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zhòng,(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组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组词】:暗中。房中。中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例句】: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组词】:在研究中。(5) 特指“中国”。【组词】:中式。中文。(6) 适于,合于。【组词】:中看。(1) 恰好合上。【组词】: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2) 受到,遭受。【组词】:中毒。中计。(3) 科举考试被录取。【组词】:中举。中状元。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1. 实施中等教育的学校。
例普通中学。
英[ middle school; ]
2. 清末指我国传统的学术。
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英[ an academic term for China's traditional schools; ]
⒈ 中等的学习方法。
引《文子·道德》:“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
⒉ 古代明堂中央一室供天子自学的处所。
引汉 蔡邕 《明堂月令论》:“太学在中央,天子所自学也…… 魏文侯 《孝经传》曰:‘太学者,中学明堂之位也。’”
⒊ 从 清 末到“五四”前后对我国传统学术的称呼,别于西学而言。
引张鹤龄 《文敝篇》:“若论其难易殊科,则中学乃絶难,而西学实较易。”
《文明小史》第四六回:“劳航芥 平日佩服他中学淹深,他也佩服 劳航芥 西文渊博。”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一二:“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在‘五四’以前,学校与科举之争、新学与旧学之争、西学与中学之争,都带着这种性质。”
⒋ 对青少年实施中等普通教育的学校。
引赵紫阳 《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在中学教育方面,要逐步改变普通高中过多,职业中学太少的状况。”
⒈ 清末到五四运动前后对我国传统学术的称呼。
引《文明小史·第四六回》:「但是劳航芥平日佩服他中学淹深,他也佩服劳航芥西文渊博。」
⒉ 实施中等教育的学校,程度在小学、大学之间,旧分初高两级,期限各三年,今初级中学已划入国民教育范畴。
1.他很有文学才华,上中学时就被同学们称为七步之才。
2.解放前,他在中学教书,对校长一贯奉辞伐罪,但最后还是被解聘了。
3.形而中学的方法是从两极到中介,执两用中。
4.在升学考试中,我儿子独占鳌头,以最高分考入了全市唯一的一所重点中学。
5.他在学习上不肯下功夫,却想考上重点中学,真是痴心妄想。
6.升入了中学并不等于已登堂入室了,我们还必须更加努力学习。
7.我们中学生自觉自愿地拿出父母给的零用钱支援灾区。
8.当了三十多年中学校长,门生故吏的确不少。可他并不去利用这些关系,仍然安于淡泊的生活。
9.当他得知被重点中学录取时,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一扫而空。
10.学校已三令五申,中学生在校期间不许谈恋爱。
11.这个电视剧向人们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中学生应该追求什么?
12.我中学时代的老同学,早已星离雨散,各奔前程了。
13.中学毕业后,同学们都各奔前程了,再聚在一起真不容易。
14.中学生早恋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了。
15.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新时期中学生的喜怒哀乐,很有教育意义。
16.妈妈对小林没有考上重点中学感到大失所望。
17.几个中学生和社会青年因一点矛盾而吵闹起来,最后双方大打出手,致使几个人受了伤。
18.她考上了中学,总算如愿以偿了。
19.她废寝忘食地复习功课,惟恐考不上一所好的中学。
20.郭公庄中学女子篮球队异军突起,战胜了去年紫禁杯获得者光明女子篮球队,被誉为南郊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