仗内即头小而圆鋭,谓之内样。”《说郛》卷十引 前蜀 马鉴《续事始·巾子》:“《实録》云:‘隋 大业 十年,左丞相 牛弘 上议,请著巾子,以桐木为之,内皆漆。唐 武德 初,置平头小样巾子。武后 内宴,赐百寮丝葛巾子。中宗 内宴,赐宰相内样巾子。’”
- 7.
帖子词释义:宋 代八节内宴时翰林院侍臣献给宫中的诗,粘贴于阁中门壁。大都为五七言绝句。
- 8.
急徵释义:⒈紧急征召。唐 方干《献王大夫》诗之一:“早赴急徵来凤沼,常陪内宴醉龙楼。”《旧唐书·崔彦昭传》:“独推元老,曾请急徵,以守道而自臻,实荣亲之最重。”⒉急诏赴狱。清 钱谦益《书邹忠介公贺府君墓碑后》:“杨公 被急徵。语所亲曰:‘江 左更安得一 贺知忍 乎?’”
- 9.
无地起楼台相公释义:宋 寇準 出入为相三十年,不营私第,魏野 赠诗曰:“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臺。 ”北人因称“无地起楼臺相公”。宋 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二:“洎 準 南迁时,北使至,内宴,宰执预焉。使者歷视诸相,语译导者曰:‘孰是 无地起楼臺相公?’毕坐无答者。”或谓此为有意讥刺的反语。清 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一:“宋 寇莱公 準,颇豪侈,以功业甚盛,人不之非。魏野 诗云:‘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臺。’反语示讥耳。北使至,赐宴。歷观座中,问译者云:‘谁是 无地起楼臺相公?’盖误以此语为真也。”
- 10.
致语释义:⒈古代宫廷艺人在演出开始时说唱的颂辞。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诸军百戏,呈於楼下。先列鼓子十数辈,一人摇双鼓子,近前进致语,多唱‘青春三月驀山溪’也。”《宋史·礼志十六》:“元祐 三年,罢春宴,又罢秋宴,以 魏王 出殯,翰林学士 苏軾 不进教坊致语故也。”清 钱谦益《寒夜闻姬人语戏作》诗:“渐喜花朝近生日,拟裁致语慰凄凉。”钱曾 注:“杨慎 曰:‘宋 时御前内宴,翰苑撰致语……虽 欧、苏、曾、王 皆为之。’”⒉指艺人说唱这种颂辞。参见“致辞”。⒊指 宋 元 话本小说每回前的引子
- 11.
金华宴释义:指内宴。
- 12.
马奶子释义:亦作“马妳子”。亦作“马嬭子”。即马奶酒。元 杨允孚《滦京杂咏》之六二“内宴重开马湩浇,严程有旨出丹霄”原注:“马湩,马妳子也,每年八月开马妳子宴。”陈衍《元诗纪事·杨允孚》引此作“马嬭子”。沉凯《古玛河春晓》第三二章:“杨忠民 不愿辜负老人的心意,忙接过 阿伊霞 手里的马奶子,一仰脖子喝干了。”参见“马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