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豫 [bù yù]
1. 不事先预备。不犹豫。不怕烦。天子有病的讳称。不高兴。泛称尊长有疾。不参与。
不豫 引证解释
⒈ 不事先预备。
引《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⒉ 不犹豫。
引《楚辞·九章·惜诵》:“壹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
王逸 注:“豫,犹豫也。”
《楚辞·九章·涉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⒊ 不高兴。
引《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孟子·公孙丑下》:“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⒋ 天子有病的讳称。
引《逸周书·五权》:“维王不豫,于五日召 周公 旦。”
朱右曾 校释:“天子有疾称不豫。”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仁宗 不豫,久之,康復,又改元 嘉祐。”
清 戴名世 《左忠毅公传》:“神宗 不豫,太监 刘朝 魏忠贤 矫太子令索 嘉靖 中戚畹庄。”
⒌ 泛称尊长有疾。
引《逸周书·祭公》:“我闻祖不豫有加。”
朱右曾 校释:“今言不豫,尊之也。”
唐 杨炯 《伯父东平杨德裔墓志铭》:“因不豫,弥留遗命,以弟之子 神毅 为后。”
⒍ 不怕烦。
引《庄子·应帝王》:“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
王先谦 集解:“犹云何不惮烦也。”
⒎ 不参与。
引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衣食租税,不豫政事。”
国语词典
不豫 [bù yù]
⒈ 不犹豫。
引《楚辞·屈原·九章·惜诵》:「壹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
⒉ 不高兴。
引《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唐·陈鸿《长恨传》:「皇心震悼,日日不豫。」
⒊ 不事先预备。
引《礼记·中庸》:「豫则立,不豫则废。」
⒋ 身体不舒服。引申为有病。
引《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
《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明皇不豫,储后幼冲。」
不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仙释义:⒈亦作“上仙”。成仙;登仙。《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僊,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唐 牛僧孺《玄怪录·杜子春》:“向使子无噫声,吾之药成,子亦上仙矣。”明 陈继儒《虎荟》卷二:“天宝 中,緱氏县 太子陵 仙鹤观,每年九月三日夜,即有道士一人上仙。”郑泽《七夕赴城》诗:“自昔悲尘世,由来有上僊。”⒉死亡的婉词。多指帝王。《旧唐书·郑颢传》:“不数日,宣宗 不豫,废朝会,及宫车上僊,方悟其事。”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仁宗 不悦,即时回輦,翌日上仙,而 英宗 登极。”⒊道家分天上仙人为九等
- 2.
不悆释义:谓病重不起。帝王病重的讳称。《北史·隋文帝纪》:“﹝ 大象 二年五月﹞乙未,周宣帝 不悆。”《北史·刘昉传》:“及帝不悆,召 昉 及 之仪 俱入内,属以后事。”参见“不豫”。
- 3.
不更释义:⒈秦 爵名。《左传·成公十三年》:“﹝ 晋 ﹞获 秦 成差 及不更 女父。”杜预 注:“不更,秦 爵。”《商君书·境内》:“公爵,自二级已上至不更,命曰卒。”《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颜师古 注:“言不豫更卒之事也。”⒉不改变。《商君书·垦令》:“迂者不饰,代者不更,则官属少而民不劳。”⒊不经,未曾经过。《文选·杨修<答临淄侯笺>》:“今之赋颂,古诗之流。不更 孔公,风雅无别耳。”吕延济 注:“更,经也。脩 言今 植 之赋颂乃与古诗相类,虽不经 孔子 删定,与《
- 4.
乖豫释义:犹不豫。指帝王身体不适。
- 5.
公市释义:市场。《晏子春秋·问上十一》:“于是令玩好不御,公市不豫,宫室不饰,业土不成,止役轻税,上下行之,而百姓相亲。”
- 6.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释义:谓做任何事情,事先谋虑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要失败。《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豫,亦作“预”。毛泽东《论持久战》八八:“‘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 7.
凶惧释义:⒈恐惧。 宋 洪迈《容斋续笔·晋燕用兵》:“曹 人凶惧,因其凶而攻之,遂入 曹。”⒉恐惧;惊扰不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师迁焉,曹 人兇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杜预 注:“兇兇,恐惧声。”杨伯峻 注:“《説文》,‘兇,扰恐也’,则兇惧为同义词平列,犹今言恐惧也。”《后汉书·耿弇传》:“既而收首级以示 巨里 城中,城中兇惧,费敢 悉众亡归 张步。”宋 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仁宗 晚岁不豫,而太子未定,中外兇惧。”《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盗贼纵横,人情兇惧。”
- 8.
壹心释义:同心;专心。《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戮力壹心,好恶同之。”《楚辞·九章·惜诵》:“壹心而不豫兮,羌不可保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僕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絶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营职,以求亲媚於主上。”
- 9.
官年释义:具报官府的年龄。宋 洪迈《容斋四笔·实年官年》:“士大夫叙官阀,有所谓实年、官年两説,前此未尝见於官文书。大抵布衣应举,必减岁数,盖少壮者欲藉此为求昏地;不幸潦倒场屋,勉从特恩,则年未六十始许入仕,不得不豫为之图。至公卿任子,欲其早列仕籍,或正在童孺,故率增抬庚甲有至数岁者…… 江 东提刑 李信甫,虽春秋过七十,而官年损其五,坚乞致仕,有旨官年未及,与之外祠。”
- 10.
宴驾释义:婉称帝王之死。宴,通“晏”。唐 陈鸿《长恨歌传》:“皇心震悼,日日不豫。其年夏四月,南宫 宴驾。”宋 范成大《吴船录》卷上:“太祖 已宴驾,太宗 即位。”《说唐》第一回:“不幸 周 主宴驾,太子庸懦,他倚着 杨林 之力,将太子废了,竟夺了江山,改称国号大 隋。”柳子戏《孙安动本》第一场:“老王宴驾,幼主登基。”
- 11.
市不豫贾释义:谓市场上商人不要谎价。 贾,同“价”。《淮南子·览冥训》:“黄帝 治天下,道不拾遗,市不豫贾。”《史记·循吏列传》:“﹝ 子产 ﹞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犂畔。二年,市不豫贾。”《说文·象部》“豫”段玉裁 注:“凡大皆偁豫,故《淮南子》、《史记·循吏传》、《魏都赋》皆云‘市不豫价’,《周礼·司市》注云‘防誑豫’,皆谓卖物者大其价以愚人也。”
- 12.
应卒释义:亦作“应猝”。犹应急。《墨子·七患》:“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陈忌问垒》:“用此者,所以应猝窘处隘塞死地之中也。”《东观汉记·冯衍传》:“备不豫具,难以应卒。”唐 刘禹锡《唐故朝散大夫崔公神道碑》:“处繁应卒,鋩刃不顿。”《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士衡 应卒有材,然事多忽略。”
- 13.
废朝释义:停止朝会。《三国志·魏志·刘劭传》:“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劭 时在尚书令 荀彧 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却会。”《晋书·武帝纪》:“﹝ 咸寧 ﹞春二年正月,以疾疫废朝。”《新唐书·太宗纪》:“太上皇不豫,废朝。”
- 14.
末命释义:⒈帝王临终时的遗命。《书·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命汝嗣训。”《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大将军、太尉奉受末命,夹辅朕躬。”《宋书·谢晦传》:“及先帝不豫,导扬末命,臣与故司徒臣 羡之 ……等,并升御牀,跪受遗詔。”宋 曾巩《韩琦制》:“及受末命,戡济艰难。”清 尤侗《嘒鸾火》诗:“先皇末命犹在耳,嘒鸞一火何匆匆。”⒉泛指临终时的遗教。清 黄宗羲《赠刑部侍郎振华郑公神道碑》:“於是血书末命,穴墙藏之,举火自焚。”章炳麟《瑞安孙先生伤辞》:“呜呼!不浹辰乎先生遂捐馆舍焉,知向日所以詔 炳麟 者,今
- 15.
洮頮释义:亦作“洮沬”。 亦作“洮靧”。盥手洗面。《书·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甲子,王乃洮頮水,相被冕服,凭玉几。”孔颖达 疏:“頮是洗面,知洮为盥手。”《汉书·律历志下》:“《顾命》曰:‘惟四月哉生霸,王有疾不豫,甲子,王乃洮沬水。’”颜师古 注:“洮,盥手也。沬,洗面也……沬即頮字也。”清 钱谦益《祭傅文恪公文》:“谦益 乃洮頮焫萧,望拜稽首,为文以告於吾师之墓下。”清 钱谦益《古史谈苑摘录后记》:“谦益 谨洮靧缮写,鏤板流通。”
- 16.
游豫释义:⒈指帝王出巡。 春巡为“游”,秋巡为“豫”。语本《孟子·梁惠王下》:“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汉王粲《羽猎赋》:“遵古道以游豫兮,昭劝助乎农圃。”《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适》:“凡天子饗会游豫,唯宰相及学士得从。”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下:“国朝承五代荒残之弊,事从简略,每鸣鑾游豫,仅同藩镇,而尽去戈戟旌旗之制。”⒉游乐。⒊亦作“游预”。犹游乐。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赵岐注:“豫亦游也。”三国
- 17.
简质释义:简朴。 《三国志·魏志·邴原传》:“永寧 大僕 东郡 张阁 以简质闻。”唐 刘知几《史通·序例》:“嶠 言辞简质,叙致温雅,味其宗旨,亦 孟坚 之亚歟?”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仁宗 圣性恭俭。至和 二年春,不豫。两府大臣日至寝阁问圣体,见上器服简质。”清 张英《读元道州贼退示官吏诗慨然有作》诗:“我爱 元次山,诗篇独简质。”
- 18.
诳豫释义:欺骗;欺诈。《周礼·地官·司市》“平肆展成奠贾”汉 郑玄 注:“整勑会者,使定物贾,防誑豫也。”贾公彦 疏:“恐有豫为誑欺,故云防誑豫。”王引之《经义述闻·周官上》:“贾 未解豫字之义,故云‘豫为誑欺’。如 贾 説,则当言豫誑,不当言誑豫也。今案豫亦誑也。《晏子·问篇》曰:‘公市不豫,宫室不饰。’《盐铁论·力耕篇》曰:‘古者商通物而不豫,工致牢而不伪。’不豫谓不誑也。又《禁耕篇》曰:‘教之以礼,则工商不相豫。’谓不相誑也。连言之则曰誑豫矣。”章炳麟《俞先生传》:“治小学不摭 商 周 彝器,曰:‘欧阳修 作
- 19.
谄躁释义:⒈谄佞、浮躁。 《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四年》:“吏部尚书 济阳 江謐,性諂躁,太祖 殂,謐 恨不豫顾命;上即位,謐 又不迁官;以此怨望、诽谤。”⒉指谄佞、浮躁的人。《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元年》:“左拾遗 曲江 张九龄,以 亢之 有重望,为上所信任,奏记劝其远諂躁,进纯厚。”
- 20.
豫定释义:⒈事先决定。汉 刘向《说苑·谈丛》:“兵不豫定,无以待敌。”《后汉书·申屠刚传》:“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廊庙之计,既不豫定,动军发众,又不深料。”《清史稿·礼志二》:“十月朔,颁时宪书,豫定次年耕耤吉期,下所司循用。”梁启超《民约论》:“故凡涉於将来之事,皆不得豫定。”⒉预先订购。鲁迅《集外集拾遗·<奔流>凡例五则》:“在十一月以前豫定者,半卷五本一元二角半,一卷十本二元四角,增刊不加价,邮费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