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 [tài shàng]
1. 最上,最高。犹太古,上古。太上皇。指上帝,天帝。道教最高最尊之神的名前常冠以“太上”二字,以示尊崇。指皇帝。
太上 引证解释
⒈ 最上,最高。
引《墨子·亲士》:“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
孙诒让 间诂:“太上,对其次为文,谓等之最居上者。”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最下腐刑极矣。”
宋 秦观 《心说》:“太上见心而无所取捨,其次无心,其次虚心,其次有心。”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七:“我们的作为国家而存在的太上支配权已经是老早被操在了别的一些什么人手里。”
⒉ 犹太古,上古。
引《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
郑玄 注:“太上,帝皇之世。”
陆德明 释文:“太上,谓三皇五帝之世。”
《文选·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悠悠太上,民之厥初。”
李善 注:“太上,太古也。”
⒊ 指皇帝。
引《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大王不察古今之所以安国便事,而欲以亲戚之意望於太上,不可得也。”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太上,天子也。”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刺史见太上圣明,股肱竭力。”
⒋ 指上帝,天帝。
引明 乌斯道 《月下弹琴记》:“太上以其影留下界,恐人褻慢,将命六丁取之。”
⒌ 太上皇。
引晋 干宝 《晋纪总论》:“至乃易天子以太上之号,而有免官之謡。”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忠义》:“臣等昔受命太上,委质东宫。”
清 李渔 《玉搔头·奸图》:“那时节啊,我龙床肯让,愿为太上。”
⒍ 道教最高最尊之神的名前常冠以“太上”二字,以示尊崇。此指 太上道君。
引《云笈七籤》卷九:“太上曰:‘心有神识,识道可尊。’”
国语词典
太上 [tài shàng]
⒈ 最上者。
引《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⒉ 远古、上古。指三皇五帝之世。
引汉·扬雄《法言·问道》:「太上无法而治,法非所以为治。」
《文选·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悠悠太上,民之厥初。」
⒊ 居上位的君主。指帝王。
引《汉书·卷八一·匡衡传》:「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则无以奉神灵之统而理万物之宜。」
《文选·王襃·四子讲德论》:「刺史见太上圣明,股肱竭力。」
⒋ 太上皇的简称。参见「太上皇」条。
引《宋史·一一〇·礼志十三》:「帝诣德寿宫恭请太上、太后至延祥观烧香。」
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七·干淳奉亲》:「俟太上升殿,皇帝起居拜舞如仪。」
⒌ 道教称至上至高的神。
引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三洞品格》:「右是太上之道,行此真道,得为太上之真。」
太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二三释义:⒈指道教正一道的“三天(玉清、上清、太清)正法”。相传太上老君授张道陵“三天正法”。后正一道多用此法驱鬼降妖。见《云笈七籤》卷六。⒉动作时口说数字以计数。习惯常至“三”止。⒊犹言头绪、办法。⒋原由。
- 2.
三茅君释义: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茅衷。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先后隐 句曲山(后名 三茅山,简称 茅山,在今 江苏 句容县),得道成仙,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 茅君。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
- 3.
上皇释义:⒈天帝。⒉楚人亦用以称东皇太一。⒊太古的帝皇。⒋太上皇的简称。
- 4.
两宫释义:⒈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 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两后。因其各居一宫,故称两宫。⒉东宫和上台的合称。指太子及皇帝。
- 5.
乘乾释义:⒈比喻人臣权势凌驾君主之上。《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壮》,天之道也。”杜预 注:“《乾》为天子,《震》为诸侯而在上,君臣易位,犹臣大强壮,若天上有雷。”按,《大壮》为乾下震上,震为雷,故云雷乘乾。《旧唐书·肃宗纪》:“我国家出震乘乾,立极开统。”安 史 之乱,肃宗 以太子即位 灵武,遥尊 玄宗 为太上皇,以下凌上,故用此语。⒉指登极为帝。唐 骆宾王《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伏维陛下乘乾握纪,纂三统之重光。”唐 陆敬《游隋故都》诗:“来苏佇圣德,濡足乃乘乾。”太平天囯 张文英
- 6.
九籥释义:⒈道家藏经卷的器具。南朝 宋 鲍照《代升天行》:“五图发金记,九籥隐丹经。”钱振伦 注:“郑玄《易纬》注曰:‘齐 鲁 之间,名门户及藏器之管曰籥,以藏经。’而丹有九转,故曰九籥也。”《云笈七籤》卷七九:“黄帝 九籥玉匱内真玄文,此书是三天太上撰次所出,曾闻之於先达也。”宋 苏轼《生日刘景文贶佳篇次韵为谢》:“微言在参同,妙契藏九籥。”⒉亦作“九钥”。指天门。宋 吴聿《观林诗话》:“天门有九,故曰九籥。”⒊泛指宫门。宋 宋祁《拟杜子美峡中意》诗:“十年不识 长安 道,九籥宸开紫气深。”宋 杨万里《送萧伸和
- 7.
习武释义:练习武事;练习武艺。 《诗·秦风·驷驖序》唐 孔颖达 疏:“诸侯之君,乃得顺时游田,治兵习武,取禽祭庙。”茅盾《子夜》一:“如果不是二十五年前习武骑马跌伤了腿……那么现在 吴老太爷 也许不至于整天捧着《太上感应篇》罢?”
- 8.
乾隆帝释义:(1711-1799)即“爱新觉罗·弘历”。 清朝皇帝。庙号高宗,年号乾隆。雍正帝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即位后继续用兵平定准噶尔部,又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在位时编成《四库全书》,但屡兴文字狱。曾六次南巡,挥霍浪费。后期任用权臣和b133二十年,贪污腐败风气盛行。1796年b134位给皇太子(嘉庆帝),自称太上皇帝。
- 9.
五岳真形图释义:道教符箓。 据称为太上道君所传,有免灾致福之效。今 河南 登封县 嵩山 中岳庙 内存有此图的碑刻。
- 10.
亲誉释义:⒈亲近而称誉。语本《老子》:“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荀子·议兵》:“於是有能化善脩身正行,积礼义,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宋司马光《臧郎中挽歌》之一:“僚友皆亲誉,黎民每去思。”⒉慈爱的心和美好的名声。
- 11.
人教释义:《封神演义》中一气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六大天道圣人太上老君所创立的教派。
- 12.
休祚释义:⒈对帝位的美称。《后汉书·质帝纪》:“孝殤皇帝 虽不永休祚,而即位踰年,君臣礼成。”《晋书·乐寿志上》:“我皇寿而隆,我皇茂而嵩;本枝奋百世,休祚钟圣躬。”《北齐书·祖珽传》:“劝陛下禪位,使陛下尊为太上,子居宸扆,於己及子,俱保休祚。”⒉犹言幸运,美好的福祚。晋 陆云《张二侯颂序》:“﹝ 张定侯 ﹞重规继体,而大业暉荣,故休祚频繁,宠灵仍世。”
- 13.
佚老释义:⒈遁世隐居的老人。宋 苏轼《郭熙画秋山平远》诗:“伊川 佚老鬢如霜,卧看《秋山》思 洛阳。”⒉使老年或老人安乐。宋 周必大《次杨廷秀》诗:“为问龙楼并凤阁,何如佚老及 平原?”《宋史·礼志十三》:“﹝ 绍兴 三十二年上太上皇帝尊号曰 光尧寿圣太上皇帝 ﹞侍中承旨宣答曰:‘光尧寿圣太上皇帝 圣旨:倦勤滋久,佚老是图,勉受嘉名,但增感慰。’”《宋史·职官志十》:“大抵祠馆之设,均为佚老优贤,而有内外之别。”
- 14.
八卦炉释义:神话传说中 太上老君 的炼丹炉。
- 15.
八戒释义:1、猪八戒,浑名八戒,是吴承恩所作《西游记》中登场的虚拟角色。又名猪刚鬣,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会三十六天罡变,所持武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钯)。2、即八关斋。
- 16.
内禅释义:古代,帝王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称“内禪”。 晋 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尧 舜 内禪,体文德也;汉 魏 外禪,顺大名也。”后多指帝王身在而传位于子弟。唐 颜真卿《天下放生池碑铭》:“歷选内禪,生人以来,振古及 隋,未有如我皇帝者也。”宋 叶适《提举江州陈公墓志铭》:“孝宗 寻内禪,公即求补外。”《清史稿·礼志八》:“﹝ 乾隆 ﹞六十年,高宗 内禪,称太上皇帝。”
- 17.
册命释义:⒈古代帝王封立继承人、后妃及诸王大臣的命令。《书·顾命》:“太史秉书,由宾阶隮,御王册命。”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太史东面,於殯西南而读策书,以命王嗣位之事。”⒉指册立或册封之事。《文献通考·帝系四》引 晋穆帝《册皇后文》:“皇帝使使持节兼太保侍中太宰 武陵王 晞 册命故散骑侍郎女 何氏 为皇后。”《新唐书·沉既济传》:“且太后遗制,自去帝号,及 孝和 上謚,开元 册命,而后之名不易。”《清史稿·礼志七》:“嘉庆 元年,立 孝淑睿皇后,册命日,会太上皇帝千秋宴讫还宫,帝、后诣前行礼。”郭沫若《中国史稿
- 18.
冲谦释义:亦作“冲谦”。谦虚。南朝 梁简文帝《三请开讲启》:“圣德冲谦,劬劳日昃。”唐 刘禹锡《和刘相公南溪醉歌见寄》:“脱屣将相守冲谦,唯於山水独不廉。”《宋史·礼志二二》:“比年以来,累有外国入贡,太上皇帝冲谦弗受,况朕凉菲,又何以堪。”
- 19.
凤文释义:⒈绘有凤凰的图饰。《汉武帝内传》:“﹝ 王母 ﹞戴 太真 晨婴之冠,履玄璚凤文之舄。”唐 鲍溶《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之三:“云髻凤文细,对君歌少年。”⒉即凤篆。唐 李峤《柳》诗:“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云笈七籤》卷七:“此经旧文,藏在太上六合紫房之内,有六头师子,巨兽夹墻,玉童玉女,侍卫凤文。”参见“凤篆”。
- 20.
化裁释义:谓随事物变化而相裁节。 后多指教化裁节。语本《易·繫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孔颖达 疏:“化而裁之谓之变者,阴阳变化而相裁节之谓之变也。”南朝 宋 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一首》:“太上正位,天临海镜。制以化裁,树之形性。”《晋书·华谭传》:“蜀 人服化,无携贰之心;而 吴 人趑雎,屡作妖寇。岂 蜀 人敦朴,易可化裁;吴 人轻鋭,难安易动乎?”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圣哲特出,知畛域之必有合也,於所以交易习俗化裁情性者,开物正名,而成百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