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根 [wǔ gēn]
1. 佛教谓能生一切善法的五种根本法。即信根(信奉佛法),精进根(勤修善法),念根(忆念正法),定根(使心不散),慧根(思维真理)。佛教谓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
五根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谓能生一切善法的五种根本法。即信根(信奉佛法),精进根(勤修善法),念根(忆念正法),定根(使心不散),慧根(思维真理)。
引《俱舍论》卷三:“於清浄法中,信等五根,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此势力伏诸烦恼,引圣道故。”
南朝 梁元帝 《与萧谘议等书》:“必须五根之信,以信为首;六度之檀,以檀为上。”
⒉ 佛教谓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
引《俱舍论》卷一:“五根者,所谓眼、耳、鼻、舌、身根。”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譬喻经》:“五根之祸,剧於毒龙。五根如箭,意想如弓。”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官有五根,物有五尘,故知而有异。”
刘大白 《心印》诗:“这不是你不能,这是你五根的不灵。”
国语词典
五根 [wǔ gēn]
⒈ 佛教用语:(1) 指眼、耳、鼻、舌、触觉五种感官。(2) 指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根是力量的意思,指进入圣道,调伏烦恼的力量。信根是对佛陀生起清净的信心。精进根是努力的长善除恶。念根是修四念处。定根指修习四禅。慧根指如实知四圣谛。
引《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言五根者,所谓眼、耳、鼻、舌、身根。」
《杂阿含经·卷二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十五弦释义:古代由二十五根弦组成的一种琴瑟。《淮南子·泰族训》:“琴不鸣,而二十五絃各以其声应。”《汉书·郊祀志上》:“泰帝 使 素女 鼓五十絃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絃。”唐 钱起《归雁》诗:“二十五絃弹夜月,不胜清怨郤飞来。”宋 陈亮《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词:“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
- 2.
五力释义:⒈佛教语。五种力。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概念。由于信等五根的增长所产生的五种能破除障碍,得到解脱的力量,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和慧力。 南朝 梁 王僧儒 《中寺碑》:“情尘莫捨,心火方赫。是用三明,寔开五力。” 唐 李邕 《东林寺碑序》:“结跏一心,开示五力。” 明 李贽 《又与从吾孝廉》:“彼真正具五力者,向三界中作如意事,入魔王侣为魔王伴,全不觉知是魔与佛也。”参阅《大智度论》卷十九。⒉佛教语。五种力。指定力、通力、借识力、大愿力和法威德力。此五种力“不可思议”、“不能遮止”,故谓五力不可到。 宋 延
- 3.
五情释义:⒈喜、怒、哀、乐、怨五种情感。 ⒉犹言五内。⒊指五种致病因素。⒋星相家称天干。⒌佛教谓眼、耳、口、鼻、身五根产生的情欲。
- 4.
五梁冠释义:古代一种有五根横脊的礼冠。即进贤冠。
- 5.
五识释义:⒈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五根同色、声、香、味、触五境相合时所发生的五种感觉。⒉佛教语。指业识、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佛家以此说明众生界和器世界的“妄现”。参阅唐元晓《起信论疏》卷上。
- 6.
八犍度释义:谓佛教分诸法为八类(犍度,梵语法聚的意思):一、杂犍度,杂说四善根、四圣果等。二、结使犍度(结使,烦恼的意思)。有三结、五盖乃至百八烦恼之说。三、智犍度,说二智、四智等。四、行犍度,说十善、十恶等业行。五、大犍度,说地、水、火及四大等法。六、根犍度,说眼耳等五根,六根乃至二十二根等。七、定犍度,说四禅、四定之禅定。八、见犍度,说断、常二见乃至六十二见等。亦省作“八犍”。
- 7.
历指释义:拶指。旧时一种酷刑。以绳穿五根小木棍,套入手指用力紧收。歷,通“櫪”。
- 8.
古琴释义:我国很古就有的一种弦乐器,用梧桐等木料做成,有五根弦,后来增加为七根,沿用到现代。 也叫七弦琴。
- 9.
古筝释义:弦乐器,木制,长形。唐宋时有十三根弦,后增至十六根,现发展到二十五根弦。也叫筝。
- 10.
夹桚释义:旧时酷刑之一。 用绳联结的五根小木棍痛夹手指。
- 11.
扬琴释义:击奏弦鸣乐器。 琴身梯形。通常有钢丝弦数十档,每档三五根,用双签击奏。常用于伴奏和民乐合奏。
- 12.
根力释义:佛教语。指五根与五力。
- 13.
梅花桩释义:亦称“梅花拳”。武术拳种。要求立于木桩上练习。故全名为“干枝五式梅花桩”。桩凡五根,植地成梅花形。基本技术为五种桩步的静力练习。套路无一定式,变化多端,活而不乱。势如行云流水。常见的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五行桩、九宫桩等。老舍《四世同堂》十八:“在少年,他踢过梅花粧,摔过私跤,扔过石锁,练过形意拳,而没有读过一本书。”
- 14.
热瓦普释义:维吾尔、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的弦乐器。用木料制成,共鸣箱像半个球形,蒙蟒皮或驴皮等。琴杆细长,顶部弯曲,通常有五根金属弦。用拨子弹奏,音色清脆。
- 15.
箜篌释义:古代弦乐器,分卧式、竖式两种,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五根弦,最多的二十五根弦。
- 16.
诸根释义:佛教语。谓信、勤、念、定、慧五根及其他一切善根;或指眼、耳、鼻、舌、身五根。
- 17.
还受释义:⒈北魏 至 隋 行均田制时,男女到达一定年龄计口授与若干亩露田,年老免赋或身亡交还。“还受”指接受和归还露田。《魏书·食货志》:“诸还受民田,恒以正月。若始受田而身亡,及卖买奴婢牛者,皆至明年正月,乃得还受。”《隋书·食货志》:“又每丁给永业二十亩,为桑田。其中种桑五十根,榆三根,枣五根,不在还受之限。”参见“露田”。⒉谓受到还报。明 无名氏《驻马听·怨别》曲:“多应是前生欠下,今生还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