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观 [gōng guàn]
1. 离宫别馆。为帝王游乐休息的处所。
例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史记·秦始皇本纪》
英[ amusement palace; ]
2. 道教的庙宇。
例浮光动宫观,远思盈川坻。——唐·刘禹锡《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太平寺……祈雨诗》
太华之山…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明·顾炎武《复庵记》
英[ Taoist temple; ]
宫观 引证解释
⒈ 供帝王游憩的宫馆。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乃令 咸阳 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
《后汉书·耿秉传》:“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 秉 常领禁兵宿卫左右。”
唐 高适 《古大梁行》:“魏王 宫观尽禾黍, 信陵 宾客随灰尘。”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还择日诣诸宫行谢》:“第三日毕,即游幸别宫观或大臣私第。”
明 何景明 《昔游篇》诗:“帝京宫观一如昔,盘龙曲凤青云间。”
⒉ 祠庙。
引《史记·封禅书》:“卿 曰:‘僊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宽假,神不来,言神事,事如迂诞,积岁乃可致也。’於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也。”
⒊ 道教的庙宇。
引宋 吴自牧 《梦粱录·城内外诸宫观》:“在城宫观,则以 太乙、万寿 为首。”
《水浒传》第一回:“天子听奏,急敕翰林院随即草詔:一面降赦天下罪囚,应有民间税赋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宫观寺院,修设好事禳灾。”
⒋ 官名。宫观使的省称。 宋 宫观本为崇奉道教而设, 大中祥符 五年 玉清昭应宫 建成,始置宫观使,由前任宰相或现任宰相充任。此外还有提点、主管、判官、都监等官,皆为安排闲散官员而设,无实职。见《文献通考·职官十四》。
引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承平日,甚重宫观。”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孙莘老不甚言事》:“孙莘老 为御史中丞,不甚言事,以疾辞位得宫观。”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王权 及 汜 既败军,乃先罢 权 为在外宫观。”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宋宫观不必往其处供职》:“神宗 置宫观之职,取 汉 祠祝釐之义,所以优贤逸老。”
国语词典
宫观 [gōng guàn]
⒈ 天子、王侯居住的宫殿。
引唐·高适〈古大梁行〉:「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
宫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丈人观释义:宫观名。在 四川 灌县。
- 2.
三袭释义:⒈指三者相合。 ⒉三重。多指宫观的三重门。
- 3.
上清宫释义:⒈道教正一道著名道观之一。在 江西 贵溪县 上清镇。唐 代名 真仙观,宋 大中祥符 时改 上清观,政和 中改 上清正一宫,元 改 正一 万寿宫,清 改称 大上清宫,简称 上清宫。“上清”为道家所称的神仙居处,故其他道观亦多用“上清”命名者。《水浒传》第七二回:“李师师 道:‘其实不敢相留。来日驾幸 上清宫,必然不来。却请诸位到此,少叙三杯。’”⒉五代 前蜀 宫观名。《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五年,起 上清宫,塑 王子晋 像,尊以为 圣祖至道 玉宸皇帝,又塑 建 及 衍 像,侍立於其左右。”
- 4.
乐情释义:⒈谓音乐的情味。《隋书·乐志上》:“教之以风赋,弘之以孝友,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地同和,礼意风猷,乐情膏润。”⒉犹消遣。《水浒传》第三三回:“花荣 手下有几个梯己人,一日换一箇,拨些碎银子在他身边,每日教相陪 宋江 去 清风镇 街上观看市井喧哗,村落宫观寺院,闲走乐情。”
- 5.
内祠释义:指宫观使。宋 真宗 时设宫观使,掌在京宫观,以宰执充任。后作为安置罢职大臣的职衔。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故相入朝,以经筵或内祠奉朝请。”《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年》:“朕眷倚甚切,而不能强其从也,姑畀内祠,以便咨访。”
- 6.
冯媛当熊释义:汉 建昭 中,元帝 率左右于后宫观斗兽,有熊逸出圈,攀拦欲上殿,冯倢伃 直前当熊而立,保护 元帝 免遭伤害。事见《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冯昭仪》。后因以“冯媛当熊”为爱君之典。
- 7.
冲佑观释义:宫观名。 在 福建省 武夷山。始建于 唐 天宝 年间。历代数易其名,宋 称“冲祐观”。为道教活动中心之一。宋 代退职官员常主管观事,以领取半俸。朱熹、陆游、辛弃疾 等都先后主管过 冲祐观。宋 叶适《国子祭酒李公墓志铭》:“再主 冲祐观,再请老,以直龙图阁致仕。”
- 8.
商飙馆释义:宫观名,南朝 齐武帝 时建,在 金陵(今 南京)。
- 9.
太清宫释义:道教观名。 “太清”相传为神仙居处,故常用作宫观名。
- 10.
奉祠释义:⒈祭祀。《史记·封禅书》:“杜主,故 周 之右将军,其在 秦中,最小鬼之神者。各以岁时奉祠。”《后汉书·桓晔传》:“赐 遣吏奉祠,因县发取祠具,曄 拒不受。”⒉宋 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等。他们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见《宋史·职官志十》。《宋史·道学传三·朱熹》:“詔以 熹 累乞奉祠,可差主管 台州 崇道观。”宋 陆游《上书乞祠》诗:“上书又乞奉祠归,梦到湖边自叩扉。”
- 11.
定令释义:⒈制定法令。《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定令,令驃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文选·班固<公孙弘传赞>》:“定令则 赵禹、张汤,文章则 司马迁、相如。”李善 注引《汉书》:“张汤 迁太中大夫与 赵禹 共定诸律令。”⒉固定成文的法令。《魏书·世祖纪》:“上无定令,民知何从?”《新唐书·刘子玄传》:“皇太子将释奠国学,有司具仪:从臣著衣冠,乘马。太子从之,因著为定令。”《宋史·职官志十》:“又有年及七十,耄昏不堪牧养而不肯自陈宫观者,復申明旧法,著为定令以律之。”
- 12.
宫主释义:⒈古代高丽国臣民对本国后妃的称呼。⒉谓道教宫观的主持者。
- 13.
宫祠释义:官名。宫观使。
- 14.
宫观释义:道宫和道观的合称。 道教祀神、修炼和做法事的地方。宫观建筑大同小异,一般是前有山门、华表,山门内有正殿、陪殿,祀道教尊神。道教的日常宗教功课、做道场、开坛传戒、庆贺神仙诞辰等多在宫内进行。
- 15.
寄委释义:寄命委政。 谓以国家大政相委托。宋 范仲淹《谢降官知耀州表》:“微臣以国有急难,当忘家忘身之报。自膺寄委,罔敢逊避。”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七:“熙宁 初,先帝患四方士大夫年高者多疲老不可寄委,罢之则伤恩,留之则玩政,遂仍旧宫观名。”宋 叶适《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陛下始缘都城楮贱米贵,牵挽用臣。今虽楮稍重而贱之源犹在,糴渐平而贵之根自若,惧终不足寄委。”
- 16.
平乐释义:⒈和平安乐。⒉谓平坦富饶。⒊汉代宫观名。后泛指园林馆阁。
- 17.
平乐观释义:⒈汉 代宫观名。 亦作“平乐馆”、“平乐苑”。汉高祖 时始建,武帝 增修,在 长安 上林苑。《汉书·武帝纪》:“﹝ 元封 六年﹞夏,京师民观角觝於 上林 平乐观。”《文选·张衡<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张甲乙而袭翠被。”薛综 注:“平乐馆,大作乐处也。”南朝 齐 谢朓《泛水曲》:“罢游 平乐苑,泛鷁 昆明池。”⒉汉 代宫观名。东汉 都 洛阳,明帝 取 长安 飞帘、铜马移 洛阳 西门外,置 平乐观。在今 河南 洛阳市 洛阳 故城西。《文选·张衡<东京赋>》:“其西则有 平乐 都场,示远之观。”薛综 注
- 18.
旅力释义:⒈膂力,体力。 《书·秦誓》:“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孙星衍 疏:“旅,即‘膂’省文。”南朝 梁 何逊《聊作百一体》:“佣畊乏旅力,倚市惮劬劳。”《新唐书·哥舒翰传》:“翰 有奴曰 左车,年十六,以旅力闻。”宋 王安石《乞宫观表》:“苟旅力之可陈,岂餘生之足惜。”⒉出力,尽力。《汉书·翟方进传》:“乌虖!害其可不旅力同心戒之哉!”《后汉书·班固传》:“宜亦勤恁旅力,以充厥道。”三国 魏 邯郸淳《魏受命述》:“帅义翼 汉,奉礼不越,旅力戮心,茂亮洪烈。”
- 19.
枝鹊释义:汉 宫观名。
- 20.
楼观台释义:道教名观。在 陕西省 周至县 城东南 秦岭 山麓。相传 周康王 时,函谷关 令 尹喜 曾在此结草楼而居,观看天象,并在楼南高岗筑台,讲授《道德经》,称 说经台。该楼一名 紫云楼,后人创立道观,称“楼观”。唐 武德 元年(公元618年)改名 宗圣观。宋 元 曾屡更名,为 中国 道教最早的宫观。参阅《云笈七籤》卷一○四。