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队舞 队舞的意思
duì

队舞

简体队舞
繁体隊舞
拼音duì wǔ
注音ㄉㄨㄟˋ 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uì,(1) 排得整齐的行列。【组词】:队列。队形。(2) 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组词】:队伍。(3) 量词。【例句】:一队大学生。

wǔ,(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组词】: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2) 耍弄。【组词】:舞弊。舞文弄墨。

基本含义

指人们在集体活动中,按照一定的节奏和动作,合作默契地进行舞蹈表演。

队舞的意思

队舞 [duì wǔ]

1. 宋代的宫廷舞。分小儿队和女弟子队两大类。小儿队中包括柘枝、剑器、婆罗门、醉胡腾、诨臣万岁乐、儿童感圣乐、玉兔浑脱、异域朝天、儿童解红、射雕回鹘共十队。女弟子队中包括菩萨蛮、感化乐、抛球乐、佳人剪牡丹、拂霓裳、采莲、凤迎乐、菩萨献香花、彩云仙、打球乐共十队。各队都有特定的服饰、乐曲、歌、舞、道白,表现不同的内容。见《宋史·乐志十七》。

队舞 引证解释

⒈ 宋 代的宫廷舞。分小儿队和女弟子队两大类。小儿队中包括柘枝、剑器、婆罗门、醉胡腾、诨臣万岁乐、儿童感圣乐、玉兔浑脱、异域朝天、儿童解红、射雕 回鹘 共十队。女弟子队中包括菩萨蛮、感化乐、抛球乐、佳人剪牡丹、拂霓裳、采莲、凤迎乐、菩萨献香花、綵云仙、打球乐共十队。各队都有特定的服饰、乐曲、歌、舞、道白,表现不同的内容。见《宋史·乐志十七》。

《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那日 乔大户 没来,先是杂耍百戏,吹打弹唱,队舞纔罢,做了个笑乐院本。”
阿英 《灯市--<金瓶梅词话>风俗考之一》:“杂耍不外‘队舞’,‘细舞’,‘筒子觔斗’,‘蹬坛’,‘蹬梯’。”


国语词典

队舞 [duì wǔ]

⒈ 一种宋代的歌舞。


队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筒子斤斗释义:一种杂技名。阿英《灯市--<金瓶梅词话>风俗考之一》:“‘杂耍’不外是‘队舞’,‘细舞’,‘筒子斤斗’,‘蹬坛’,‘蹬梯’。”
    • 2.
      绣毬释义:⒈花名。 一名“粉团”、“八仙花”。落叶灌木,叶青色。夏季开花,成五瓣,簇聚呈球形,色白或淡红,甚美丽,为著名观赏植物。见《广群芳谱·花谱十七·雪毬》。唐 元稹《六年春遣怀》诗之七:“童稚痴狂撩乱走,绣毬花仗满堂前。”《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玫瑰杜鹃,烂如云锦,绣毬郁李,点缀风光。”⒉用五色丝绸扎成的球状物。古代宫廷乐队舞蹈用的道具。亦用作女子居室或床上的装饰品。《宋史·乐志十七》:“三曰抛毬乐队,衣四色绣罗宽衫,繫银带,奉绣毬。”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二:“余少从 李慎言 希古 学,自言昔梦中至
    • 3.
      蹬梯释义:杂技节目。一演员仰卧,双足向上,以长梯竖置演员脚底,使演员一至数人攀梯表演各种动作。清 李声振《百戏竹枝词·蹬梯》题解:“解妇类仰卧,翘双足以承梯,一小儿作反腰,歌唱於梯之上,不倾欹焉。近梯有十三层者。”阿英《灯市》:“杂耍不外队舞、细舞……蹬梯。”
    • 4.
      队舞释义:宋 代的宫廷舞。 分小儿队和女弟子队两大类。小儿队中包括柘枝、剑器、婆罗门、醉胡腾、诨臣万岁乐、儿童感圣乐、玉兔浑脱、异域朝天、儿童解红、射雕 回鹘 共十队。女弟子队中包括菩萨蛮、感化乐、抛球乐、佳人剪牡丹、拂霓裳、采莲、凤迎乐、菩萨献香花、綵云仙、打球乐共十队。各队都有特定的服饰、乐曲、歌、舞、道白,表现不同的内容。见《宋史·乐志十七》。《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那日 乔大户 没来,先是杂耍百戏,吹打弹唱,队舞纔罢,做了个笑乐院本。”阿英《灯市--<金瓶梅词话>风俗考之一》:“杂耍不外‘队舞’,‘细舞’

队舞(duiw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队舞是什么意思 队舞读音 怎么读 队舞,拼音是duì wǔ,队舞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队舞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