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舞 [rén wǔ]
1. 古代祭祀等典礼所用的一种不拿道具的舞蹈。
3. 象人一样地舞蹈。
人舞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祀等典礼所用的一种不拿道具的舞蹈。
引《周礼·春官·乐师》:“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人舞者,手舞……人舞无所执,以手袖为威仪。”
⒉ 象人一样地舞蹈。
引明 刘基 《郁离子·鲁般》:“青丘之山 九尾之狐居焉……九丘十藪之狐毕集,登 羽山 而人舞焉。”
人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伦巴舞释义:舞厅舞的一种。 源于古巴黑人舞蹈。音乐为4/4拍,有显著的切分音。舞者上身挺直,臀部微微左右扭摆。舞蹈舒展,情感缠绵。
- 2.
伦巴释义:拉丁舞的一种,原是古巴的黑人舞,4/4拍。[西rumba]
- 3.
六舞释义:⒈六种乐舞。谓黄帝之《云门》、尧之《咸池》、舜之《大韶》、禹之《大夏》、汤之《大濩》、武王之《大武》。⒉六种乐舞。谓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 4.
小舞释义:⒈古人幼小时学习的各种舞蹈的统称。《周礼·春官·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郑玄 注:“谓以年幼少时教之舞。”⒉犹漫舞。谓聊且舞之。宋 钱易《嵇康小舞词序》:“﹝ 薛九 ﹞谢曰:‘老矣,腰腕衰硬,无復旧态。’乃强起小舞,终曲而罢。”
- 5.
柘枝舞释义:唐 代西北民族舞蹈。自西域 石国(今 苏联 中亚塔什干 一带)传来。最初为女子独舞,舞姿矫健,节奏多变,大多以鼓伴奏。后来有双人舞,名《双柘枝》。又有二女童藏于莲花形道具中,花瓣开放,出而对舞,女童帽施金铃,舞时转动作声。
- 6.
波尔卡释义:一种舞蹈,起源于捷克民族,是排成行列的双人舞,舞曲为2/4拍。[捷polka]
- 7.
独舞释义:单人表演的舞蹈。可以单独表演,也可以是舞剧或集体舞中的一个部分。也叫单人舞。
- 8.
皇舞释义:周 代所制定的六种小舞之一。舞者为少年,衣帽都饰以羽毛,手持五彩羽,色如凤凰,用於求雨或祭四方。《周礼·春官·乐师》:“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周礼·地官·舞师》:“舞师掌……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